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 课件

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 课件


低频见习内容
FES、痉挛肌电刺激、TENS的操作技术:选 择电流参数,把握治疗介入时机、个性化刺激 剂量、频次、疗程、最佳刺激部位、观察处理 治疗反应、找出影响疗效因素等
面神经、面肌刺激 尺、橈神经、正中神经及所支配肌肉的电刺激。 坐骨神经、胫腓神经及所支配肌肉的电刺激
适宜电流刺激的原则
对感觉神经:可有皮肤的针刺感和灼痛感(电 流密度大时)。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断续直流电对其有刺激作 用。恒定直流电对肌张力有影响
上、下行直流电极位置(脊髓)
上、下行直流电极位置(脑)
生理作用(3):对某些器官的影响
前庭器官:旋晕,恶心 视神经:闪光,磷光。圆弧 嗅神经:大蒜味 味觉器官:酸味,金属味 听神经:5-6mA电流可引起听觉反应(正常人
需15-20mA电流)
电极下电解产物对组织的影响
有害一面:酸可使组织蛋白凝固,碱可使组织 蛋白溶解破坏
有益一面:利用电极下酸碱电解产物对小的赘 生物或倒睫的毛囊的破坏作用治疗疾病。
直流电治疗作用(1)
一. 抑制作用: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小儿舞蹈症,癫痫的发 作.疼痛
1. 电流的方向:脊髓:骶部(-),颈部(+)(下行电流);头 部:后颈(-),前额(+);
物理特征:是双向不对称的低频电,有高尖波和 反向的低平波,高尖波有治疗作用;频率在6080Hz之间,t有效在1.57-2.5ms之间,电压只有 几十伏.新感应电即是只有高尖部分无低平部 分的电流.
人体组织细胞浸于细胞间液和淋巴液中, 体液中含带电粒子可导电.
直流电场中,人体中带电粒子向异名电 极移动使人体局部带电粒子浓度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
直流电作用于人体可在局部产生电解、 电离、电泳、电渗现象。以人体内氯化 钠、蛋白质在直流电场内电离为例说明
电离、电解
NaCl 阴极
肌失神经支配后的变化: 肌纤维邹缩,直径缩小, 含水量下降,伸展性下降, 前3个月肌肉动脉变厚,静脉淤血, 3个月至一年,肌纤维直径进一步缩小,结缔组织增生. 1年肌横纹不清, 3年后肌纤维持续性开始丧失,
电刺激对失神经肌的治疗作用
延迟变性肌肉的萎缩,但不能防止其萎缩 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稳乱酶系统的
离子浓度 表
电极下电解产物 电极下PH值 对蛋白质的影响
组织含水量的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对组织兴奋性影响 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扩张血管加强血循
阴极
阳极
钾钠离子相对增多 强碱 碱性 易分解
增多
钙镁离子相对增多 强酸 酸性 易凝固
减少
增强 促进 兴奋 小量可加速愈合 更明显
减少 减弱 抑制
增加电刺激效果的方法
一些增加电刺激效果的方法:使肌肉抗阻收缩 的方法(自身重量,外加阻力,反向牵伸)。
等长收缩的方法。
关于神经肌肉的体表运动点
即是肌肉神经在体表最易接受电刺激的区域。 浅层肌运动点位置 深层肌肉运动点位置 神经运动点位置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之㈡—痉挛肌的治疗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痉挛性瘫痪.: 偏瘫,脑瘫,脑脊髓外伤后的痉孪性瘫等
直流电流波形
平稳直流电 用于直流电治疗、药物离子导 入、电水浴、电解拔毛除赘等
不规则直流电
脉动直流电 单独应用或离子导入
断续直流电 电诊断、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卫生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章 物理因子治疗(2012年10月27日)
人体导电基础
任何电流作用于人体都有原始的物理作 用,继而影响细胞活动产生生理作用
2. 阳极电流(中小剂量).; 3. 大剂量长时间通电的阴极电流 二. 兴奋作用:治疗神经麻痹,知觉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1. 电流方向:脊髓:骶部(+),颈后(-)(上行电流);头部:颈
后(+),前额(-)。 2. 阴极电流(中小剂量).
直流电治疗作用
镇静和兴奋作用: 全身直流电疗法上 行电流下行电流局 部直流电疗法阳极 下阴极下大剂量长 时间通电的阴极电 流
下运动神经元及其病变
一.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 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 脊髓前根 脊髓周围神经(或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这些神经任何一处
受损都会引起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二.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特点: 肌张力减弱或消失 肌萎缩 反射消失 三. 下运动神经元病损有:面神经麻痹,尺桡正中神经损伤,坐骨神
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历史:起源于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 学者贾伐尼。
定义:利用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是电荷流动 的方向不随时间的改变的电流。分 为:稳恒直流电;脉动直流电;断 续直流电。
直流电的物理学特性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输出电压在80-100伏之间 输出电流在1-50毫安之间
Na+ + ClNaCl溶液
阳极
4H2O+4Na←4e+4N
a ↓
4NaOH+2H2↑
←4Na+ + 4Cl-→
4Cl-4e→4Cl+2H2O ↓
4HCl+O2↑
电泳,电滲
体液中的蛋白质在直流电场中,蛋 白质为分散质,体液中水为分散剂。 构成胶体液。
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
胶体分散质体系在直流电作用下同时出现的
直流电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见习课内容
低频脉冲电疗法
定义:利用低频率,小电流及低电压的脉冲电流 治疗疾病的方法
电流频率:小于1000Hz。 电压小于100伏 电流在数毫安至数十毫安

