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肖培东/川师大附中/2014.10)

第一步:认识童话这种文学体裁,以及童话的主要特点。(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建立新知。由模糊到清晰)

师:大声地喊出今天要上的课文题目。

生:《皇帝的新装》

师:你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什么吗?

生:童话。

师:问题就来了,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是怎么去判断这是一篇童话?先仔细想想。

生:散文一般都是真实的存在,童话一般都是虚构的,比如他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看不见,就有些虚构,脱离现实了,所以是童话。

生:我觉得童话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也同时具有讽刺意义,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师:哦,是要讲述一个道理,要把这个道理放在社会当中告诉你,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

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试着把这句话换一换。

生:都是虚构的。

师:还有吗?

生:一般都是写的很久以前的事。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事。

生:童话的故事每一篇都是富有童真的,而且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啊?

生: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来写的。

生:童话里面人物的语言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特别夸张。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

生:夸张

师:夸张,和想象。真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定义和你们的是多么相似。

(PPT显示:童话是一种文学题材,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童话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现在回顾下,老师说的,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第二步:朗读感知这个故事,感知这个故事中的荒诞。(读出感情,在句子中结合情感体会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师:那么同学们,读完了《皇帝的新装》,你想一想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细节是什么,你自己觉得?(这篇文章处处都是夸张,那你觉得哪段哪个地方最夸张?大家再回到文章仔细看一看。)

生:“也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么一件衣服是不存在的,所以你认为骗子所说的那件衣服特性特别的夸张。

师:怎么读?读一读它的特性。

生:(阅读该句)

师:同学们,要想读出这件衣服的特征,读出衣服很夸张的特征,你觉得要读好哪几个词?

生:“都”。

师: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任何”。

师:“任何”,这个词带有一点夸张的味道,你再来读一读。

(该生再读该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读出这种夸张的味道。“任何......”起。

(生齐读)

师:“都”字后面读音稍微拉长,就特别好,我们再把这个地方读一下,“都......”预备起。

生:“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这衣服的“这”也要强调的。

师:对,这衣服的“这”是不是也把它强调一下。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衣服轻柔地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身上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师:你也是找到了这件衣服所谓的特点,好,你把这句好夸张的地方读出来。

(生阅读该句)

师:两位同学都找到了衣服的特点,接下来看下,除了衣服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它地方特别夸张的。

生:第一自然段里,“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中的“每一天,每一点钟,一套”的夸张。

师:皇帝爱新衣已经爱到了极点。再读一遍,要把皇帝爱衣服成嗜好的夸张的意味读出来,要读好里面的那几个词?

生:“每一天,每一点钟,都”。

师:你们发现都是些什么词?

生:数词和量词。

(教师示范读,生再读,全班体会读)

师:“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面那句“除非......”,你来读。

生:“除非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师:还有没有哪个地方是特夸张的?

生:“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师:注意到她把哪个词读得很夸张?

生:“所有的”“都”。

师:大家一起试试看,不惜......

(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去给人讲童话就特别生动了。

生:第二自然段“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布是没有最美丽而应该是更美丽的。

师:所以那个夸张就体现在那个“最”字上了。你把最美丽那里读好。

(生阅读该句)

生:我觉得还有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一般都是等他织好了才付钱,但这里一下子在之前就付了好多钱。

师:哦,他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付钱啊?

生:因为他想要马上开工。想要新衣的急切很夸张。

生:我找的是第32自然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都”字说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个谎言,但是这个谎言是非常容易被戳破的,但大家却都相信了。

师:那你能把大家说的那句话读出来吗?

生阅读该句:“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师:同学们说那时候那个大人说出的语气是这样的吗?那个大人说这句话的语气是喊得还是轻轻的说出来的?

生:是喊出来的。

师:为什么是喊出来的。要让别人都听见,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后面都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感叹号啊同学们,因此这个句子就要读出夸张的语气,谁来试一下?“乖乖啊......”

(该生感受再读)

老师引导同学一起(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品味读。

师:我们再看看,从全文来看,有个细节我是最感兴趣的,你看看,还有哪个细节是最荒唐,最夸张的?

生:请大家看到36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大臣们跟在他的后面走,手中拖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师:皇上穿着并不存在的后裙在干嘛?

生:游行。

师:裸奔,光天化日之下,皇上在裸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换衣服的?“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读......”

生齐读:“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拉长,仿佛真的弄了一整子)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师:大家听到哪些词还没有读好?

生:“转,扭”。

师:要想读好,这个镜头我们要读出什么词的味道来?

生:动词。

师:动词,这个动词读的时候要真实的发生,而且读时要读得快还是慢?

生:慢。

师:慢,在读时也转一转,扭一扭,感受到那个感觉来。试一下。“皇上在镜子面前,预备起——”

(全班感受着齐读)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妈妈给你讲故事的语气一定是这样的语调。

那么同学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裸奔在生活中很少吧?但是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面这个镜头在众多目光下如期上演了。

第三步,探究荒诞的故事顺利发生的因素(通过语言本身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的逻辑)

想一想,这个荒唐的闹剧是谁导演出来的,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谁?

生:我认为是皇帝和他的大臣,首先他的大臣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很愚蠢,就欺骗皇帝;皇帝也担心别人说自己很愚蠢,就去欺骗别人。

师:她说了两点,用了一个首先,还要把其它的部分留给别人来说。

皇帝自己导演这场戏,先看看第一部分,看看皇帝的特性,他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