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PPT课件
第三章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PPT课件
19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10
4.法院主管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
法院主管范围宽于人民调解委员会所调解的纠纷 对于二者都有权处理的民事纠纷:
双方都同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 解;
一方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另一方向法院起诉的,由 法院主管。
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不得撤自变更或解除,若双方认 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由民法调整的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 人身权关系引起的诉讼。
由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 继承关系、收养关系引起的诉讼。
由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引起的诉讼。 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属于民事性质的诉讼。
5
2.因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 发生的纠纷。
13
5.法院与劳动仲裁委员会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
二者对劳动争议的主管范围相同。 序位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优先于法院,即要求
先裁后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
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 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发生 的纠纷。
➢ 因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 社会保险费发生的纠纷。
6
3.法定由民诉法解决的其他案件
➢ 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几类非民事 权益争议案件
7
(二)非属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纠纷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纠纷 2.解除同居关系纠纷 3.法人、其他组织人格权利受侵害纠纷 4.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纠纷 5.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相关的民事纠纷 6.补偿安置争议纠纷 7.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
第四章 主管和管辖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主管 第二节 管辖概述 第三节 级别管辖 第四节 地域管辖 第五节 协议管辖 第六节 管辖中的基本制度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主管
一、民事诉讼主管概述
主管: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 民事诉讼主管: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
没有申请司法确认,若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调解协议存 在变更或者解除的原因,当事人可以重新向法院起诉。
11
(二)法院与仲裁机构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
1.仲裁机构为民间性质 2.主管民事纠纷的范围界定:
法院主管民 事纠纷范围
仲裁机构主管 的民事纠纷
婚姻 、收养、 监护、扶养、 继承纠纷
3.对二者交叉范围,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或裁或审,若选择 仲裁,双方须达成仲裁协议,且一裁终局。
17
第二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 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法 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
管辖与主管的关系:主管先于管辖发生,管辖是对 属于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案件的具则
➢ 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 ➢ 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 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 ➢ 均衡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 ➢ 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维护国家主权
解决的是法院、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之 间在解决民事纠纷上的分工和权限问题。
3
二、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 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 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4
三、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
(一)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纠纷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 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 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 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 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 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8
四、法院主管与其他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组织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
(一)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 1.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群众性自治组织 2.人民调解的优势:灵活性、快速性、低成本 3.《人民调解法》、《民诉法》新增司法确认程序
9
《人民调解法》NO.33、《民诉法》NO.194-195
14
(三)法院主管与行政机关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
➢行政机关处理 民事争议的方式
调解 仲裁
非行政行为
民诉
裁决
行政行为
行诉
15
法院主管与行政机关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 1.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2.法院与行政机关并行主管,当事人可自由选择。
如一方请求行政处理,另一方直接向法院起诉 的,法院主管优先;
12
4.法院应当受理的情形:
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由人民法院 主管。
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仍基于 当事人的选择确定主管,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的, 由法院主管;当事人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的,由仲裁委员会主管。
如果一方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另一 方在首次开庭前又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 协议,法院有权审理该案。
若双方均请求行政机关处理的,由行政机关主 管,但当事人不服的,一般仍可向法院起诉。
16
A.行政机关的处理属行政行为性质,当事人不服向法 院起诉的,属行政诉讼的主管范围。
B.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居间调解提起诉讼的,属民事 诉讼主管的范围。
C.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仲裁裁决提起诉讼的,若法律 规定先裁后审的,属于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若法律 规定或裁或审的,当事人无权起诉,法院也不得作为 民事案件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