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刘光忱栾旭纲【摘要】工程项目管理对建筑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基金项目】本文为沈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计划项目(sysk2010-10-03);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计划项目(2011lslkjjx-4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光忱(1962 ),男,辽宁铁岭人,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栾旭纲,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背景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
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等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
二、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一)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DBB(Design-Bid-Build)模式。
DBB模式是集设计、招标、建造于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其运行简单、通用性强而被广泛应用。
在管理过程中遵循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只有在前一阶段完成之后,后一阶段才能开始。
这种模式有其优缺点。
优点:在对咨询、设计、监理等单位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性,同时各个施工参与方都使用标准合同文本,按照合同要求行使各自的权利和履行各自的义务。
这种模式明确了各工程参与方责、权、利的分配,有效避免各部门间的干扰。
缺点:项目要依次经过规划、设计、招标、实施阶段,执行线性管理,没有搭接,导致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投资成本不易控制,从而造成业主单位管理费用增加。
在这期间,若工程发生变更,则会引起较多的工程索赔。
2.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
CM模式是由业主单位委托项目管理公司采取“快速路径法”的生产方式,进行施工管理。
“快速路径法”即在项目前期依次进行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时采取分段形式,设计一部分、招标一部分、实施一部分,从而使工程设计、招标和实施顺利搭接,极大程度的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
该模式的优点有:采取有条件“边设计、边施工”的生产方式,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工期,节约时间、减少风险。
由于项目管理公司是业主在项目初期就选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项目的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从而减少设计与施工的矛盾。
缺点:由于分项招标,外界不特定因素多,CM 模式要求资质较高的CM经理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
3.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模式。
PMC模式是一种由业主聘请专业的管理公司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或部分管理和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项目管理公司代替业主执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理工作。
该模式的优点有:将建设项目的投资、设计、过程管理、施工组织等全部转移给承包商,业主从繁杂的管理工作中抽离出来,只负责宏观的控制,既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又可以使业主获得更多机会投入另一项目的建设管理。
缺点:由于在PMC模式中,承包商要负责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合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兼业主、承包商与监理三种角色于一身,因此PMC 模式对承包商资质要求较高,使得业主在承包商的选择上存在困难。
(二)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工程监理模式。
工程监理模式是监理工程师接受业主委托代替其对施工过程实行监督的义务,确保工程承包合同的全面履行,保证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
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对工程投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的控制,对施工项目安全、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对有关工程主体相互关系的协调。
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保证了项目的安全与质量,有效地利用了建设投资。
然而我国工程监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市场恶意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监理行业本身的准入门槛不高,监理行业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无法将监理的守法、诚信、科学、公正等从业准则落到实处。
2.建设单位自管模式。
建设单位通过组建项目管理机构的方式,统一领导,管理建设资金的使用,办理施工前期手续,负责从组织勘察设计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工作。
此种模式下建设单位与项目管理机构是统一体,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但是由于建设单位自管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机·19·构通常是临时组建的,管理职能不够健全,机构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员,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因此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
3.总承包管理模式。
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业主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商签订协议,委托其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等全过程建设活动进行管理,至工程竣工后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一种发包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与承包商具有直接的合同关系,合同中对双方责、权、利界定明确,有利于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然而,这种模式要求承包商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精、装备好、管理效率高,这样就使得业主在选择相应资质承包商上的困难增加。
4.工程托管模式。
项目托管与工程监理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有些相似,业主将承担任务范围内的组织管理工作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和技术力量的单位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很好地发挥了专门从事项目管理的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
三、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形成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行制度改革,以促进项目管理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管理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建筑国际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管理行业发展不规范。
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未能完全到位,建筑市场运行的不规范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都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而且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由项目咨询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全方位项目管理工作,即咨询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与业主有承包合同关系。
另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还存在观念淡薄,法制不完善,组织体系不健全,技术落后,不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等问题。
(二)工程各参与方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建筑业企业大多为综合型企业,组织机构复杂,业务涉及建筑、结构、机电等多种专业,专业化程度不高、机械化水平低、技术落后,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普及度不高,项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建筑业企业普遍形成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同时,各工程参与方业务拓展能力不足,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
另外,农民工是建筑业生产的主力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培训,不利于建筑安全、质量管理,此外建筑业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够,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局限性。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三)建设方与监理方权限重复。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监理单位行使的监督管理权力是根据业主的授权范围来实施,而监理的各种指令及具体措施都是通过施工单位来实现的,建设监理的指令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监理是否具有独立的管理权力,然而工程监理的许多权限都与业主方重复,在实施过程中,指令传递路线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给施工单位造成许多困扰,而且现行工程监理制度管理范围狭隘,偏重项目的施工过程监督,无法形成综合控制,更谈不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使得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逐渐脱离其最初的定位与预期的目标。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我国建筑市场,项目管理各工程参与方都存在着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市场需要能提供涵盖项目全过程的专业化、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服务的企业。
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仍处于一种较为混沌的状态,与国际惯例无论从体制上、水平上都相去甚远。
因此改革现行建筑业管理体制,加紧构造适应国际建筑市场发展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
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我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国内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企业的海外项目也在逐年增多,出现了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的趋势。
此外工程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动态信息,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我们必须将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才能使得管理更加高效、更加科学。
因此,国际化、全程化、信息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挤占我国建筑市场,对我国项目管理企业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为促进我国项目管理企业发展,要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逐渐向国际化管理模式过渡,促进国内外市场广泛融合。
(二)全程化趋势。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公司完成,没有整体观念,缺乏紧密的联系,导致各个阶段衔接不畅。
此外,管理机构繁复冗杂,职能重复,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企业发展。
发展全程化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监理的有效性。
(三)信息化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要适应高速度的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依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将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才能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
目前,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化已经成为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语由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还不够,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严重不足,同时也由于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此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并认清其发展方向,选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管理模式,才能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使我国建筑业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1.石静,贾立.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 ,20112.朱茹琳.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 ].企业家天地,20093.赵会芝.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J ].科技信息,20114.邓鹏,曾文玉.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