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太和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诧异(chà)祈祷(dǎo)滑稽(jì)矜持(jīn)B . 喇叭(lǎ)甘霖(lín)如茵(yīn)粗犷(guǎng)C . 着落(zhuó)水藻(zhǎo)凝重(níng)戎机(róng)D . 朔气(sù)红妆(zhuāng)谐音(xié)绚丽(xuà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宛然没精打彩瞌睡野草荒藤B . 惦记英雄倍出婀娜韶华灿烂C . 羞涩一泓清泉朗照急于求成D . 落寞夏始春余清淅心神恍惚3. (2分) (2016九上·射洪期中) 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惟余莽莽(只剩)舐犊之情(舔)苟富贵(如果)B . 怫然(盛怒的样子)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扶掖(扶持)C . 怒不可遏(阻止)凡三往(总共)亵渎(轻慢,不信)D . 折腰(折断)断章取义(截取)陟罚臧否(善恶)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 . “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 . 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 . 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进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5. (2分) (2017八上·铜仁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是万家团圆的好时机,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 . 神奇秀丽的邵家桥四角山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D .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6. (2分)(2016·南山模拟)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 . “认真复习、十分想念、不断提高”都是偏正短语。
B . 《公输》选自《墨子》,此书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C . “木材厂四周很快聚集了一群人,像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
”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 . “文学界的三位杰出女性: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这句话中,冒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7. (2分) (2020七上·达县期末)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参观张爱萍故居,你是寒假去呢,还是暑假去呢?B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D .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8. (2分) (2017八上·环县期末) 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
著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做木板,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B . 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C . 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D . 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9.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C .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D . 呜呼!其真无马邪?10. (2分) (2016九上·罗湖期末)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 《热爱生命》描写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作者是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B . 《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北京人,当代作家。
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C . 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曰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孔乙己》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D .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道家经典之一。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 (2017七下·遂宁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2. (21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文:《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赵襄王学御》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 ,三易③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④调:协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句子划线词的含义。
①但当涉猎 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③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________④术未尽也 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 . 鲁肃过旬阳/人有过失C . 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D . 但当涉猎/不求成才,但求成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4)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5)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四、默写 (共1题;共5分)13. (5分)古诗文名句填空杭黄铁路线景色妖娆,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西湖无疑是杭州之美的代表,环湖散落的“西湖十景”闻名遐迩,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里就表示“①________ ,绿杨阴里白沙堤”。
至于富春江景,吴均在《与朱元思书》里就盛赞“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________ ,天下独绝”,两岸山清水秀,恍若人间仙境。
千岛湖藏于淳安县境内的峻岭沟壑之间,湖面上的岛屿错落有致,湖光山色荡涤了我们的心胸,真是“山光悦鸟性,③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西递宏村,依山造屋,傍水结村,你若是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怕是要沉醉在宁静优美的古村意境中,心生“④________ ,⑤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的期盼了吧。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14. (1分)读《名人传》,________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15. (2分) (2017八下·灯塔月考) 仿写句子。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 , 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6. (1分)仿照画线句子,结合闻一多的事例,再写一句,要求所写句子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且句式相近,字数不要求完全一致。
因为有了信念,科学家邓稼先以身许国,在大漠深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因为有了信念,探险家刘雨田克服了艰难困苦,徒步走完了万里长城;因为有了信念________;让我们带着信念出发,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17. (30分) (2017九上·满洲里期末) 阅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A。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B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2)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①段划线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4)结合文段中的A,B两处画线句,按下要求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