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音史总结

西音史总结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古希腊音乐特征:音乐以单声部声乐曲为主,采用字母记谱法;古希腊音乐具有综合的性质,同宗教祭祀仪式、诗歌、舞蹈密切相关;希腊人重视音乐特质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定的系列音的组合可以引起人的一定的情感共鸣。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又叫《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单声部歌调,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用8种教会调式,用纽姆谱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的发展状况: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和灵活,不限于宫廷仪式和宫廷生活范围,世俗内容日益增多,有一些作曲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音乐内容世俗化,导致作曲技巧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曲式题材。

马肖是14世纪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写了许多世俗音乐,继承了法国游吟歌手的传统主张---用灵感进行创作。

也写了许多经文歌和宗教音乐。

14到16世纪“新艺术”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城市迅速发展。

牧歌是此时发展的世俗复调音乐形式,内容多些爱情。

除牧歌外世俗的复调音乐体裁还有猎歌、巴拉塔。

2试论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
16世纪,因罗马教廷在德国扩展政治和经济势力,他们巧取豪夺大量的财富,使得德国社会各阶层对现状不满。

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95条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音乐应该具有“仅次于神学的地位和最高荣誉”。

主张用德语唱圣经。

众赞歌是路德教创办的一种圣咏,是由信徒群众共同歌唱的赞美诗,用德语演唱,配置四部和声与复调,旋律优美,深受观众喜欢。

如他的作品《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

第四章
清唱剧:清唱剧在17世纪,是宗教题材的音乐剧,《灵与肉的描写》为第一步清唱剧,后来作曲家卡里西米采用歌剧的形式和手法,大量运用合唱,与歌剧的区别就是清唱剧多用于音乐会演出,没有布景和服装,没有芭蕾舞,没有表演动作,纯粹只有一个讲述者来讲述情节。

第五章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艺术成就: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继承和发展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在器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是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等套曲体裁形式更加完善。

海顿是一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他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和84首弦乐四重奏,他在前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古典交响曲成型的套曲形式,确立维也纳古典乐派所遵循的深刻的哲理性内容与完美匀称的音乐形式相结合的器乐创作原则。

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体裁是歌剧,他把西方歌剧与器乐发展的最高成就提炼、综合到自己的歌剧创作中曲,莫扎特的协奏曲也是作出重要贡献的体裁,他作有27部钢琴协奏曲、7部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为其它乐器写的协奏曲50多部;他创作了41部交响曲,他的交响曲与歌剧在风格与手法上是一致的,具有鲜明的戏剧性和形象性。

贝多芬最重要的创作体裁是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他创作了9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他将戏剧的法则运用到器乐创作中,赋予交响曲和奏鸣曲更大的动力性、对比性与冲突性,在简洁、短小的主题动机对比和发展的基础上创作出宏大规模的音乐作品来,表现思想矛盾斗争的尖锐化和不断深化而复杂的感情体验。

论述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深刻思想内涵:贝多芬的交响乐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变成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

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曲达到了前所未有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

他的交响曲有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戏剧性,他毕生向往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同时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幸也促使他不断与命运抗争,于是,他塑造了一个在斗争中成长的英雄形象。

九部交响曲描写英雄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的内心、英雄的胜利,像一首描写英雄的长诗,实际上也是陈述了作曲家本人的生活历程。

《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确立了交响曲中英雄性构思---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第五命运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战胜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带来的悲观绝望的决心。

《第九合唱》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体裁中加入人声独唱和合唱,为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景象开创了新手法,是贝多芬交响曲登封造极的作品。

第五章
音乐瞬间:舒伯特开创的浪漫主义音乐小品体裁,即兴曲性质,旋律优美,和声富于色彩性,曲式比较自由。

舒伯特共创作了6首“音乐瞬间”的作品。

无词歌:门德尔松首创的钢琴小品,他一生写了48首,分8集出版。

无词歌旋律优美如歌,织体近似歌曲伴奏,音域不宽,接近人声的音区,结构短小简洁,像无歌词的歌曲。

门德尔松的音乐贡献:19世纪前期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

1、创立了“无词歌”形式的钢琴音乐小品;2、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马太受难乐》获得成功,巴赫的名字在德国从此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被看做是德国音乐的一代宗师;3、1843年他邀请著名的音乐家来共同创办德国第一所莱比锡音乐学院。

