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小箱梁预制施工方案

预应力小箱梁预制施工方案

浅谈预应力小箱梁预制施工方案
摘要:滨盛路匝道改建工程主线采用简支结构,匝道工程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梁体预制采用后张法施工,详细介绍了小箱梁预制施工技术。

关键字:预应力小箱梁预制施工方案
二、小箱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工艺流程
2.2施工工艺说明
2.2.1小箱梁底模制作
在预制台座顶铺设5mm厚钢板作为小箱梁预制底模,采用砂浆及锚筋将底模钢板与台座进行固定。

台座两侧各设一道∠5*5护边槽钢,在底模的两端预制梁吊点处预留40cm宽槽口,安放2cm厚活动钢板便于小箱梁张拉完成后吊装。

2.2.2 钢筋制作安装
⑴钢筋加工制作采取集中在钢筋棚内完成,然后吊运至钢筋骨架靠模架上依次绑扎。

⑵钢筋骨架现场装配的顺序:在靠模架上依次绑扎腹板、底板、固定预应力管道、安放顶板钢筋。

钢筋骨架绑扎采用铅丝呈梅花状绑扎结实、牢固,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采取在钢筋上设置塑料垫块。

2.2.3 预应力孔道施工
(1)预制箱梁正弯矩钢束采用圆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
力管道采用圆形塑料波纹管;箱梁墩顶连续段处负弯矩钢束采用扁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扁形塑料波纹管。

(2)为确保管道的位置正确,预应力管道用钢筋定位网定位,定位网与相邻箱梁钢筋连成整体,定位网的间距直线段80cm,曲线管道50cm一道。

(3)为了防止波纹管接头出现错台或密封不严现象,所以采取pe塑料波纹管专用接头进行连接。

(4)安装锚垫板时,锚垫板承压面一定要垂直于波纹管的中心线,并用胶布将锚垫板与波纹管缠绕粘贴,以防漏浆,堵塞压浆孔,影响后续施工。

压浆孔或出气孔的位置应当朝上,避免水泥浆流入堵塞孔道。

锚垫块附近混凝土加强振捣,确保密实。

(5)为防止混凝土浇注施工时造成孔道堵塞、弯曲或出现局部凹陷等事故,在波纹管内预穿入直径较波纹管小5mm~10mm的硬胶管,用以防止波纹管内水泥浆堵塞。

2.2.4 小箱梁模板安装
⑴底模使用前,用磨光机进行彻底打磨,并涂刷脱模剂。

检查各部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拼缝是否严密、有无漏浆及错台,并按照顺序编号。

⑵小箱梁底板和腹板钢筋及波纹管安装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侧模安装施工,采用龙门吊进行安装,并临时支撑固定。

内模在拼装场地进行整体拼装后,用泡沫剂填充缝隙,以确保不漏浆。

然后,用龙门吊配合整体吊装就位后,绑扎顶板钢筋。

模板安装时
利用模板定位钢筋将其准确定位并固定,模板定位钢筋与钢筋骨架焊接一起,两侧顶在外侧模上,下端利用台座,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模上浮,每节内模采用压模扁担四点压紧,扁担两端采用拉钩固定在箱梁外侧模板上。

待全部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板检验及加固。

每次拆模后均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涂抹机油,确保在下一次使用时不生锈;每次立模前先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污垢、不洁物或铁锈,涂上适量脱模剂后方可立模。

2.2.5混凝土施工
2.2.5.1 混凝土浇筑
小箱梁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生产、砼运输车运至预制场后,由龙门吊配合料斗从一端向另一端斜向分层浇注。

浇筑顺序按照先浇注底板,再浇筑腹板和顶板,浇注腹板时纵向分段、水平分层浇向另一端。

即首先浇注一段底板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充分振实并找平后封堵内模底板开口,然后分层浇注腹板混凝土,最后浇注顶板混凝土。

每层浇注厚度不超过30cm,两侧腹板内下料要均衡,避免内模偏心受压引起位移而导致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下层混凝土未振捣密实,严禁再下注混凝土。

