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国际物流公司的优势

浅析国际物流公司的优势

流通产业制造的增加值在中国GDP中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8%左右。

商务部和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在京公布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进展报告》,报告称,以批发、零售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为主的流通产业正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力量。

而在这股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力量中物流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在04年中国尽管出现了投资过热等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变多的不利情况,然而中国流通产业持续保持了比较旺盛的进展势头。

旺盛的进展势头的进展势头不代表没有问题,相反专门可能隐藏专门多问题!例如:物流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专门低,实行连锁经营和形成企业集团的专门少,专门难具有国际竞争力。

应用现代化流通技术的企业也比较少!这些差不多上存在的要紧问题。

相反透视国际物流就有专门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点,甚至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向日本、美国等如此的经济强国都有着其独特模式,使其独占螯头雄霸一方!例如日本就提出了日本这类发达国家围绕物流的品质治理,提出了所谓PPM(Parts Per Million)的概念,立即物流质量问题操纵在百万分之一的目标范围内,那个目标尽管距离当今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物流服务质量现状尚有差距,然而,这足以讲明日本特不重视加强物流服务的合理有效组织、降低物流成本。

然而,这一切差不多上从成本动身一切围绕着最佳收益为主以最小的产出获得最大收益!从全球成本操纵的总体趋向看,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差不多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操纵在了较小的范围内,依照德国Deutsche银行的统计,从全行业物流成本占价值比重来看,日本平均物流成本为6.0%,欧洲为9.1%,加拿大为9.5%,美国为10.0%,从这些资料中能够看出,日本在物流成本操纵上差不多获得了良好的绩效,之因此如此,不仅在于日本形成了全面的物流治理体系和运作流程,而且还制度化的实施了物流成本监控和治理。

(具体见表1)如此我们就以日本为例进行差不分析找出我们自身的不足!日本物流协会每年都要对物流成本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日本目前物流成本治理的进展时期和水准,从日本2001年的全行业物流成本调查看,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全行业平均水平为5.45%,制造业为5.89%,批发业为4.68%,零售业为4.13%,从近几年的进展趋势看,日本各行业、各形态的物流成本差不多上保持了平稳的水平,这也讲明日本物流成本操纵制度化特不明显,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2001年,日本各行业产生的各种逆向物流费占总物流成本的比重为4.88%,其中退物资流费占2.12%,回收物流费占2.01%,再循环物流费为0.46%,废弃物流费为0.29%,从逆向物流费进展的趋势看,1999到2000年差不多上没有什么变化,然而2001年日本的逆向物流费有所上升,这其中要紧是因为退物资流费和回收物流费增长所致。

在上述总体趋势之下,日本物流协会还对阻碍物流进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这些因素要紧有:第一,全社会物流量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对此方面,抽样调查的110家各类型公司,其中认为物流经营量与物流成本同时增长的企业占22.7%,物流经营量与物流成本公司减少的占51.8%,物流经营量减少而物流成本上升的占7.3%,物流经营量增加而物流成本下降的占18.2%;第二,托付客户企业要求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的要紧要素,在该调查中大多数日本企业反映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配送频度加快持认同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3.1%,配送单元化占54.6%,缩短前置时刻占61.3%,认为物流服务要求下降的企业不到5%,从中能够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期望越来越大。

第二,托付客户企业要求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的要紧要素,在该调查中大多数日本企业反映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配送频度加快持认同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3.1%,配送单元化占54.6%,缩短前置时刻占61.3%,认为物流服务要求下降的企业不到5%,从中能够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期望越来越大。

第三,物流成本上升的要紧缘故,依照日本物流协会对回答物流成本上升的35家企业的调查,造成物流成本上升的要紧缘故是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此外,物流量的增加等等都构成了物流成本上升的缘故;第四,削减物流成本的方法,物流成本的降低一直是企业为之努力的目标,在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中要紧有削减库存水准和物流网点的集约化,其次是物流业务的外包、物流信息化、转换配置/削减人员、导入供应链治理以及共同物流治理。

