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如图古代巨型建筑群,至今仍然矗立于尼罗河西岸。
它是()A. 华夏文明成果B. 古印度文明成果C. 古埃及文明成果D. 两河流域文明成果2.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代印度文明④古代希腊文明⑤中华文明.A. ①②③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3.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A. 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B.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 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4.古代国家的兴衰存亡演绎着不断变化的奇幻历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B.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土坦丁堡,君土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C. 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中D.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500年,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5.下列建筑中,体现了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结晶的是( )A. 空中花园B. 金字塔C. 圣索非亚大教堂D. 高架引水桥6.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自下列哪次战争()A. 布匿战争B. 亚历山大东征C. 希波战争D. 十字军东征7.文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所举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 希波战争C. 马可.波罗华D. 罗马帝国的扩张8.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A. 古代苏美尔人B. 古代印度人C. 古代埃及人D. 古代犹太人9.恩格斯赞誉某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赞誉的此人的代表作品是()A. 《神曲》B. 《最后的晚餐》C. 《哈姆雷特》D. 《战争与和平》10.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C.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D.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A. 革命的历史条件不成熟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王朝妥协C.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斗争D.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12.列宁说:“现代文明的美国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A. 《独立宣言》的发表B. 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C. 美国内战开始D. 萨拉托加战役13.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领袖是()A. 拿破仑B. 丹东C. 罗伯斯庇尔D. 圣鞠斯特14.拿破仑后回忆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
”这样“东西”是指()A.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B.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 颁布维护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法典>D. 对外打击反法同盟15.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这里的“新时代”是指()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C. 自动化时代D. 信息时代16.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A. 葡萄牙人B. 西班牙人C. 英国人D. 法国人17.到18世纪后半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已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殖民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葡萄牙D. 西班牙18.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马克思、恩格斯()A.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B.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C. 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 创立了巴黎公社19.请你仔细观察表(1928-1940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苏联经济飞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C. 斯大林模式D. 赫鲁晓夫改革20.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A. 持续时间长B. 波及范围广C. 破坏性大D. 势猛烈21.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 雅尔塔会议尊重了中国的利益C.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D.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22.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慕尼黑会议D. 雅尔塔会议23.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战争的可能性。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A. 国际联盟B. 欧洲联盟C. 联合国D. 世界贸易组织24.20世纪60年代对于非洲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A. 1960年B. 1970年C. 1962年D. 1964年25.“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
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了、濒死长嘶的马匹、光芒冰冷尖锐的顶灯……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
”这部美术作品是A. 《最后的晚餐》B. 《格尔尼卡》C. 《向日葵》D. 《愚公移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世界一体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30年代)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
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两--1500年)》材料二材料三:苹果的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有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销售到世界各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1分)依据材料指出它对世界的影响。
(2分)(2)观察材料二,并说明其中的图1、2、3的发明者各是谁?(3分)写出图片1和图片2分别反映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分)(3)材料二中的图4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它的核心是什么?(1分)(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综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3分)27.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 --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蔑视一切外文化。
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
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1分)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1分)(2)(2)材料二选自美国内战中颁布的一部文献,文献的名称是什么?(1分)它的颁布对南北战争有着怎样的直接作用?(1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转折事件?(1分))写出这一事件在经济方面的措施?(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英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有哪些典型事件?(3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28.【两战及战后格局】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罗斯福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1分)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你如何评价这一国际关系格局。
(2分)(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1分)(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2分)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当今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29.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想的进步影响着世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1)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第一次影响“人心改变”的重要史实。
(1分)这一史实给欧洲带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热情和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1分)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1分)材料三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