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辐射防护原则及方法讲诉

第八章 辐射防护原则及方法讲诉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最优化过程举例(运行段): (1)初步评价 (2)评价和建议 (3)决策 (4)基础数据的鉴别 (5)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降低原则的定期评审 (6)反馈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影响最优化的因素(运行段):
(1)组织者的安全政策和他对“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原则”所 负的责任。在贯彻安全政策方面,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他的责任; (2)生产和防护人员的数量及能力; (3)训练方案和它的有效性,操作实践的质量和遵守操作规程 的程度; (4)安全设备的保障和适当的利用,即安全和信号系统的质量、 有效性及适当的维护,工作人员对这些系统的恰当利用; (5)有效的防护监测纲要; (6)应急情况的准备,事故计划的适当性; (7)整个辐射防护方案的定期评价,这种评价应当由无关的专 家负责以保证其客观性。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实践的正当性是在立项时由审管部门(环保)进行 判断的,个人剂量限值已存在国际公认数值,因此,在 辐射防护三原则的运用中,主要研究的是辐射防护的最 优化。 当然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不是唯一的,它是辐射防护 三原则的组成部分,实践的正当性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 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ICRP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26号出版物已明确指出,个人 剂量限值是不允许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限,它不能直接 作为设计和安排工作的依据。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1.2 最优化过程与影响因素
最优化过程的基本原则: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辐射源和包含产生 辐射的各种实践的设计、计划以及其后的使用与操作,应 按确保照射水平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进行。 评价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是否实现了辐射防护最优化, 而不是评价是否超过个人剂量限值,不应该把个人剂量限 值作为设计和安排的出发点,当然,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允 许超过的。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个人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所引起的照射,不适用于 医疗照射,也不适用于无任何主要责任方的天然源的照 射。个人剂量限值在实际应用时有更具体的规定,《电 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规定,对于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 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 20 mSv,任何一年中 的有效剂量不超过 50 mSv。对于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 不应超过 l mSv,特殊情况下,若 5 个连续年的年平 均剂量不超过 l mSv,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 到 5 mSv。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3.2 辐射安全教育培训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第十 三条至第十七条对有关辐射活动的单位所具备的条件中明 确要求“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 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辐射安全教育的要求与工作性质有关。
职业照射人员(小于等于18项)
(e)在辐射水平超过一定数值时,发出灯光和声响等报警信号;
(f)用非放射性物质或复制品进行模拟演习。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物质技术措施内容:施加屏蔽,确保人与源之间有 适当距离的栅栏或阻止人不适当的靠近源或进入到污染 区的联锁门等,联锁系统应有自动保护,自动保护的设 计应请质量保护专家进行审查并做出相应的检验。除此 之外,还包括用于去除表面污染的去污设备,局部通风 设备、通风柜或手套箱等,必要时采用限制放射性物质 食入、吸入和吸收的防护衣具及呼吸保护用具。但在决 定采用呼吸保护用具时,应权衡危害和利益、内照射和 外照射,只有在利益明显大于代价时才采用。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GK-Ⅱ-A型柔软射线防护衣服
GK-Ⅱ-B型柔软射线防护背心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除了以上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外,在满足 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易防护的 辐射源,并且在不影响照射目的的前提下,控制射线装置 的出束面积和出束条件,尽可能减少照射量和照射面积, 以减少辐射量,也是不需要花费防护代价的有效防护措施。 在有的资料中,将上述措施称之为控源防护,与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并列。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2.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是对于来自任一辐射源的照射,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条件下,个人受照剂 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都应保持在 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这种最优化应该以个人 所受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 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
2 Dr 80A r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2.β辐射的屏蔽设计
屏蔽β粒子应选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以减少韧致辐射,外面再 用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韧致辐射和其他光子。
(1)屏蔽β辐射的最大射程法
β粒子的最大射程R(g/cm2)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1 R Eβmax 2