简述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分析肖邦和李斯特在音乐创作上的异同:
肖邦1810--1849和李斯特1811—1886,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在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都作出了历史性的不朽贡献;两人均用本民族(波兰,匈牙利)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体裁多样创新,手法精巧,作品及演奏讲究音色的美和诗意的表现,不追求技巧的炫耀和虚饰表现的效果,他是最有独创性的钢琴诗人和大师;李斯特是杰出的钢琴大师和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他的曲子气势宏伟,技巧高超,演奏效果辉煌。

其钢琴作品主要适应独特音乐会演出的需要,多用幻想曲、变奏曲、和声手法比较复杂,穿插华丽的乐段和快速的经过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标题交响曲在他的创作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寓文学于音乐中”,开创单乐章的交响诗形式。

第五章
简述瓦格纳的乐剧特点:他主张1、歌剧应当是诗、乐、剧的三结合。

2、认为管弦乐应该是戏剧表现的主要工具,一些剧词所不能表现的情态、内心体验和预示剧情的发展,应由乐队表现出来,所以他构成了瓦格纳式“无穷的旋律”,使整个乐剧犹如一部完整的交响曲。

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民族乐派表现出来的创作特点是他们都以民族民间的歌曲、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使音乐语汇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色彩;他们选择民间传说或农民生活内容作为歌剧的题材,创作本国民族的音乐戏剧以表达民族感情和体现民族精神;他们从本国民族诗人、戏剧家、文学家的作
品里吸取创作素材和灵感;他们有时追求音乐异国情调的表现。

为了体现民族乐派的创作宗旨,他们非常热衷于收集、整理、研究本国的民歌,在其创作中广泛地运用民歌或模仿民歌风格。

他们有力推动了欧美各国系统的收集民歌活动的开展。

主要代表俄罗斯的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和强力集团,波西米亚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等等。

试论柴可夫斯基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艺术成就主要集中在歌剧和交响乐方面。

他是一位歌剧改革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着力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用音乐细致地描绘剧中人物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态,不虚张、不炫技,力求使歌剧音乐接近群众。

他将交响乐称为“音乐形式中最抒情的形式”。

抒情性和歌唱性是他的交响乐作品主要的表现特征,常以民歌或民间舞曲作为他的音乐主体旋律素材,使交响乐作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他善于用纯熟的作曲技巧和管弦乐配器手法体现其标题性的乐曲构思,揭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的发展及其矛盾冲突的过程。

他的代表作品是管弦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f小调交响曲》《“悲怆”交响曲》《1812序曲》歌剧有《黑桃皇后》《叶普根尼.奥涅金》舞剧《天歌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歌剧诞生于意大利,有三阶段1、为朗诵式的歌剧,《犹丽狄茜》是保存至今的第一步歌剧;2是蒙特威尔第创立了“激烈的风格”的歌剧作品;3、是那不勒斯作曲家A.斯卡拉狄确立了程式化的正歌剧。

同期吕利和拉莫建立了法国歌剧风格在歌剧里增加了豪华的芭蕾舞场面,融合了法国传统艺术特征。

柏赛尔在英国歌剧作出贡献有:1、剧中的合唱与舞蹈富于戏剧性,歌剧音乐始终持续不断,抒情性较强。

2、力求歌剧朴实将英国民间音乐运用到歌剧中。

这是的德国主要上演意大利歌剧。

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发展:巴洛克时期艺术家沿着文艺复兴后期器乐发展的脉络,用高超娴熟的技巧来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反映时代的进步,以适应新的、广泛地听众的要求。

他们在器乐创作中将复调对位、主调和声手法与变奏因素、舞曲因素、即兴演奏因素以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