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量词的附加色彩

汉语量词的附加色彩

汉语量词的附加色彩
对汉语词语附加色彩的研究,常常忽视量词所传递的感情、语体、形象等因素。

而对词语附加色彩的对比分析,是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言。

量词作为汉语中的一大词类,在常规教学环节中,若能适度融入附加色彩的讲解,不仅增强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标签:量词附加色彩趣味性
附加色彩是对词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某些方面的特征的概括,它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几种类型。

量词的使用作为汉语词汇的一大特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试就汉语量词的附加色彩进行讨论,以期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管中之见请教于方家。

一、汉语量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是由词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态度,一般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

汉语绝大部分量词的感情色彩都是中性的,但亦有极少的量词带有明显的褒、贬态度。

(一)褒义色彩(本文对所举量词的释义未注明出处的均见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以下简称《词典》)
位——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

名——量词,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

伙——量词,用于人群:一伙人,分成两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群——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

帮——量词,用于人,是“群、伙”的意思:一帮小朋友,一帮强盗。

应该说,同“名”“伙”“群”“帮”等可用于指人的名量词相比较,“位”的感情色彩不言而喻。

(二)贬义色彩
堆——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堆人。

课堂上,当听到学生们造出“操场上站着一堆老师”这样的句子时,凭语感,我们判断这个句子的量词使用存在问题,查阅《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增订本),该词条的备注部分有“对所尊敬人不用‘堆’”的相关说明。

《商务馆学
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双色本)的解释同此。

顿——量词,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被他说了一顿。

今天老师把大家批评了一顿。

※今天老师把大家表扬了一顿。

以上两句相比较,后一句的语法错误亦反衬了“顿”的感情色彩。

可见,汉语量词的褒、贬色彩虽不普遍,但亦不容忽视。

二、汉语量词的语体色彩
词在使用上所显示出的风格,就是词的语体色彩。

通常被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

以下量词也带有明显的语体色彩。

(一)口语色彩
在中国货币量词的使用方面,“毛”“块”是口语词,与其相对应的是“角”“元”。

这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习得者的基本常识,故而“毛”的量词义《词典》省略,“块”的量词释义为:
块——量词,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元”。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上词义的解释就显得略有不足,故而《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块”的释义为:
块——用于金币、银币或纸币,等于“元”。

用于口语。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解释亦为:
块——(量)中国货币的基本单位(口语),即“圆”或“元”。

《现代汉语八百词》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对“块”的释义,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就非常明了、实用和方便。

此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圆”又是“元”的较正式的写法。

(二)书面语色彩
除与“毛”“块”相对应的“角”“元”这两个用于人民币的书面语量词之外,还有:
则——量词,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寓言四则。

《现代汉语八百词》未收“则”字,《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释义同于《词典》,都未指出“则”字作量词所具有的书面语色彩。

而“则”的书面语色彩却正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忽略的。

三、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是指词使人产生的形象联想。

这在名词、形容词以及象声词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

而许多量词的用法都是从该词的名词义项引申而来的,因此,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突出这类量词形象性的讲解,那么,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把——量词。

a.用于有把手的器具:一把刀,一把茶壶,一把扇子,一把椅子。

b.一手抓起的数量:一把米,一把花,一把韭菜。

瓣——量词,用于花瓣、叶片或种子、果实、球茎分开的小块儿:两瓣儿蒜。

包——量词,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

杯——(量)一个杯子所盛的液体的量:一杯水,一杯茶。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袋——量词,用于装口袋的东西:两袋面,一袋洗衣粉。

担——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

顶——量词,用于有些有顶的东西: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这类量词还有不少,除大家较熟悉的“本”“册”“朵”“架”“盘”“篇”“瓶”“捧”“丸”“滩”等外,还有:
峰——量词,用于骆驼:一峰骆驼。

眼——量词: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牙——量词:用于瓜果:一牙西瓜。

(《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均未收,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加以概括总结。

)
下面我们就几组形象色彩较近的量词予以对比:
(一)双;对;副
双——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一双袜子。

对——量词,双:一对鹦鹉,一对椅子,一对模范夫妻。

副——量词,用于成套的东西:一副对联,一副手套,一副象棋。

由此发现,“双”用于左右对称或一起使用的东西。

如:一双筷子,意指不是一支,强调成双;“副”侧重于成套,一副筷子,强调配套使用,一副象棋,配套使用且数量不局限于“二”;而“对”突出的是配合在一起的两个人或事物。

(二)排;行;溜;队
排——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东西:一排子弹,一排椅子,上下两排牙齿。

行——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

溜——量词,排,横的或直的行:一溜商店,一长溜汽车。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队——量词,用于排成行列的人群等:一队人马,一大队学生。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排”突出并列成排的特点;而“行”重在“行列”;“队”多用于指能整齐排列成队行的人或人所指挥的对象,如马、骆驼等。

(三)本;部
本——(可儿化)量词:用于书籍簿册:五本书,两本儿账。

部——量词,用于书籍、影片等:两部字典,一部记录片。

在用于书本时,以上二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由于“本”作量词可儿化,儿化韵亦带有细小、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因此,“一块儿糖”的表达不宜作“一块糖”),故由此可推知,“本”作量词,可以用于较薄、较小的书册,如一本作业,两本画册等。

(四)次;届
次——量词,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届——量词,略同于“次”,用于定期的会议或毕业的班级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词典》中的相关解释,用于会议方面,定期与否是二者区别的关键。

(五)种;类;样
种——量词,表示种类,用于人和任何事物:两种人,三种布,各种情况。

类——量词,用于表示同类事物:一类人,这个词的用法可以分成好几类。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样——量词,表示事物的种类:四样儿点心,他的功课样样都好。

可以发现,虽然《词典》未收“类”的量词义项,但参考其它资料,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种”“类”作量词的用法近似,它们同“样”的区别除《现代汉语八百词》所指出的“‘种’与‘种’的区别着眼于内在的性质和作用,而‘样’与‘样’的区别除偏于表面的、形式的方面”外,还可补充一点,即“种”“类”作量词不能儿化,而“样”则可以。

(六)面;张
面——量词,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

张——量词,用于纸、皮子、床、桌子等:一张纸,十张皮子,两张床、四张桌子。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突出强调“面”作量词所具有的“扁平”的特点及该量词修饰的名词体现出的“面”的作用,如一面镜子、一面铜锣、一面琵琶等“镜面”“锣面”等的重要功能。

并以此同“张”的量词义项中指可张开、闭拢或卷起东西进行对比(前者如一张嘴,一张弓,后者如一张地图,一张画片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同源词理论使之扩大词汇量(朱骏声曰:“张之为掌,卷之为拳”),在量词“面”与“张”的区别教学中,进一步加深“手掌”“拳头”的形象表达,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量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讲解中,渗透形象色彩的内容,如“一线希望”“一轮红日”“一丝留恋”“一团和气”等具有明显修辞效果的量词表达,不仅能有效克制学生学习量词的畏难情绪,还可激发其深入研究的求知兴趣。

(李华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7300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