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门急诊综合工程高大模板脚手架施工方案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一、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9、《安阳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门急诊综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号)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建质87号文12、杭州品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2013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二、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概况安阳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门急诊综合楼工程,建设单位为安阳市人民医院,设计单位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标段监理单位为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74432㎡,建筑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室及车库为人防工程,人防等级为甲类六级防护站、甲类五级医疗救护防空专业队、甲类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人防工程物资库,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汽车库防火分类为一类。
地下一层,层高6m,地上五层,第一层层高5.1m,二至五层4.2m,总建筑面积74432㎡,建筑总高度为23.85m,室内外高差0.45m。
本工程东西长221.4m,南北宽50.1m,基础部分共设置四道伸缩后浇带,其中16至17轴间的伸缩后浇带一直到屋面全部设置。
2.2论证部位概况本工程论证部位及模架搭设高度见图 2.2.1高大模板论证位置平面图和图2.2.2高大模板论证位置1-1剖面图。
图2.2.2高大模板论证位置1-1剖面图:门急诊综合楼工程15轴至19轴交E至F轴,模架搭设高度22.85m,模架支撑屋面楼板厚度为130mm,屋框梁截面为400×900mm,跨度9.0m。
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子为C40,梁板为C30。
脚手架搭设时,1至3层框架已完成混凝土浇筑,4层满堂脚手架还在使用,因此该处高大模架体系可以借助1至3层框架柱、梁来加强架体的稳定性,可以与4层的满堂架连接,同时可以与正在搭设的5层满堂脚手架连接,加强模架体系的稳定性。
门急诊综合楼工程16轴至19轴交A至D轴,模架搭设高度14.45m,模架支撑楼板厚度为120mm,框架梁截面为400×600mm,最大跨度7.8m;400×800mm,最大跨度11.2m。
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子为C40,梁板为C30。
(见2.2.3图)图2.2.3脚手架搭设时,1层框架已完成混凝土浇筑,2层满堂脚手架还在使用,因此该处高大模架体系可以借助1层框架柱、梁来加强架体的稳定性,可以与2层的满堂架连接,同时可以与正在搭设的3层满堂脚手架连接,加强模架体系的稳定性。
两处高大模架体系部位,在距离16轴3.175m处设计有一道宽度为800mm的伸缩后浇带,该后浇带部位架体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不拆除。
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门急诊综合楼工程15轴至19轴交E至F轴模架体系搭设高度为22.85m;16轴至19轴交A至D轴模架体系搭设高度为14.45m,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三、施工计划3.13.23.2.1 主要机具及工具:靠尺、圆盘锯、平刨、手提电锯、手提电刨、手电钻、扳手、钢丝钳、墨斗、水准仪、经纬仪、水准标尺、钢卷尺和锤子等。
3.2.2 主要材料计划:13mm厚清水多层木胶合板、钉子、40mm×80mm方木、山形卡、顶丝、Ф48×3.0钢管、扣件、脚手板、m12对拉螺栓及Φ14PVC管等。
四、施工工艺要求项目工程师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内容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二级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三级技术交底,使模架体系的搭设从上至下都知道该怎么做,保证模架体系实际施工与方案一致。
4.1 模板体系4.1.1 材料选用模板采用13mm厚清水多层木胶合板,模架主梁、架体立杆及水平杆均采用Ф48×3.0钢管,背楞,顶板小梁均采用40×80mm方木,对拉丝均采用M12外套Ф14PVC管,脚手架连接采用十字扣、对接扣连接,剪刀撑采用转扣连接。
4.1.2 梁模板设计根据图纸设计,15轴至19轴交E至F轴处取400×900mm屋框梁(位置见图2.2.3)为代表进行设计计算,梁侧采用5道方木做背楞,梁底横杆间距不大于500mm 进行计算;16轴至19轴交A至D轴处取400×800mm框架梁(位置见图2.2.3)为代表设计计算,梁侧采用4道方木做背楞,梁底横杆间距不大于500mm 进行计算;梁底均采用3道背楞,梁侧采用m12@500mm对拉螺栓计算。
4.1.3 顶板模板设计根据图纸设计,15轴至19轴交E至F轴屋面板厚为130mm,小梁间距≤300mm,主梁立杆纵横间距≤1000mm,均取最大值计算,水平按照第一步杆1.75mm最不利因素计算。
16轴至19轴交A至D轴楼板厚度120mm,小梁间距≤300mm,按照300mm计算,主梁按照立杆纵横间距分别≤1100mm、1000mm,取最大值计算,水平按照第一步杆1.75mm最不利因素计算。
4.1.4 柱子模板设计17轴和18轴交B轴和C轴处有四根总高度为14.45m的独立柱,截面为1000×1000mm的独立柱,该柱子模板分三次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6.1m,第二次和第三次均为4.2m,按照最不利因素6.1m高进行计算。
