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前言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

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并且目前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同时课余生活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行为偏差。

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控制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二、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对策,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

三、调查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非随机抽样的方式将调查网址发放给一些在校大学生让其填写,其中,男生61人,女生39人,大一14人,大二75人,大三9人,大四2人,理工类55人,文史类19人,文理兼招类26人。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以实现最终的分析与研究。

四、调查数据及分析(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

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1)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统计的100名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多在三到六小时,其人数为56人,比例占总人数的63%。

(详情参考下表表1)表1(2)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学习为辅。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

在周一至周五的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1%,其中学习(包括看课外书)占58%,而和同学闲聊及睡懒觉等也分别占41%和39%,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学习为辅。

而在周六和周日的学生课余活动中睡懒觉选择率最高,占55%,其次是学习和逛街、购物、聚会分别占43%和47%。

(详情见表2-1表2-2)表2-1表2-2(3)学生课余生活上网倾向学习和交流。

据调查显示,学生课余生活上网主要倾向于学习和聊天,它们分别占71%和75%,其次游戏、应用软件学习和其他等分别占43%、40%、43%。

(详情参考表3)表32、大学生对待课余生活状况较满意大学生对课余生活满意度是一般或比较满意,分别占40%和35%,另外不满意和满意的状况分别占17%和8%。

由此可知,大学生对待课余生活的看法有待改善。

(详情请参考表4)表43、大学生对影响课余生活安排的因素有清醒的认知。

大学生认为课余生活安排受自身自制力的影响较多,占72%,其次各影响的因素的分布都较均匀。

(详情请参考表5)表54、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想法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可以增进友谊和增加社会经验,其中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仅占36%。

(详情请参考表6)表6(二)对比分析1、不同时间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首先,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里,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是学习和上网(包括读课外书),分别占总人数的58%和81%;而周末的时间里,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则是睡觉和逛街,分别占总人数的55%和47%。

其次,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与周末的时间里学生们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不同,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用于学习;而周末的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聊天,看电视节目等。

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课余时间去从事课余活动。

2、大学生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的对比分析在回答“你会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实践为将来就业做准备吗”的问题时,有72%的同学选择会,仅有28%的人选择不会。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不会想到太多关于未来的事,因为有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因为这种茫然感而不知道自己该朝哪方面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缺乏一些实际的行动去真真正正的为自己的将来实践。

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实践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不协调,存在着矛盾。

(三)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因素分析根据对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了解及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的问题(1)课余时间充裕,但有效的利用率很低即存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费的时间过多。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有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正好,但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无论是周一至周五还是周末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的人数居高不下,而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主要以聊天玩游戏的居多单独用于学习的较少。

此外,在课余时间里和同学闲聊、睡懒觉居多。

(2)对课余生活安排盲目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并没有认真的考虑,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认真安排,不是很多的同学稍做安排,而其余的占一半的同学是对课余时间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

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状态。

(3)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普遍为学习、和同学闲聊、睡懒觉、上网等明显比较单调普通,但却有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37%的同学认为比较丰富,仅有极少部分的认为不太丰富,少部分的认为非常枯燥。

这就体现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够正确。

(4)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从“课余生活对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上看,认为课余生活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所占的比重仅36%,而远远小于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所造成的经常无所事事及上网花费金钱和时间的负面影响所占的比重。

(5)课余生活脱离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在大学生课余活动中做兼职或义工的人数很少,仅占少部分,并且对于课余生活在“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的影响的比例也很小。

这就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技能和经验上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及后走向社会。

2、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分析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之所以有上述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不仅与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的人群等其他因素有直接关系。

因此,分析造成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就要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1)主观因素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主观因素是大学生自身。

首先,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进入了大学,不仅升学的压力解除了,而且大学的学习压力小、空余时间多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也相对以前大了许多。

因此,大学生就会放松自己,并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与利用,只是随心所欲的从事自己想做的事。

其次,爱玩是每个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天性,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群体,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再加之自控的能力较差,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好的课余生活的习惯,以致于造成了课余生活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2)客观因素①同辈群体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如果说家庭是对一个人的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同辈群体对一个人的社会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米德的前喻文化中,儿童由他们的祖先社会化,儿童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其父母和祖父母的规范和价值内化的过程,而并喻文化是在高速率变迁的社会中,世代的连续性出现了障碍,年轻一代的经验迥异于父母和祖父母,老一代人不再能提供所需的效仿典范,年轻人必须在自己同辈人中寻找楷模。

因此,大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朝夕相处的是同学、室友,同龄人的相似性使他们彼此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平等地位关系,在与同伴的接触中,如果发现某种举动是别人喜欢的,那么这种举动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强;而另一些举动是别人不喜欢的,就会减少这类行动的出现,由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所以当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久了渐渐的熟悉了他的同伴后,他们的某些活动及行为便会受到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同辈群体的影响。

②家庭教养方式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的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一些独生子女家长产生了“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材、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出意外)等倾向。

而这些心理倾向往往就成了影响这一代大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过多关注”、“过多互动”。

而当这些孩子来到大学之后,一旦脱离了父母及家庭的约束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

同时,一些大学生以前习惯了父母在各方面的关心与照顾,而在大学之中也按照以往养尊处优的方式过着自己的课余生活,很少能够和社会有所接触,这就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社会,不利于大学生技能与经验的提高的后果。

③学校及各种社团活动由于学校及各种社团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首先,学校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关注及适当的引导,即使学校或社团组织了一些活动也是以宣传及创建校园文化为目标,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及要求,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学参与的主动性也不高,而且没有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帮助其分析和灌输正确的课余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使之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积极的课余生活方式。

其次,学校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课余生活场所的缺乏才导致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无所事事,和同学闲聊、上网等。

最后,学校缺少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及技能的机会,使学生完全与社会隔离,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一)调查结论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从总体上对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状况以及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等课余生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时间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及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动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通过上述的课余生活状况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一些诸如课余生活安排盲目、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等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