2.2.5.2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附着振动器振捣和插入式振动器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法。

预应力管道部位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在侧模两侧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排附着式振动器,同时根据腹板最顶束钢绞线坐标调整高
频振动器数量。

待混凝土浇筑到高于振动器位置时,开机振动,每处附着式振动器要控制好振动时间和频率,以振动到混凝土成水平面且不再出现气泡为止控制。

没有波纹管的腹板、翼板、顶板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器的移动间距控制在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严禁接触模板,插入下层的深度为5~10cm,每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时为宜。

操作时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快插慢拔,以便振捣均匀,气泡及时排出。

2.2.5.3 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毕收浆前,要抹压一遍,收浆后再抹压1-2遍并拉毛。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毡布覆盖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箱内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箱梁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

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洒水养生,并喷涂混凝土养护剂。

养护时间视空气湿度和环境气温而定,一般不少于7天。

当环境气温底于5度时,应停止洒水,以覆盖保温为主。

2.2.6 模板拆除
混凝土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模板拆除。

⑴先拆除内模底部卡模。

⑵松开可调节内撑,拆除内模顶部中间的模板。

⑶拆除内侧腹部模板。

⑷卸除对拉杆,逐块拆除外侧模板。

2.2.7 预应力施工
2.2.7.1 预应力钢束制作、孔道穿束
(2)绞线下料长度应根据设计提供的钢束长度并加上现场实际工作长度确定。

(3)钢绞线编束时首先将一端理直、平顺,穿入锚环孔内,自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疏理使其平顺松紧一致,自端头开始每间隔1m
用20#钢丝绑扎一道,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绞,钢丝扣插入钢束内侧,以防穿束时将预应力管道刺破。

2.2.7.2 张拉工艺
小箱梁梁预应力正弯矩钢束及负弯矩防暑张拉时均采用两端对
称张拉,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张拉法施工,以拉应力为主,引伸量作校核,锚下控制力为0.75。

①开动油泵少许打油,保持适量油压后稍松千斤顶吊索,调整千斤顶使千斤顶、锚具、锚垫板在同一中心线上,否则应进行调整,以防造成较大的预应力损失或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

②张拉缸继续进油,两端同时分级进行张拉,两端随时进行联系张拉力和引伸量情况并做记录,张拉缸初进油(20%σk)后记录行程并作为计算引伸量的起点。

达到设计张拉力后持荷2分钟,核对引伸量符合规范要求后作好记录,否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张拉。

③在分级张拉过程中,要使油泵上升速度稳定同步,钢束受力均匀,摩阻损失较小,分级调整两端张拉的引伸量,逐步达到接近或相同,调整引伸量时,引伸量大的一端稍稍慢拉,延伸量小的一
端稍稍快拉,以此逐步进行调整。

④预应力张拉采用引伸量和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误差控制在6%之内。

⑶张拉缸回油即进行锚固,锚固时引伸量大的一端先锚固,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再进行锚固。

⑷油压表全部回零,卸工具锚。

⑸千斤顶全部回程,卸除千斤顶,检查钢绞线回缩值,并划线标志,以检查是否会出现滑丝现象。

⑹张拉完成后先稳定2小时,待仔细检查无异常情况后用砂轮机割除多余钢绞线,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封闭锚头,以准备压浆施工。

2.2.8 管道压浆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孔道在48h内压浆。

压浆前割除锚外钢丝、封锚并冲洗孔道,锚外钢丝用手持砂轮机割切,余留长度不得小于3cm,锚具外面的预应力钢绞线间隙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灌浆压力。

2.2.9箱梁封端
孔道压浆完成后,进行封锚。

封锚前,在预应力张拉槽口补焊设计采用的钢筋,并对预制梁体的结合面进行凿毛处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封锚砼标号与梁体标号一致。

三、结语
滨盛路匝道改建工程采用预应力小箱梁施工,施工过程中结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严格细致的做好了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
保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杭州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钱江三桥滨盛路匝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011年6月)
[2]《pd03-qr13 技术联系单》(关于图纸会审的回复函)(2011年11月)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1986)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