柱子采用对拉丝结合钢管形成柱箍加固,柱箍间距不大于400mm,按照400mm进行计算,对拉丝每面按8道进行计算(如下图4.1.4.1图)。
图4.1.4.14.2 支撑体系4.2.1 15轴至19轴交E至F轴梁、板模架搭设具体要求:该区域满堂架扫地杆距离地下室顶板为200mm,模架搭设高度为22.85m,立杆纵横距≤1000mm,水平杆步距第一步为 1.75m,最后一道水平杆设置在距主框梁底200mm处,中间部分水平杆间距≤1.5m。
框架梁两侧立杆与板立杆共用,在梁立杆中间增加一道梁底小横杆,如图4.2.1.1.1。
图4.2.1.1.1所有立杆下垫100×100mm的方木片(见图4.2.1.1.3),竖向剪刀撑15轴至19轴每道轴线处设置一道由底至顶连续剪刀撑(见图 4.2.1.1.2)。
杆件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000mm(见图 4.2.1.1.3),采用三个旋转扣搭接。
水平剪刀撑第一道设置在第一步水平杆处,以上每隔两步设置一道(见图4.2.1.1.2)。
图4.2.1.1.2图4.2.1.1.3剪刀撑搭接及立杆图4.2.2 16轴至19轴交A至D轴模架搭设具体要求A 该区域满堂架扫地杆距离地下室顶板为200mm,模架搭设高度为14.45m,立杆横距≤1000mm,立杆纵距≤1100mm,水平杆步距第一步为 1.75m,最后一道水平杆设置在距主框梁底200mm处,中间部分水平杆间距≤1.5m。
框架梁两侧立杆与板立杆共用,在梁立杆中间增加一道梁底小横杆加密(如图4.2.2.1.1)。
图4.2.2.1.1所有立杆下垫100×100mm的方木片(见图4.2.1.1.3),竖向剪刀撑16轴至19轴及A至D轴,各轴线处均设置一道由底至顶连续剪刀撑(见图4.2.2.1.2)。
杆件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000mm(见图 4.2.1.1.3),采用三个旋转扣搭接。
水平剪刀撑第一道设置在第一步水平杆处,以上每隔两步设置一道(见图4.2.2.1.2)。
B 东西方向梁两侧立杆间距1000mm,南北方向为1100mm,截面为1000mm柱子处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300mm,但在梁底中心线处每间隔1000m m、1100mm设置顶杆,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0㎜,在梁底立杆中间增加一道梁底横杆。
支撑梁的立杆在小横杆下应在加一道保险扣,防止梁下沉。
C 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以上规定。
支架立杆应垂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7㎜。
D 立杆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采用顶丝进行调整,但每根顶部水平杆至少有两处钢管直接连接固定。
E 独立柱在加固完成后,应在上中下设置三道与整体满堂架的联系杆,固定独立柱位置。
图4.2.2.1.24.2.3 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A 立杆:立杆立于地下室顶板、立杆底坐在100×100mm模板片上,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
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0.5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0.6m。
见图4.2.3.1.1图4.2.3.1.1B 安装前,先在楼板上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
安装时,按照墨线准确放置垫板。
C 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下室顶板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D 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E 架体垂直方向上应每隔一跨与已浇筑的混凝土柱拉结。
F 水平杆应顶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梁侧,加强架体稳定性。
G 剪刀撑必须与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
水平杆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用扣件与立杆连连接牢固。
连续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3个旋转扣连接。
H 严禁将外径不同的钢管混合使用。
I 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A-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4.3 后浇带模板支设4.3.1 后浇带处模板处理4.3.2 后浇带处拆模后支撑:后浇带处在拆除模板后,必须进行支撑,支撑图如下:4.4 模架体系检查与验收4.4.1 模板支架体系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A、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B、整体或分段达到设计高度后;C、遇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D、停用超过一个月;4.4.2 模板支架体系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A、承载杆件,加固杆件,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孔洞通道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B、底座是否松动,立杆立柱是否悬空;C、立杆立柱的变形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D、扣件、连接件是否松动;F、是否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