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432315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13432315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13432315《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植物育种学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Plant Breeding 课程编号1340067 称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总学时56 讲授学时38 实验学时18总学分 3.5 开课单位农学院开课系所生物技术系授课对象生物技术先修课程《遗传学》、《试验统计方法》执笔人何觉民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2011-04-25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

主要介绍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植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植物种质资源;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品质育种。

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植物改良的原理与方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植物改良打好基础。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习《植物分子育种学》、《能源植物》、《植物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

四、课程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能解决植物生产中的主要植物遗传育种尤其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育种、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及植物育种的发展简史(2)理解:植物育种学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特殊意义(3)掌握: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仅供参考,教师可进行调整)(1)Giovanni Verlini. 植物育种学[J].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8(2)(2)陈欢,张文英,樊龙江.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技通报, 2011(1)2、作业题(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简述植物常规育种的主要步骤。

(2)如何在植物育种中取得突破性成果?【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育种的通用方法。

(2)难点:在植物育种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途径。

【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育种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植物育种的概况;2.植物育种学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植物育种发展简史1.前期2.发展期3.基本成熟期第三节植物育种学的重大意义1.拯救发展人类的科学2.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摇篮3.低投入高回报的科学4.充满机遇的科学5.解决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科学【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挂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运用网络教学,指导学生了解与本门课程教学相关的主要网站。

第二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2)理解:植物雄性不育新理论。

(3)掌握: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

【学时分配】1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1学时,讨论1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仅供参考,教师可进行调整)(1)何觉民等. 两系杂交小麦理论与实践[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2)何觉民等.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3)卢庆善,孙毅,华泽田. 农作物杂种优势[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2、作业题(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生态遗传性别理论与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它们对解释植物雄性不育现象、利用植物杂种优势各有何意义?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它?(2)按照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当获得不育株自交种子时,如何初步确定该不育株的生态类型?对各种类型如何处理?(3) 如何从植物品种中选择生态不育系?(4) 如何获得不育株自交种子?(5) 如何自交繁殖胞质不育系?(6) 如何纯合与自交繁殖核不育两型系?(7)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对于植物引种、栽培有何指导意义?(8) 什么是雄性育性的时空观?(9) 用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10) 喜温植物、十字花科植物、喜凉植物雄性育性变化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

(2)难点:植物雄性不育新理论。

【授课内容】第一节为什么要生产植物杂交种1.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2. 保护育种知识产权第二节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1.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2.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态学第三节植物杂交中生产方法1. 三系法2. 两系法3. 石明松法4. 新方法【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兼讨论教学方法,讲授基本概念,指导学生查阅植物雄性不育系的图片,观看植物雄性不育系实物,比较、认识、区分植物雄性不育系和可育品种。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照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

第三章植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以外的几类品种。

(2)理解:植物的自交繁殖和异交繁殖方式。

(3)掌握:自交、常异交和异交种的主要代表植物。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仅供参考,教师可进行调整)(1)李宪彬, 方波. 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的关系[J]. 种子科技, 2001,(02)(2)高新一, 王玉英. 经济作物无性繁殖讲座(一) 无性繁殖的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J]. 植物杂志, 1994,(06)(3)俞世蓉. 繁殖方式与育种方法[J]. 种子, 1985,(04)2、作业题(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比较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异同。

(2)名词解释:自由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多系品种、杂交合成群体、无融合生殖、理论亲本系数、芽变、有性繁殖、无性繁殖(3)问答:①有性繁殖的授粉方式有哪几种?各种授粉方式主要有哪些植物?②植物品种有哪几个基本要求,各有何内容?③自交与异交各有何遗传效应?④植物的品种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何育种特点?⑤自交植物、异交植物、常异交植物的异交率各是多少?【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植物、异交植物、常异交植物的比较。

(2)难点:主要经济植物的自交率。

【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的遗传效应2.异交的遗传效应第三节植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1. 植物的品种类型2.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兼讨论方式组织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挂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比较认知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特点。

第四章植物种质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2)理解: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3)掌握: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学时分配】4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课外阅读资料(仅供参考,教师可进行调整)(1)张巧仙.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J]. 生物学教学, 2009,(02)(2)刘旭. 生物多样性——关于中国种质资源面对的挑战与对策[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04)(3)孟祥勋. 生物科学中的种质资源学[J]. 生物学通报, 2002,(06)2、作业题(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种质资源对于育种与植物生产有何重要意义?(2)如何收集种质资源?(3)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2)难点:种质资源的利用。

【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培育新品种的基础2.科学研究的材料第二节各主要植物的起源地1.喜凉植物的起源地2.喜温植物的起源地第三节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1.考察收集2.征集第四节种质资源的保存1.种植保存2.贮藏保存3.离体保存第五章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雄性育性的变化规律(2)理解:植物生育期的变化规律(3)掌握:植物引种方法【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7学时,讨论1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课外阅读2篇论文,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马海峰; 李皓;浅谈园艺作物引种方法[J]. 种子世界,2004(9)(2)李森科. 农业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1~1012、作业与思考题布置4道作业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什么是引种驯化?(2)低温长日性植物和高温短日性植物各有何引种规律?(3)引种的工作环节有哪些?(4)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引种方法(2)难点: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变化规律【授课内容】第一节引种和驯化1.引种2.驯化第二节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1.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在引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植物引种规律3.植物引种驯化的方法【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讨论,分析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使学生弄引种的方法。

第六章选择育种【教学目标】(1)了解:纯系学说(2)理解:选择育种应用条件(3)掌握:选择育种方法【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课外阅读2篇论文,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汤圣祥, 闵绍楷. 纯系育种[J]. 中国稻米, 1997,(03)(2)周增莲;农作物的引种与选择育种的探讨[J],科技传播, 2010(15)2、作业与思考题布置5道作业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自然变异的原因有哪些?(2)什么是生态变异与生态遗传育种?如何进行生态遗传育种?(3)纯系学说的内容是什么,纯系学说有何意义?(4)什么是混合选择?(5)纯系育种、混合选择、集团混合选择、改良混合选择的程序各是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选择育种方法(2)难点:纯系学说【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品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1.自然变异的原因2.自然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二节纯系学说与纯系育种1.纯系学说2.纯系育种的成就第三节混合选择与混合选择育种1.混合选择与群体改良2.混合选择的利用价值第四节选择育种的程序1.纯系育种程序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3.集团选择育种程序【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