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中的陷阱”19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中的陷阱”19张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
甲组: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乙组: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如右图)。其中 乙 组的测量方法不合理,理由
是 CO2能溶于水,乙组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

(2)验证鳔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提供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
供实验使用)。
验证O2
验证 CO2
方法
III . 实 验 反 思 : 两 套 实 验 装 置 中 都 用 到 了 NaOH 溶 液 , 你 猜 测 其 作 用 可 能 是 吸收二氧化氮,防止大气污染 。
练习2: 鳔是鱼体密度的调节器官。已知某种深水鱼 鳔内氧气体积分数约占22%,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两组同学对这种鱼鳔内气体进行探究。

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 种是以 湘西生 活为题 材,一 种是以 都市生 活为题 材,前 者通过 描写湘 西人原 始、自 然的生 命形式 ,赞美 人性美 ;后者 通过都 市生活 的腐化 堕落, 揭示都 市自然 人性的 丧失。

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则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②实验中共消耗稀硫酸 20mL,根据所测数据求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1.32g,则进入量气管的
气体体积为 690mL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9% 。(实验条件下 CO2 密度为 1.97g/L)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Ⅵ.有人说“加热碱式碳酸镁最后阶段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是真的吗?
另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镁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 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①0 至 t1℃过程中固体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18(y+z)
36.4
16
x+y= 40
13.2
=0.4
16
13.2
7.2
∴x:y:z=0.3:0.1:0.3 =3:1:3
x= 44 =0.3
y+z=
7.2 18
=0.4
∴化学式为3MgCO3·Mg(OH)2·3H2O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 6
种元素(填数字)。
(2)称取 5.0 g 味精配制成 50 g 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B
。(填字母)
A.10 mL B.50 mL C.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 → 1 → 4 → 3 。 (填序号)
步骤 3:用止水夹夹紧装置 A 和装置 B 间胶皮管,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步骤 4:称量装置 B 的质量为 199.2g。
(1)装置 B 中物质为 浓硫酸 ,装置 C 的作用为防止右边空气进入B中 。判断样品完全
反应的方法:当观察到装置 B 中
无气泡出现 时
,则样品已完全反应。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将一根点燃的小木条伸入一集 气瓶中
向另一瓶中滴加澄清石灰 水,振荡
现象与结论
小木条继续燃烧 有O2 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Ⅰ.研究其分解产物
(1)取样高温灼烧,检测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固体,由此推断生
A.90.2g
B.92.0g
C.1.8g
D.9.8g
练习 1:.潜艇里常使用一种化合物,将 CO2 转化为 O2 同时生成 Na2CO3,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 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A.一定含有 Na、C、O
B.一定含有 Na、C
C.一定含有 Na、O
D.一定含有 Na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 58.5, AgCl 143.5)
练习 4: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
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 18℃、标准大气压的
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方案回答有关问
100
90
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练 习 3 : 味 精 是 常 用 的 调 味 品 , 它 的 鲜 味 来 自 于 其 中 的 主 要 成 分 “ 谷 氨 酸 钠 ”( 化 学 式 是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 列问题:
(4)为测定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② 分 析 图 像 数 据 判 定 该 说 法 是 假的 是 最后一阶段从(48.9%-44%)减少的质量为
36.4×4.9%=1.8g,不是二氧化碳13.2g.
未达到它的分解温度

( 填 “ 真 的 ” 或 “ 假 的 ”), 判 定 理 由

练 习 3 : 味 精 是 常 用 的 调 味 品 , 它 的 鲜 味 来 自 于 其 中 的 主 要 成 分 “ 谷 氨 酸 钠 ”( 化 学 式 是
80
实验 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
70
60
有 100mL 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 50 s 记录一次温
50
度,得图 1 中曲线 a;
40
30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 100 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
20 10
上实验,得图 1 中曲线 b;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⑵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 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 认 为 这 一 结 论 是 否 正 确 ? 不正确 ( 填 “ 正 确 ” 或 “ 不 正 确 ), 理 由 是 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吸热,使木条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xMgCO3·yMg(OH)2·zH2O =△ (x+y)MgO + xCO2 ↑+ (y+z)H2O
40(x+y) 44x

③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
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
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经精确测定 AgCl 沉淀质量为 2.87 g,则该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23.4% 。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⑴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HNO3=4NO2↑+2H2O+O2↑
个数成正比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⑷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 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
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 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和空气中差不多,不足。以支持小木条复燃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的温度最高大约是 60℃ 。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
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A 。
A.2.4 g 镁粉、7.30 g NaCl 和 28 g 铁粉
B.2.4 g 镁条、7.30 g NaCl 和 28 g 铁粉
C.2.4 g 镁粉、8.76 g NaCl 和 28 g 铁粉


2Cu(NO3)2 = 2CuO + 4NO2↑ + O2↑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资料在线: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分子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Ⅲ.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设计如上图二装置,并按下述步骤操作。
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 36.4g 样品置于试管中,称量装置 B 的质量为 192g。
步骤 2:加热装置 A 直至样品完全反应。
D.2.4 g 镁条、8.76 g NaCl 和 28 g 铁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