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2009-10-09 23:02:42)写在前边的话:(很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
其实,语文可以称之为“片”,但不是模模糊糊的,而是版块“片”状:“基础知识版块”、“阅读版块”、“习作版块”。
语文的版块是有脉络的,把握了它的脉络,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不会再乱如麻团,繁琐低效。
语文阅读教学高秏低效的原因何在?阶段目标不清晰 :低段复杂化,高段幼稚化;训练永远0位起:每节课都从字词句开始……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经过悉心整理,为大家呈上《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细细品读,你会感到:语文真的没那么难!)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各年级教学目标一年级1.喜欢,喜欢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
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6.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7.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
8.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
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年级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读出不同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4.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6.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能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顿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
10.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四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
3.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养成良好的读书报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五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3.能借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6.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10.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初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六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4.能初步理解句段篇目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10.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50万辽。
各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一)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1、激发阅读兴趣;2 、培养朗读能力;3、落实字词句训练;4、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1.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第一项目标即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
进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允许他们像幼儿园那样通过游戏和自由玩耍获得快乐,全心全意的生活乐趣需要延伸,同时又需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而阅读为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打开他们想象的空间,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要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的阅读材料,如:童话、童谣、寓言、儿歌、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二是要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配图理解、表演、游戏、角色体验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
减少讲授分析,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快乐的阅读之中。
三是要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色的读书活动,如读故事、讲故事比赛,朗读擂台赛,课外读物推荐会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培养朗读能力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它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功能。
低年级朗读的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有的课文还要读出语气。
由于低年级学生处于认读能力的形成阶段。
学生从认读一个个汉字开始,逐步向认读词语、句子发展,最后才能熟练地一行一行扫读课文。
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
⑴朗读示范,训练语感。
训练语感,是朗读训练的重点。
由于低年级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较薄弱,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主要靠模仿老师的范读。
实践证明,一个擅长朗读的教师,所教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多都很强,这固然有其他因素,但这与教师潜移默化的范读指导是分不开的。
⑵针对问题,详实指导。
我们在大量的听课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上普遍存在着“盲读”现象。
由于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加上低年级短时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学生听读、齐读了几遍课文后,基本上能把它背下来。
此时,不少老师误认为学生会认读课文了。
当你随机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让学生认读,不少学生却不会读。
这说明学生的所谓“读”,不是在认读,而是凭记忆背诵课文,这就是朗读上的“盲读”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详实的指导。
在教师范读课文后,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试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只看汉字不看拼音再读课文。
教师检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准生字词然后分段、分句检读,做到词词句句落实,把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落实到实处。
⑶根据差异,分层达标。
在一个班级内,学生在朗读上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确立分层目标的要求。
如:对朗读基础较好的尖子学生,除了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外,还应读出语气;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自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出语气。
对部分存在认读障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提高他们朗读的信心。
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有10%—15%的学生在阅读时会发生认读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流利朗读有困难。
原因是他们认读汉字符号同步转换为意义理解时有困难。
因而在朗读时常出现添字漏字、读破句、倒读等现象,不能按照正常速度一行一行地扫读。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耐心指导,加大训练的力度,使他们及早过朗读关。
如果朗读不过关,后患无穷,它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正常的阅读,乃至其他课程的学习。
3. 落实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的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从认读汉字的要求来看,低年段占60%,从会写的要求来看,占40%。
这说明低年段识字教学的任务是相当重的。
从目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不少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忽视字词教学;二是字词教学与阅读相分离,先集中识字词,再进行阅读分析,不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