日本之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绩效,这与其有效的物流治理体制有关系,日本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体系的研究是比较早的,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关于推进企业物流治理有着深远的阻碍。

缘故是当时物流合理化先进的企业正热心地从事物流成本操纵的研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操纵体系,因而出现了成本概念不一致的状况,如此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

另外,在一般企业中,尽管物流成本的算定是以物流合理化为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确实是不完全的,进而阻碍了物流合理化的进展。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物流治理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治理的先进国。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物流治理和成本治理日益成熟,这表现为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各方面。

然而,随着物流服务竞争手段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因此,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的讲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

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为了应付上述挑战,日本除了进一步完善“物流成本统一核算基准”外,更在平成9年(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阻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该大纲是依照平成8年(1996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制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要到平成13年(2001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

那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进展的指针,关于日本物流治理和有效的物流成本操纵的进展具有历史意义。

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差不多框架假如讲以上是日本从宏观上强化的物流系统和物流成本治理,那么在企业层面,日本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差不多上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即借助物流费用和成本的两层分解,最终确立成本对象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绩效,具体讲,第一时期是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时期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不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物流作业成本,同时以此为基础,优化物流活动,在这一点上,日美等发达国家差不多上是一致的。

然而在具体的核算方法上,应该讲日本的物流成本核算考虑的更为具体、细致,也更具有操作性。

首先从物流成本的类不划分看,日本强调能够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划分,如此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反映相应的问题和物流组织程度,通过综合的成本测度,来全面核算物流成本。

具体讲,物流成本大致能够按如下标准划分(见表1),即总物流成本、事业部不物流成本、部门不物流成本、营业网点不物流成本、交易对象不物流成本、机能不物流成本、车辆不物流成本、人员不物流成本、场所不物流成本、作业不物流成本、销售不物流成本、形态不物流成本、固定物流成本、变动物流成本等。

(表为日本物流成本的划分方法)其次,立足于上述物流成本类不的划分,在具体的物流成本体系和框架上,日本企业认为必须从多角度、系统化动身,来衡量物流成本,如此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物流费用的真实水准,而且还能利用物流成本核算出来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改进和调整,优化物流经营活动。

具体来讲,基于上述思想,日本在衡量物流成本的过程中,要紧按物流范围计算的成本(简称物流范围不成本)、按支付形态计算的成本(简称支付形态不成本)和按物流活动或作业计算的成本(简称物流功能不成本)三种成本核算体系来确立物流费用。

按物流范围计算的成本是以物流特性和经营运作的范围进行成本分类的方法,例如能够将物流费用划分为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退物资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等,也能够分为不同产品不物流费、不同销售地域物流费、不同顾客群体物流费等等。

按支付形态计算的成本是按财务会计中的费用分类方法进行计算的,大体可分为支付运费、仓库保管库等向企业外部支付的费用和人工费,也包括材料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费用。

按物流功能或作业计算的成本是按照物流运作流程的活动计算物流费用的方法,大体上它将物流作业成本分为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包装费、物流治理费、配送费、装卸费等等。

以上三种划分成本类不的方法,应该讲各有所长,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成本治理的框架(见图2)。

图2 日本物流成本核算框架第三,在物流成本的基准与对比方面,日本提出仅仅是算出物流成本是不够的,需要明确什么是物流成本核算和治理的基准,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加以考核(见表2),如此每日、每周、每月现场治理人员就能够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决定企业的经营进展方向。

表2 物流成本分析基准(例)在物流成本的计算上,一般物流成本核算的差不多原则能够按5个大项划分,即人事费、配送费、保管费、信息处理费和其它费用,这些费用能够依照实际的账务和单据计算,有些能够进行推算,原则上一个月计算一次,从而动态地把握企业物流波动情况。

从具体的核算途径看,先是绘制企业的物流流程,了解企业的物流运行的差不多情况,然后,再按照上述5个大项分不核算物流成本,其核算的差不多原则如表3所示。

计算出上述物流成本后,就能够依照企业治理的需要进行物流绩效诊断(见表4),发觉和追查产生低效率的物流作业,同时相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