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初探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根据1932年《部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特点,而且使我们清晰地认识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引进外国先进理论、初步民族化阶段,音乐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思想进程和在教材编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黄自时代性民族性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的主体部分,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也是衡量一定时期里一个国家或地区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教科书的编写是不断发展的,有其历史性、阶级性,也有可继承性,学习前人和外国编写教材的有益经验和理论,应是编写教材的最一般的原则。
为了确保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对我们过去的教材编写经验进行深刻地剖析和总结,精华加以吸收与继承,糟粕进行抛弃与反思。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根据1932年《部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后又多次再版,此教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教材改革较为浓重的一笔,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特点,而且使我们清晰地认识我国的普通学
校音乐教育在引进外国先进理论、初步民族化阶段,音乐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思想进程和在教材编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鉴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在音乐教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此教科书进行客观地分析和定位,能有助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材建设和音乐教育改革。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编写理念非常先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大多数是为此教科书特别创作的,在创作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歌曲有表现学生日常生活的《春游》《游戏》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就是学生生活、玩耍的写照,编者把它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还有一些歌曲的内容是表现自然美景的,如《雨后西湖》《秋郊》等,也易于和学生产生共鸣。
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的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另外,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编者在歌曲的创作与选择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首歌曲的音域不宽,都在十度左右。
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塑造良好性格和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趋于丰富、复杂,社会性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迅速发展,编者在歌曲编写时注意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歌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表现爱国主义内容的歌曲有《青天白日满地红》《国庆》《新中国的主人》等十首,占歌曲总量的1/7。
同时,还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养成良好性格的《喜春来》
《燕子的歌》《前途》等歌曲共十一首,占歌曲总量的1/7。
另外,编者也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把单音歌曲作为歌曲教学的重点,把二重音歌曲作为复音歌曲的重点,三重音、四重音歌曲很少。
二、注重歌曲的时代性《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救亡图存、自强不息是社会的主题,教科书中以爱国主义、奋发自强为题材的歌曲有二十多首,占歌曲总量的
1/3,虽然这些歌曲只是对学生进行笼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触及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非常遗憾,但编者试图通过大量的爱国题材歌曲的教育来拯救危难的中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就歌曲的创作技法而言,虽然大多数歌曲是采用西洋创作技法创作的,但教科书中也不乏以我国传统创作技法创作的歌曲如《卜算子》《点降唇》等,并为其配置西洋的和声,中国风格的旋律与西洋风格的和声非常协调统一,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在探索音乐创作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的体现,也是当时音乐创作方向的体现。
另外,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小学歌咏活动逐步开展,在学校歌曲中,合唱作品逐渐增多,到了30年代,学校歌咏活动更加普遍,一部分大的城市还经常举办中小学唱歌比赛,这些都推动了中小学合唱作品的创作与教学,《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有合唱歌曲共十二首,还有二首轮唱曲,占歌曲总数的1/5,是当时非常活跃的中学歌咏活动的体现。
三、注重歌曲的民族性《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69首歌曲,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共63首,
占歌曲总数的91﹪,尽管很多歌曲是用西洋创作技法创作的,但在作品中还是有很多中国民族风格和特点的展现,如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创作观念、价值取向等等,所以此教科书中的歌曲具有的整体的民族性特征是很强的。
在教材中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共有十首,占歌曲总数的1/7,可以看出,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音乐与文化的联系,这种把音乐教育置身于文化之中的理念,也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在歌曲创作技法方面,有一些歌曲是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创作完成的,如《花非花》d宫调、《卜算子》d羽调、《点降唇》d宫调等等,编者对中国传统的创作技法是很重视的。
黄自编著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虽然距今已有80年的时间,但是他们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留给我们的在音乐教科书编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