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下列言论出自该著作的是()A.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B.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C.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D.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2 . 在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日子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D.推动全球化的进程3 .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当时有可能陈列的展品是()A.铁路设备B.柴油内燃机C.电灯泡D.电话机4 . 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达芬奇——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神曲》B.爱因斯坦——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伏尔泰——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战争与和平》D.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5 . 比较历史,得出深刻认识。

英国的《权利法案》与《法典》的共同作用是A.都摆脱了民族危机B.都推动了近代西方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D.都促进了国家的建立6 . 当今社会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新能源是A.煤炭B.电力C.石油D.原子能7 . 现在,英国仍保留着国王的称号。

这一历史现象与哪一部文献确立的政体有关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8 . 使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百日维新D.幕府统治9 .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愿望是()A.寻找黄金B.探寻新航路C.地理大发现D.证实地圆学说10 . 某班举行辩论会。

甲说,这场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乙说,这场运动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举起了人文主义旗帜;丙说,这场运动开辟了“发现人”的时代。

他们共同探讨的是A.基督教创立B.文艺复兴C.光荣革命D.启蒙运动11 . 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又在相当程度上隔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

他是A.亚历山大一世B.伊凡四世C.尼古拉二世D.彼得一世12 . 生产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和人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执着探索,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家灿烂的春天。

16世纪中期,提出“太阳中心说”,推翻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爱因斯坦C.玻利瓦尔D.贝多芬13 . 《大英百科全书》对下图人物的评价是他“拯救了美国”。

下列表述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①颁布了促进战争局势扭转的重要法令②采取了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措施③率领民众瓦解和战胜了南方奴隶主的反叛④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14 . 伯里克利时期,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会议D.陶片方式15 . 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

“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C.英国工业革命D.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16 . 黑人的故乡在非洲,16世纪初开始,大批黑人背井离乡,到达美洲生活,这是因为A.为躲避部落战争逃离家乡B.美国吸引移民作为劳动力C.欧洲奴隶贩子的黑奴贸易D.美非两洲经济联系密切17 . 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过“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双方矛盾的焦点表现在A.原料的争夺B.市场的争夺C.关税的保护D.黑人奴隶制的存废18 . 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有一位特殊的犯人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位特殊人物是A.罗伯斯庇尔B.查理一世C.路易十六D.拿破仑19 .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其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

下图漫面所揭示的主题是()A.新航路开辟B.财富流入西班牙、葡萄牙C.殖民扩张D.殖民抗争20 .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宗教自由,“君权神授”B.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由开明的君主执政D.工人们享有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21 . 下列有关世界历史知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玻利瓦尔解放了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列主义的诞生C.1870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2 .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亮了世界……”,其中提到爱迪生的成就是A.改良内燃机B.提出万有引力定律C.研制内燃机D.发明电灯23 . 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印象派”“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等文字,能够搜索到的艺术家是()A.梵高B.毕加索C.达芬奇D.贝多芬24 . 《拿破仑法典》共2281条,分为3篇、35章。

它宣布保护私有制度,一切私有财产都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原则,规定一切人享有民事权利,还规定了一系列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C.打击欧洲封建势力D.恢复封建贵族的统治25 .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C.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二、综合题26 . 材料一: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

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工业革命中“引领时代”的最重要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2)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水晶宫”的穹顶下,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充分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

结合材料二,从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材料三:(3)图一是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导致图中数字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4)图一中这一时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动力机是什么?使用该动力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5)图二中的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27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一个国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所依据的要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4)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三、辨析题28 .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

……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

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1)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右图)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罗斯福(下图)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4)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