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3)指导教师:郭院成,刘忠玉,闫富有,时刚,冯虎一、性质与目标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是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案环节,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从学习走向社会、尽快适应生产一线的重要过渡阶段。
通过这个阶段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分析以及设计过程的相关专题研究,使学生熟悉常见的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全过程,包括结构荷载计算、基础设计与验算、地基设计与计算、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等,培养学生看懂并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设计题目1. 航天大厦高层办公楼桩筏基础设计2. 航天公司办公楼桩筏基础设计三、工程简况拟建办公楼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
办公楼长45.4m,宽45.4m,地上24层,地下2层,室内外高差0.200m,建筑高度为97.8m。
其中一、二层层高6m,第三~二十四层层高3.9m,为全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侧力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中核心筒墙中线尺寸为20.0m ×17.6m。
主要使用功能一层为大厅,第十层和第二十四层均为办公用房。
办公楼的基础欲采用柱下平板式桩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基础顶面标高-0.90m四、设计依据及计算条件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和规程有: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规范》 GB/T 50083-97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规范》 GB 50068-20013.《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 GBJ132-9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规范》 GB 50223-2008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1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1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 138-200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16.《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6-99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1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951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2.《航天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计算基本条件:1.建筑安全等级:二级;2.设计使用年限:50年;3.环境类别:一类;裂缝控制等级:三级;4.抗震设防类别:丙类;5.建筑场地类别: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二级;6.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8.基本风压值:0.45kN/m2;9.基本雪压值:0.40kN/m2;结构主要材料与构建主要尺寸框架柱截面由1300mmx1300mm、1200mmx1200mm逐渐变化到800mm x800mm。
十八层以下为型钢混凝土柱。
楼面框架梁为650mmx750mm、650mmx700mm,外围框架梁除±0.000为600mmx900mm外,其余均为600mmx800mm。
剪力墙厚度由700mm逐渐变化到400mm,五层以下核心筒四角设置型钢约束边缘构件。
详见建筑设计图。
五、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详见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部分摘要如下:(一)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特征描述:根据钻探、静力触探、规范贯入实验结果,结合室内土工实验资料,对地基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后,从上到下分层描述如下:ml),杂色,松散~稍密,成分差别很大,以粉土为主、含建筑垃第⑴层杂填土(Q4-3圾和建筑旧基础;水泥路面不连续分布;建筑垃圾成分杂乱,以碎砖块为主,中间夹有砼块,成分很不均匀,层底埋深0.30~3.70M,平均层底埋深1.31M,层底标高84.01~87.67M,平均层底标高86.34M,厚度0.30~3.70M,平均厚度1.31M。
al),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第⑵层新近沉积粉土(Q4-3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含碎砖屑、植物根,分布稳定;层底深度1.20~6.00M,平均层底深度3.72M,层底标高81.95~85.97M,平均层底标高83.59M,厚度0.70~4.80M,平均厚度2.95M。
第⑶层新近沉积粉质粘土(Q4-3al),褐黄色,湿~饱和,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滑,土中含少量有机质、铁质锈斑。
层底深度4.00~8.50M,平均层底深度5.88M,层底标高80.02~83.17M,平均层底标高81.43M,厚度0.50~4.10M,平均厚度2.16M。
