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陈丽萍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精妙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发挥丰富想像,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重点:体会语言,把握形象。
教学难点:训练想像,深化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 1.圈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解决。
2.试着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可填词、短语等,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将来结识一位大师。
他用他的童话唤醒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他也用他的童话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
他,就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同学们读过他的作品吗?(《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还记得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孤独、可怜、悲惨)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另外一篇很有特色,相信也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看看在这篇童话里,作者又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二、教授:(一)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初步梳理文章思路。
如果有必要,解决学生还存有疑问的字词。
2.现在,黑板上有五幅图画(依据课文内容,事先请学生画好。
)可以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
哪位同学上来,试着在最短的时间里理出它们的先后顺序? 3.根据课文和画面所展示的内容,我们不妨再给每幅图画配个简洁的小标题。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二)体会语言,把握形象,理解主题。
1.通过你对文章的解读,试着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可填词、短语等,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教师提示答题的有关注意点并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文字。
)例如:我认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昏庸愚蠢的皇帝。
我是从第(1)小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一句中看出的。
该句中“既不……也不……除非……”,写出他穿新衣胜过关心军队和其他活动,足见其昏庸愚蠢;而“炫耀”一词更是突出了他的爱慕虚荣。
我认为他是一个狡猾而又愚蠢的皇帝。
我是从第(3)小节“‘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一句中看出的。
皇帝企图利用这样一件法宝,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其狡猾之心可见一斑。
同时,自己的弱点被骗子利用却蒙在鼓里,还心甘情愿受骗,也足见其愚蠢之极。
我认为他是一个虚伪怯弱的皇帝。
我是从第(36)小节“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一句中看出的。
“似乎”、“必须”两个词揭示了皇帝内心复杂而又微妙的心里变化过程。
因为如果此时让“戏”收场,就意味着让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资格做皇帝;而继续“演”下去,则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对于皇帝这一人物,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综合同学们的种种说法,咱们对这一人物作简单小结(愚蠢、昏庸、狡诈、虚伪)。
2.作者为我们生动而又立体地塑造了皇帝这一形象,那么,借助这一形象,作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结合文章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73年,此时,丹麦已成为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所以,本文意在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封建统治阶级愚蠢、昏庸、虚伪、腐朽的本质。
)(三)发挥想像,拓展深化。
这一场闹剧,在皇帝赤身
裸体的游行中最终拉下了帷幕。
但是,好的文章往往言尽而意无穷,它总能给我们留下无限想像和思考的空间。
本文也一样,看似有结局的描写,却给了我们种种猜测的可能。
下面就有这样一个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力。
一人扮演游行结束回到宫中的皇帝,其余同学扮演记者。
提问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每人准备1~2个问题,组长负责选出本组最有价值的问题1~2个。
例如:尊敬的陛下,您好,我是《中国少儿报》的记者,都说人应该活得真实,可是您为了新衣出了这么大的洋相,您觉得值得吗?国王陛下,我是《少年儿童故事报》的记者,假如现在那两个骗子被抓回来了,您打算怎样处理他们?……(四)作业布置。
课外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写篇小论文,题为《我读<安徒生童话>》,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任选一个角度。
[设计依据]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而童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童话形象和童话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
其中,童话形象又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
由此,我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赏析、体会作者对“皇帝”这一主要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细腻而又传神的描写,从而较为顺利地把握这一形象。
在此基础上,又适当点拨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最终水到渠成地揭示作品的主题。
此外,想像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想像就没有童话。
因此,在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人物性格特征之后,我适时抓住文章结尾这一能引发学生新奇、丰富想像的“留白”点,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模仿与体验中再次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了作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