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什么是应用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4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地位:⏹我国学位教育体系中,应用语言学属于文学大类。
文学类共设有4个一级学科,其中的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这两个一级学科都设有应用语言学专业。
⏹应用语言学是属于文学类的二级学科。
5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6应用语言学正式形成的标志:⏹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的召开(法国),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
中国应用语言学形成的标志: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
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第二章:1什么是语言教学2语言教学的目标3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4什么是网络教学5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6语言教学的问题与不足?7如何做好语言教学改革?8名词解释:第一语言、母语、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教学,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为之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语言: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不同:第二语言的范围比外语广,既包括外语,还包括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本国通用语。
9儿童习得语言的手段:模仿、替换、句法同化。
10学习第二语言难度大,原因:(1)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不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2)学习者接触目的语的时间和机会有限;(3)母语或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有干扰作用;(4)学习者年龄大,模仿、记忆能力减退。
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
11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12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不同13什么是双语教学14. 1407年,明朝设四夷馆,专门从事印度语和缅甸语的教学,是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
15.双语教学两种代表性实践模式:加拿大浸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第三章:1对外汉语教学史简要回顾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3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独立性表现在哪里?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什么一般性和特殊性?5填空: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个部分。
19世纪中叶,戈鲲化是中国第一位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汉语的教师。
1950年,捷克和波兰申请同中国交换留学生。
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58年,编写了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学中国话”和“汉语讲座”节目。
1965年高教部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与出国留学生部合并,扩建为“北京语言学院。
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28届参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五种工作语言之一。
1972年40多个国家向我国派遣留学生。
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也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1990年6月25日,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HSK。
欧洲、澳洲、东南亚考点已有90多个。
1984年11月,北京语言学院成立语言教学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第一个专门研究机构)。
1983年6月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1984年国家教委将其正式列入学科目录。
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管理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2006年改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6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专业刊物?7对外汉语教学4个基本环节?8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哪几项内容?9汉语教学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各是什么?10.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方式有哪些?通常有以下五种方式: [1]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或语用);[2]、以功能(或语用)为纲.兼顾结构; [3]、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语用)的结合;[4]、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语用)的结合; [5]、纯功能(语用)方式11科学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所规定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使全都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布到有关的课程和课型中去;各门课程和课型之间有合理的横向和纵向关系;能较好地体现既定的教学原则。
12.填空:课程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联结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材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主要依据。
教材类型:课文型、结构型、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话题型、文化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 组织教学 2. 复习检查 3. 讲解新课4. 巩固新课5. 布置作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迄今普遍使用的是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去测量测试对象的目的语水平,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成绩测试可以测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
无论是水平测试,还是成绩测试和诊断测试,都应当以测量测试对象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测试内容包括:有关的语言要素、文化因素和语用规则。
课堂教学分为四级单位:教学单元、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13语言测试的目的与类型?14什么是考试效度?如何提高考试效度?15卷面信度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卷面信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卷面构成,对卷面构成的基本要求是测试项目安排合理,测试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二是题数。
难易程度相当的题数越多,信度越高。
三是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
评分标准越客观,评分办法越科学,信度越高。
一般说来,客观性试题的信度较高。
16.论述:第二语言教学的四种重要理论?(一)语法—翻译理论形成于19世纪,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德国)。
他认为,理解掌握语法规则是阅读和翻译的基础,主张用背诵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来掌握外语。
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
特点:过于强调系统语法知识的学习、翻译法,忽视了口语和表达技能训练。
(二)行为—结构主义理论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经由习惯的养成而学会。
语言学习就是一个模仿、重复、操练并通过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
教学上,重视听、说训练,句型是教学的核心,对句型结构进行反复操练。
重视语音教学,大量使用录音、语言实验室。
很少有语法解释,词汇严格控制。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三)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认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有一套普遍的语法。
语言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是靠不断根据输入的语言材料,对语言规则提出假设—验证,对规则进行内化和运用的过程。
采用“认知法”教学,反对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2.发挥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
(四)交际教学法理论⏹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17.关于“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输入假说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①语言习得—学得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的要点是什么?1学生大量收听、观看英语节目,客观上可以保证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为语言习得和输出打下基础。
2学习者之所以能够习得语言,是因为语言中包含稍高于他自己目前语言水平的语言材料。
3.学习的动机、态度、自信心和情绪等因素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的作用。
4输入假说强调:学生要先“获得意义”,再从中习得语言结构。
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4个特点: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非语法程序的安排。
18. 文化适应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是苏曼(美国Schumann )在70年代提出的语言学习理论。
他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学习者个人因素的视角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动力机制做出了独到的解释。
苏曼强调第二语言获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决定的。
距离越近,越容易获得第二语言。
19 语言教学的对比分析始于美国拉多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的语言学》20举例说明什么叫做迁移?什么是负迁移?21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模式有哪些?22偏误分析:⏹所谓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规律性错误。
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23偏误的来源有哪些? 1. 语际迁移2. 语内迁移 3. 学习语境 4. 交际策略 5. 文化迁移24什么是中介语?谁提出的?25什么是“语言中的石化(僵化)”?第四章:1964年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标志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语言变异⏹ 2. 语言交际⏹ 3. 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的分类: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简要介绍宏观社会语言学与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也成大社会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包括双语、双方言或多语的交际与教育,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标准语选择,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语言冲突等问题。
这方面研究以费什曼(Fishman )为代表⏹微观社会语言学也称小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各种变异,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发生变异的原因和规律。
这方面研究以拉博夫(Labov)为代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1.选择课题,建设假设2.确定研究范围和调查对象3.调查实验,搜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名词解释:语言接触语言兼用语码语码转换语言转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社会方言语言的社会变异与哪些因素有关?语码转换的制约因素?语言转用的类型?整体转用、主体转用、局部转用语言转用的条件? 1.民族的融合 2.分布的变迁(散居) 3.脱离民族主体4.民族间的通婚语言扩散的模式?人口模式、经济文化模式、帝国模式第五章什么是语言规划?语言规划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语言集团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语言关系。
语言规划的内容: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地位规划的具体内容?本体规划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新词整理的依据原则?进行语言规划的原因?简述语言规划的科学性原则?了解:我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规划,填空了解:我国当代的语言文字规划,填空语言调查的目的有哪些?语言调查的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2.提出假设3.制定调查大纲4.确定调查对象5.实施调查第六章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即研究如何让计算机自动理解自然语言、生成自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