该经验公式在β粒子能量较高时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但对低能 部分的估算值偏大。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3.4 职业照射的控制 1.剂量控制纲要
管理技术措施
物质技术措施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管理技术措施内容
(a)制定书面的操作方法,明确规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和行动水平, 即运行限值;
(b)可能受到明显剂量照射的辐射工作应有适当的计划,并应得到 相应监督级别的标准,即计划照射;
(c)只有经过适当训练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准许进入高剂量率 或可能产生高剂量率辐射的区域或污染区,即实行入口控制; (d)一切伴有辐射发生的区域、设备和物件,均应设置电离辐射警 示标志;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3 辐射防护纲要 为了实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必须制定 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纲要。 纲要内容: 健全的辐射安全组织 合理的设施设计 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周密的应急计划 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可靠的个人安全保障 有效监测计划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3.1 辐射安全组织 辐射安全组织的形式及规模与其所从事工作的相对 危险程度有关。对辐射物质操作量和所用辐射源强度很 少的单位,可以不必设置专门辐射安全人员,而由兼职 人员管理,并请有辐射防护经验的辐射防护安全人员定 期进行检查。对操作大量放射性物质和使用强辐射源的 单位,应配备专职辐射安全人员并设置相应的辐射安全 机构。 辐射安全组织应建立完整的档案,以说明辐射安全 与环境保护的状况。“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 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长期保存”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屏蔽防护效果与辐射源强度、受保护人员与辐射源之 间的距离、工作时间、屏蔽材料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提高屏蔽防护效果最重要的方面是选择屏蔽材料。
在选择屏蔽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所屏蔽线束的 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拟设屏蔽场所的空间特性、 材料的性质和密度、材料是否经济、防护的均匀性、防护 的持久性、光学透明性。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水泥混凝土、含铅材料(包括 铅玻璃、含铅胶皮等)、铁、贫化铀、钨等。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3.个人剂量限值
个人剂量限值是指对个人所受的正常照射的剂量加以 限制,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使随机效应的发生率控 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程度。为了确保在正常情况 下的剂量限值得以实现,有必要对个人可能受到的潜在照 射危险也应该加以限制,使获准实践项目的所有潜在照射 所致的个人危险与剂量限值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1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8.1.1 辐射防护三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1.实践的正当性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进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 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正当性判断。实践的正当性就是对 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之后, 确认这种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其付出 的代价(包括可能引起的危害的代价)时,该实践才是正 当的,对于不具备正当性的实践不应予以批准。
关键在于提高操作者的素质,而提高操作者素质最 有效、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坚持日常培训及演练。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2.距离防护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尽量采用远距离操作,距离放射源 越远,接触的射线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少。 距离防护可以借助于长柄夹、机械手等进行,在无法 远距离操作的场所,使用机器人操作相对于摇控者而言仍 属距离防护。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1.β辐射剂量估算 β射线能量在0.5~3 MeV 范围内的点源,若不计源 的自吸收,可利用经验公式估算其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 即
10 D 8 10 A
为距β点源10 cm 处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A为β D 式中, 源的活度。当空气对β粒剂量率的减弱可忽略时,距点 源r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
第八章 辐射防护原则与方法
尽管核技术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我们也应 该充分认识到辐射是存在危险的,为了避免在核技 术应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本章将着重讨论 辐射防护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在 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是广大核科技工 作者经验及智慧的结晶,通过系统学习,有助于我 们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加速核技术应用的推广。
管理人员(18项)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3.3 辐射防护设施设计 合适的辐射防护设施设计虽不能完全消除辐射照射和 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可能 性和危害程度,也能有效的降低不必要的照射。 设施设计原则: 辐射防护最优化、设施的布置要合理、严格控制污染 的扩散和交叉、严格的出入口控制、必须设置减小污染向 环境传播的设施。
总之,人的因素或受人为影响较大的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8.2 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和加快 排出。 对外照射的防护通常采用: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3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