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每一朵花的绽放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7月下旬接到科教局布置的《班级管理策略》的任务后,我当时的感觉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紧张,二是压力。
这是因为,从教15年里我接任班主任的工作仅仅只有两年,所以经验不多更不丰富,虽然这两年里或多或少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认可,但我总觉得自己和在座的大家一样,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尽到了自己该尽的职责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更谈不上有什么高明的策略。
所以,下面,我只是把我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知道,一个班级就像是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一样的制度和纪律,班级就犹如一盘散沙不可能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一个班级又更像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园,如果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整个班级就犹如一块冷冰冰的钢铁,不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和人世的温情。
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将班级当作我们自己的家庭来经营,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我们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的建设中,才能真正将自己和班级融在一起,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这个班集体,进而幸福地学习生活在这里,所以,我觉得一个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爱心和责任。
那么,怎么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以后,我们又该如何着手进行管理呢?我简单地谈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从尊重开始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教学还有管理,这些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于尊重,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内涵:1、换位思考。
通过师生间的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
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
因此,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这样管理的效果胜过百般的说教。
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以朋友的角度和学生平等对话,去走进孩子的内心。
(日记视频)这是我写过的一篇日记,写了班里三个不同性格的孩子。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
2、尊重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有的学生听话;有的学生调皮,作为班主任在管理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我们班有个叫安灏的同学,我接一年级的时候,他是一个留级生,学习状况可想而知,可是几天下来,我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劳动时非常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我给了他一个职位:劳动委员,此后无论打扫环境区卫生还是搬发牛奶鸡蛋,他都更加积极了,而且做得有条不紊,我适时加以鼓励并且慢慢引导,让他学习时也这么积极,结果一个学期后,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严而有度。
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但严格要求要严得恰到好处。
为人师者,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既不可放任自流,更不能用言语和行为去伤害,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是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换一个说法,换一种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故此,身教重于言教。
正如《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赏识鼓励。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体会到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
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暗示教育很重要,让学生在被赏识中学会尊重,树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
一年级上学期有一篇课文是认识人体的部位,分别是“人、口、手、耳、目”,那节课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在学到口字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口都能干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口可以吃饭,口可以喝水......,我为了引导孩子说出口还可以说话,就问:看看老师的口,在干什么?结果,一小男孩看了看说:“老师,你的口上有口红。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孩子立刻明白自己回答错了,低下了头。
我说:“宝贝,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再听一遍老师的问题好吗?”这次他准确地回答出:口可以说话。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去赏识学生,因为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
在空间日志《冬日晨语》里,我写到了这件事,而且还发表在重庆的《北碚报》上。
(报纸图片)二、信任是基础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学生们很顽皮,经常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旧无济于事,过了不久,铁门还是被踢破。
为此校方很头疼。
后来,学校换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换成了崭新的玻璃门。
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
可奇怪的是,玻璃门再也没有被踢破。
甚至学生们进图书馆时,都小心翼翼,仔细的呵护着这道门。
有人去问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冲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这道门的。
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这样的事例耐人寻味,背后所隐含的就是教育的态度智慧和方法。
教师的信任,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力,在教育过程中,信任是双向的。
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心灵交融。
反之,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导致“铁门”被踢破。
如果说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师生之间的公平对话,那么信任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教师的信任,是一份尊重,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温馨,一份幸福,一股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暖流。
在学生纯真的心田播种信任,必将生长出充满生机的无限葱郁。
在班级管理中的信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主管理。
这里所说的自主管理,包括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管理自己。
管理班级要有班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为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以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依托,我又分别从学习、纪律、生活、劳动、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更加符合我班实际情况的细化。
在学习方面,我们班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三人为一组,中间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为组长,两边为组员。
每天早晨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家庭作业,给出优良中的等级评价;听写后的字词古诗等,组长也要进行批阅,及时纠正错误并让其修改;一个月开展一次小组日记互阅。
我定期会评出优秀组长、进步组员、团结小组等,这样,小组内、小组与小组之间都有了竞争,大大提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图书管理方面,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图书角,(图片)我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建立了“小小图书馆”,由学生自主管理,课间、午间向全班同学开放。
“图书馆”的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备的,一部分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
我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交流,好书一起分享,好词好句一起识记。
并组织“读书乐”主题活动,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好书,交流读书经验和心得。
采取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争取每个学生天天有书读,读完之后再和别的同学交换,还要求学生制作读书卡,(图片)把读书的时间、内容、好词好句、简单的心得体会一一记录下来。
在卫生、纪律方面、安全方面,现在我们班里每周会评选出一位评价班长,针对学生纪律卫生等情况一一做出评价,(电子版)让学生之间起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作用。
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认为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才有说服力,他们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班里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进步并不是很大,于是我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让平时爱动顽皮的孩子去当评价班长,结果收效甚好,他们往往担心“说人不如人”,在评价别人的同时管理了学生也约束了自己。
2、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好的制度只有贯彻执行才会发挥作用,才会有生命力,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因此要积极组织实施,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我的做法是“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只有这样,才会建立一个管理规范、班风文明、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我经常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只有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
在课堂上对坐姿好的同学,我总是不吝惜表扬,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的同学会展示给同学看。
对有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总是表扬他们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等等。
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哪个小组表现得好,我就给那个小组加分,还给这个小组发奖品,每个学生都有份儿,比如发一颗优星,一张彩色图片。
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
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
由于我所接的班级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许多方面还未形成良好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喜欢贪玩,再加上家长过于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这就造成了学习、纪律、劳动、卫生、习惯各方面都比较差。
我充分利用了学校开展的主题月活动,(电子版)每个月初把表格发到学生手里,在班级群里公布此次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让家长配合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一个星期收上来看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这样学生也会在表格上很清晰的看到自己一周的表现,这时加以鼓励鞭策,他们就会慢慢改掉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习惯。
在六一和元旦时,我们及时选出爱心少年、勤学少年、文明少年、读书少年等(图片)。
三、学会沟通1、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家长会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自己。
会上把自己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设想、计划以及准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告诉家长,并简洁明了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给家长一份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只有家长足够的信任了自己,他们才会在今后与你的教学工作中积极配合。
二是让家长敢于接近自己。
所以说话的时候就应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让家长感觉亲切、随和而又热情。
这样,就会让家长觉得自己是个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充分了解学生,与家长谈及孩子的缺点时注意表述的方式方法。
老师与家长的谈话都是为了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