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 人文 4年1下
3.情感与态度:感受三江平原的发展变化,从中收获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三江平原的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北大荒的今昔变化,分析北大仓形成的原因。
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自然因素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学生搜集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江平原好地方》(板书)。看到课题,许多同学会问:三江平原在哪呀?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地图了解一下三江平原。出示三江平原地貌图讲解: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平原是陆地地形当中海拔较低而平坦的地貌称呼,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两岸地区。那么,为什么说三江平原是个好地方呢?下面同学们通过看书了解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平原的概况、地理位置及环境,体会三江平原的是个好地方。
2.行为与习惯:知道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化、提高环保意识。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同学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收集有关北大荒创业时的图片、资料、故事等,请各个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的内容进行展示!
师:通过这次活动,拓荒者们令你为之震撼的是什么?
师:的确,北大荒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北大荒人把北大荒精神简单概括为: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
黑土世界
三江平原好地方沼泽天堂
北大仓
教学反思
地方(人文与社会)学科(四)年级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俊海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三江平原好地方
教材分析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7.5万平方公里。现已大面积垦殖,建有50多个机械化大型国有农场,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学生在了解三江平原同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开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知道我省的农业结构特点,主要家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2.畅谈今日的北大荒
师:昔日的北大荒经过垦区十万官兵、百万知青几十年的建设,如今已经改名为“北大仓”。“中国大粮仓”的美誉名副其实,黑龙江垦区现今已经成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畅谈今日的北大荒。
课件展示:(丰收图片)
师:看过这些图片后,同学们又有了怎样的感想?
生1:北大荒今昔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今非昔比”。
二、新课教学
师:教材从“黑土世界”“沼泽天堂”“北大仓”(板书)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三江平原是个好地方,结合你所查找的相关资料,你们小组准备交流哪一部分内容?
分小组交流讨论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沃土,黑土地上粮丰畜旺、五业兴盛,被人们冠以“中国大粮仓”的美名,大家可曾想到这片土地曾经贫瘠,是英雄的拓荒者们改变了它,让它富庶而美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透过北大荒的今昔变化来认识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
1.回忆昔日的北大荒
师:明清时,北大荒的范围大概就是现在的黑龙江全境,1949年前后,北大荒的范围逐渐缩小为黑龙江的松嫩平原、穆陵——兴凯湖平原和三江平原三大地区,如今北大荒基本是黑龙江垦区的特称。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北大荒的过去。
课件展示:(北大荒创业初期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北大荒创业初期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同学们从图片中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生活用品缺乏;人们垦荒时用的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有时要用人拉肩扛;自然环境恶劣,严寒、大雪,又荒无人烟。
生2:北大荒人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是他们艰苦奋斗的结果。
……
3.展望未来的北大荒
师:同学们,北大荒在经历了老一代拓荒者们的艰苦开拓和父辈们的辛勤耕耘后,建设北大荒、改变北大荒、发展北大荒的重任必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北大荒的明天在我们大家的手中,将会描绘成更加美丽的图画。接下来,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的北大荒。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忆了北大荒的过去,畅谈了北大荒的今天,同学们也描绘了北大荒的未来,由此,我们坚信北大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黑龙江明天的农业发展会更加辉煌。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反映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图片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在瑞士苏黎世某处的苍松翠柏间,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正面的浮雕是一位白衣战士给一个濒于死亡的伤兵喂水。碑的背面刻着几行字:琼•亨利•杜南,1828—1910,红十字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