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范文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创造者,更是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国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能否真正践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以此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因而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就有其现实价值。

文章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努力探究有效的方法帮助解决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 法律意识近几年发生多起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带入人们的视线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具有良好法治精神的公民。

一、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一何为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律主管把握的方式,是人们对法律的情感、意识、信念等心理要素的综合体。

其对人们的行为生活都产生一定影响。

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和环境造就的产物,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上起到重要作用。

它包括法律思想、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

正是由于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为关键。

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需要全民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相较以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有所增强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欠缺法律知识。

当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参差不齐,除法科专业学生能受到比较完整的法律教育,相关专业大学生也受到一定程度法律教育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所接受的法律教育途径非常有限。

由于专业,经历,所受教育程度差异,许多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即使开展普法教育,也难以系统学习,只知皮毛,学习不够深入。

2.没有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法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律真挚虔诚的认同感和信服感,是一种理性的升华。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包含着大学生对法律的最高期望。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正如这句法律谚语所言,信仰、理念只有溶于行为当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当下不少的大学生缺乏这种法律信仰,遇事多是以情理来判断,缺乏法律思维。

3.法律能力低下。

现代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思想较重,遇事往往最先想到就是找关系、讲人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法律能力,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难以真正而实际地践行法律。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有着深刻的形成根源以及时间的积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一社会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强调“人治”,强调个人意志,直至今日,仍有相当部分人的意识中仍是人大于法,人言可凌驾于法言之上。

因此习惯性的思维作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

日常生活中难以运用法律武器,甚至连依靠法律的意识也没有。

二对司法现状缺乏信心在少数案例中,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使得最终的判决或者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失公平,还有一些执法不严、徇私枉法、不依法办事的现象存在,加上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又会夸大其消极效应,以偏概全,使得思想意识、辨别能力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受到影响,对法治现状甚至法律产生怀疑和不信任,难以认同法律价值,缺失法治建设的信心。

三法制教育不完善虽然多数学校开设法治课程,各个机构组织也开展了许多普法教育的活动,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从课程设置来说,部分非法律专业院系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仅仅是形式性质的,仅仅接触到皮毛,并没有深入系统地讲授法律知识,使得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法律的意识较差,而且往往停留在书本之上,缺乏实践性,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模式,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探究和运用法律的积极性,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多安排课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真正了解现实中的法律。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现代大学生由于时代和历史原因,更多的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个性突出,急功近利的思想过重,过于功利,有益的便接触,感觉没有现实价值的就不重视,自我调节能力差,方向感不明确,难以抵御诱惑。

种种问题导致在学习阶段,对待法律基础课远不及专业课来的重视,从根本上就没有打好基础。

面对公平,正义,秩序等价值问题往往难以形成正确判断和选择。

五网络环境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

一方面,宽阔的网络环境使得这种资源可以自由汇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交流更加便捷。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更加容易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增强其法律素养是极为不利的。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举措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才会有所成效。

即便找到了有效途径,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所提高。

一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论外在的引导、启发的作用如何,大学生自身内因发挥的作用更大。

发自内心的臣服和信仰能帮助大学生践行法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只有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才能在今后参与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认识到法治的真正价值。

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付出,被社会和他人所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我人格,不断学习,了解正义、公平等法律价值的现实意义。

培养大学生自觉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规范之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二优化网络环境随着计算机普及,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无孔不入,尤其是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风向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因此提升网络环境,建立法律至上、诚实信用、平等正义等法律意识,以此思想为指导,清理网络上腐蚀大学生心灵和价值观的不良信息,弘扬正义的法治精神,提倡自立、自强、自律等传达正能量的内容,摒弃轻视诉讼、忽视程序、蔑视法治等错误思想,树立法治权威。

三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法治教育,形成校园法制氛围。

学校除了开设法律课程、进行普法教育,更重要的是开拓更多渠道,采取多种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足够的法律知识的同时真正践行法律,并将法治精神升华为一种行为导向。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需要到实践中感悟和学习。

因此,开展法治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形成全面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虽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已经初步形成相应的法律体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不和谐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也开始凸显,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立法步伐。

与此同时,加强司法公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四、结语有着法律意识的优秀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依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

他们只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捍卫法律,践行法治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孙小楼.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林剑鸣.法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3]孙国华.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胡纬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研究摘要:自“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以后,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意识,才能使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的研究成为我们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培养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刑事案件频发,许多真实发生的案件不得不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反思,促使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和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概述及研究意义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

如今,我国物质精神文明都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开放包容,对待社会各方面发生的事件舆论愈多亦深刻,这其中必然离不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尤其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驱使下,对法律的反映和认识,是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也是对公平和正义的向往。

他们对待法律现象、法律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对法的认识、掌握及运用的程度等系列思想层面的动态就形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这种法律意识既包括理性的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作为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步入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其思想还不够成熟,并未形成较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因此在遇到事情时,并不能全面理性的看待问题,特别是事件中包含的法律因素不能被作为分析和解决事情的方法。

但大学生作为从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个过渡身份,他们肩负着国家重任,因此若心中有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法律素质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培养大学生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青年,不仅能增强大学生自身竞争力,而且对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稳定校园秩序。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不得不使得整个社会都要反思,如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懂法、知法、守法,必然能够稳定校园秩序,建设和谐校园;最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助推器,而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必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一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我国公民整体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权利意识有所增强,当代大学生愈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并能主动的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但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