第(3-1)层新近沉积粉土(Q4-3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含蜗牛壳碎片,黄色铁锈,层底深度5.50~9.80M,平均层底深度7.25M,层底标高78.52~82.37M,平均层底标高80.16M,厚度0.40~3.00M,平均厚度1.43M。
第⑷层新近沉积粉质粘土夹粉土(Q4-3al),黄灰色~褐黄色;粉质粘土:饱和,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滑,土中含少量有机质、铁质锈斑;粉土: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层底深度6.90~12.50M,平均层底深度9.02M,层底标高76.30~80.10M,平均层底标高78.28M,厚度0.80~4.70M,平均厚度2.14M。
第⑸层新近沉积粉土(Q4-3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含蜗牛壳碎片,黄色铁锈,层底深度9.70~15.00M,平均层底深度11.88M,层底标高73.30~77.82M,平均层底标高75.43M,厚度1.50~4.40M,平均厚度2.86M。
第⑹层粉质粘土(Q4-2l),浅灰色,饱和,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滑,土中含有机质、铁质锈斑。
层底深度11.20~17.20M,平均层底深度13.96M,层底标高71.60~74.89M,平均层底标高73.35M,厚度0.80~4.00M,平均厚度2.08M。
第⑺层粉土(Q4-2l),褐黄色,湿,密实,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中间为粉砂,层底深度13.50~18.50M,平均层底深度15.22M,层底标高70.00~74.13M,平均层底标高72.07M,厚度0.50~3.70M,平均厚度1.28M。
第⑻层粉质粘土(Q4-2l),浅灰色,饱和,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滑,土中含有机质、铁质锈斑,层底深度14.20~19.80M,平均层底深度16.32M,层底标高67.71~72.68M,平均层底标高70.99M,厚度0.40~3.60M,平均厚度1.12M。
第⑼层粉砂(Q4-1al+pl),灰黄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分选较差,局部夹有粉土层,层底深度16.40~22.20M,平均层底深度18.61M,层底标高65.10~70.58M,平均层底标高68.70M,厚度0.60~4.60M,平均厚度2.31M。
第⑽层细砂(Q4-1al+pl),褐灰色~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颗粒级配一般,分选中等,厚度大,分布稳定,层底深度24.20~29.20M,平均层底深度26.46M,层底标高58.06~62.50M,平均层底标高60.83M,厚度4.40~12.70M,平均厚度7.84M。
第(10夹)粉质粘土(Q4-1al+p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光滑,呈透镜体分布,分布不规律层底深度19.00~22.40M,平均层底深度21.01M,层底标高64.40~69.29M,平均层底标高66.22M,厚度0.40~1.10M,平均厚度0.80M。
第⑾层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光滑,土中含有较多姜石,在本层上部富集,层底深度26.40~35.00M,平均层底深度29.51M,层底标高52.26~60.15M,平均层底标高57.83M,厚度1.10~6.50M,平均厚度3.20M。
al),褐灰色~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第⑿层细砂(Q3颗粒级配一般,分选差,局部为粉土,厚度差别大,层底起伏大,层底深度34.00~42.70M,平均层底深度37.03M,层底标高44.93~54.10M,平均层底标高50.56M,厚度 3.20~11.00M,平均厚度6.72M。
al),褐黄色~棕红色,饱和,硬塑,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第⒀层粉质粘土(Q3韧性中等,稍有光滑,土中含有姜石、铁锰质结核,层底深度34.00~42.70M,平均层底深度37.03M,层底标高44.93~54.10M,平均层底标高50.56M,厚度3.20~11.00M,平均厚度6.74M。
a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第⒁层粉质粘土(Q3性中等,光滑,土中含有较多姜石,钻探深度内未揭穿该层。
2.三轴实验结果对地面下浅层粉土做了三轴UU实验,对于地面下浅层粉质粘土,做了自重应力下预固结条件下的三轴UU实验。
依据实验测定的抗剪强度指标,提出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如下表1所示:3.场地地下水情况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勘察期间水位埋深在地面下3.50~6.60M,(水位标高80.81~83.96M);水位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孔口标高差别较大和场地南侧地表水体汇入场地所致,潜水水位主要受季节性降水和周围人工取水影响,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每年地下水位丰水期,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为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5M,根据调查了解,近3~5年的最高水位埋深约为2.5M,标高84.00M;设计基准期抗浮设计和防水设计水位建议采用地面下1.0M,标高为85.50M。
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值,依据GB50011-2010第4.1.5条计算得场地20m深根据场地内8个钻孔实测的vs=183.3m/s;依据相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在179.1~188.3m/s之间,平均值为vse邻场地的波速测试结果,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大于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