低频常见电流波形图,单项,双向电脉冲
波宽和周期
低频脉冲电疗法分类(按作用分类)
一. 锻炼肌肉的低频脉冲电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经痛所致下肢无力,胫腓神经麻痹
神经变性
神经组织由于感染,中毒,损伤等因素而引起纤 维扭曲,髓鞘破裂,成卵圆形物,髓磷脂分解,雪旺 氏细胞核分解,最后只留下中空的神经膜管.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的病理变化
运动神经变性和死亡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当神经支配 没有完全丧失时称不完全失神经支配,完全丧失时称完 全失神经支配,当神经支配完整时称正常神经支配
t升 t降
300 200 ms ms 500 300 ms ms
t止
T
f
1500 2000 0.5 ms ms Hz
4200 5000 0.2 ms ms Hz
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适应证
面神经麻痹 尺橈神经正中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痛至下肢无力 胫腓神经麻痹等
禁忌证
严重心脏病 有心脏起搏器 孕妇腰骶腹部
治疗作用;松弛肌肉改善肢体功能, 治疗原理:两组方波电流分别刺激痉挛肌肌腱
上高尔基器和痉挛肌的拮抗肌,痛过交互抑制 原理放松痉挛肌. 脉冲电流:两组方波电流波宽和频率相同.
禁忌证
肌萎缩侧缩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的病情进展期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之㈢—正常肌的感应 电疗
定义:用感应电流对正常肌肉进行的治疗.
明显
神经肌肉兴奋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生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上行电流使神经反射过程兴奋性 增高,下行电流作用相反。直流电也可引起神 经功能完全抑制,称直流电间生态(电麻醉)。
对植物神经:通过皮肤粘膜的神经感受器经相 应节段达植物神经高级中枢或经节段反射调节 远端脏器功能。
正常肌肉的含义
包括完全正常的肌肉(如腹壁疝,产后的腹肌等) 肌肉完全正常,但支配它的神经不正常而致产
生的废用性肌萎缩. 因某种原因不能活动而发生的肌肉萎缩.
感应电的治疗作用
防治废用性肌萎缩:有以下几种情况:
神经失用时(如受挫伤或受压迫),神经本身无断裂和变性,它所支配 的肌肉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
三角电流参数的选择:
t升的选择应根据电诊断结果来确定,如无条件可根据经验来确定 T降=1/3或2/3t升 T宽=t升 t止=2t宽以上 频率为1HZ或更小时无需调制,如超过2HZ时需要调制,以避免病肌疲劳.
部分和完全失神经肌肉刺激电流参数(波 形和频率)参考值
t宽
部分 300 ms
完全 500 ms
1.
动物试验:淀粉,碘化钾,青蛙.
2.
人体试验:0.01℅肾上腺素导入.
3.
导入途径:皮肤表面毛孔和汗腺管开口.
4.
导入深度:临床治疗剂量条件下导入皮肤约1-1.5mm,
5.
导入药量:相当于衬垫上药量2%-5%,复杂药物只有1%。
6.
药物去向:可在皮肤局部形成离子堆缓慢释放,通过血液淋巴液循环
分布全身,停留在有亲和力的器官内,如碘趋向甲状腺,磷蓄积在中枢
1.
失神经肌肉的治疗法,
2.
痉挛肌刺激疗法
3.
正常肌刺激疗法即感应电疗法
二. 镇痛和促进血循环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4.
低频高压电疗法
2.
间动电疗法
3.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三. 其它
电兴奋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之㈠—失神经肌 肉的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定义: 下运动神经元麻 下痹运后动,肌神肉经即元失麻去痹神后经,肌支肉配即而失萎去缩神变经性支,为配了 而缓萎解缩这变种性变,化为,了根缓据解不这同种的变病化情,,根选据择不不同同的的 病脉情冲,电选流择,不刺同激的单脉条冲肌电肉流或,肌刺群激,单使条之肌发肉生或被 肌动群的,节使律之性发收生缩被,动通的过节锻律炼性,保收留缩肌,通肉过功锻能炼,延, 保迟留萎肌缩肉和功变能性,的延发迟展萎.缩和变性的发展.
镇静作用治疗:神经 兴奋作用治疗:神经
衰弱失眠疼痛癫痫痉 麻痹器官功能低下知
挛小儿舞蹈症等
觉障碍等
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小剂量电流可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
脊髓及全身通电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