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学说严春友杜中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100875)摘要本文在概述了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思想之后, 指出: 尼采所理解的自由, 是少数英雄人物的自由, 这种自由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 尼采反对平等, 有其深刻道理, 而一般人理解的平等, 不过是伪平等。
本文还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 指出尼采并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 尼采所反对的只是旧道德, 并不反对一切道德, 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英雄道德。
尼采还是后现代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先驱。
尼采的整个哲学几乎可以说全部是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由的学说, 这一学说不仅在哲学史上处于十分独特的地位, 而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占有极为独特的位置。
他的哲学思想, 最主要的特点是“反文化”(因为我们自文明时代以来的全部文化几乎都是以理性标榜自己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
如果把这种以理性的名义所建立的文化称之为文化的话, 那么尼采哲学即是反文化的哲学。
) 从整体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当然, 若就精神气质或某些具体论断而论, 是前有古人的。
在西方, 有古代智者学派中的斯拉斯马寇和加里克利斯, 他们把“人为的”和“自然的”对立起来, 分别提出了“公正不外是强者的利益”和“不平等者是自然的、公正的”的思想。
在东方有中国古代的庄子, 他在精神气质上是最像尼采的一个人, 无论是思想还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 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庄子对人类文化持一种否定态度, 一生愤世嫉俗, 爱自由甚于一切, 常有惊世骇俗之举。
但这二人又有着许多根本性的不同之处: 庄子是向后的, 主张回到古代, 而尼采是向前的; 尼采强调差别和等级, 而庄子却主张万物齐一; 相比较而言, 尼采是入世的, 而庄子是出世的, 由此就决定了庄子的内心世界要达观、冷静得多, 而尼采的内心世界却难以宁静, 让人觉得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也许这是尼采陷入疯狂而庄子却没有疯狂的原因吧。
这里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些重要区别。
尼采哲学的本体论, 可以说就是他的“永恒轮回”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 宇宙的运动过程, 是一个永远重复、循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真正的发展, 一切都是曾经有过的, 已经有过的也将会重新出现。
尼采说:“万物方来, 万物方去; 存在之轮, 永远循环。
万物方生, 万物方死; 存在之时间, 永远运行。
万物消灭了,万物又新生了; 存在之自身永远建造同样的存在的屋宇。
万物分离而相合; 存在之循环对于自己永久真实。
”①人生也是如此, 是一个永恒轮回的过程:“唉, 人类永远循环, 渺小的人类也永远循环. ”②这是宇宙和人生的真实状况, 是本质性的, 是真理。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 那当然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 人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人生只是宇宙永恒轮回的工具罢了。
由此尼采认为, 不能用真理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因为, 这样就必然会得出否定人生的结论, 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那么, 人活着究竟还有没有意义呢? 有! 这就是艺术。
从真理的角度看, 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诚然是残酷而无意义的, 甚至是丑陋的, 但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悲观失望, 像叔本华那样否定生存意志, 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而必须赋予人生以意义。
在他看来, 人生的意义不在真理之中, 而在艺术、在美之中, 必须把人生首先看作一种审美现象, 人生和世界才是有意义的。
“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 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③“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④周国平把这种观点称之为“艺术形而上学”, 很有道理。
在这种观点看来, 艺术与真理是对立的: 真理所揭示的丑陋的现实, 而艺术却是非功利的, 在审美活动中, 它不计较任何得失; 它把永恒轮回着的世界看作是一位宇宙艺术家、酒神艺术家, 把这位艺术家不断创造而又毁掉个体生命的活动看作是宇宙艺术家借以自误的审美游戏。
同时, 也不妨把我们自己看作就是这位艺术家, 不妨把我们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当作一种审美游戏, 从而从中得到悲剧性的快感, 在对这种痛苦和毁灭的体验中获得悲壮的快乐。
于是, 痛苦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痛苦和毁灭本身就是美的。
为此, 尼采提出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概念。
日神精神代表有节制的理性, 代表着人生光明、美丽而虚幻的一面, 是个体的人自我肯定的情绪; 酒神精神则代表人生真实而丑恶的一面, 是对自我的否定, 是个体情绪的放纵。
设定日神, 是为了使人生显得有意义; 设定酒神是为了使个体回归到本体, 在个体的毁灭中达到和本体的融合, 从而体验宇宙艺术家进行创造和毁灭的快乐。
从一个方面来说, 人的本质是权力意志。
“只是生命所在的地方, 即有意志: 但是这意志不是求生之意志, ——我郑重地告诉你们——而是权力意志! ”⑤凡是有生命的地方, 就有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就是追求自己的权力、利益、发展自己、扩张自己的意志。
这种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不会限制自己, 相反, 它竭力发展和实现自己, 扩张自己。
生物总是把权力意志看得高于生命, 为了发展自己, 不惜牺牲生命。
从另一方面来看, 人的本质就是本能。
尼采认为, 人的肉体、本能就是人的本质, 至少也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 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你的小理智——被你称为‘精神’的, 是你的肉体的工具, 你的大理智的小工具与小玩物。
你常说着‘我’而以这个字自豪, 但是更伟大的——而你不愿相信——是你的肉体和它的大理智: 它不言‘我’, 而实行‘我’。
”⑥“在你思想与感情之后, 立着一个强大的主宰, 未被认识的哲人, ——那就是‘自己’, 它住在你的肉体里, 它即是你的肉体。
”⑦“我忠告你们扑灭本能吗? 我忠告你们要保持本能之无邪。
”⑧精神只是肉体实现自己意志的一个工具罢了。
因此尼采主张要享受生命、肯定生命、高扬生命, 而不是否定生命。
他大声疾呼, 不能给人快乐的真理不是真理, 快乐是人生的目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世界本身本无所谓价值, 万物本身本无所谓意义, 是人赋予它们以意义。
“人类为着自存, 给万物以价值。
——他们创造了万物之意义, 一个人类的意义。
所以他们自称为‘人’, 换言之, 估价者”, 而“估价便是创造”, 有估价, 才有价值。
“善与恶是人类自制的。
”⑨这就意味着,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自己赋予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 尼采激烈地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对人的理解。
尼采认为, 自从苏格拉底首行提出理性哲学以来, 古希腊人原有的酒神精神就为理性主义所代替, 到中世纪发展为基督教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是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
所以尼采把基督教的道德观作为主要的批判对象。
他指出, 这种观点完全是对人的误解和歪曲。
它否定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 认为“生命只是痛苦”, 它实际上以某种方式教导人们:“你应当自杀! ”bk这本质上是一种厌世的学说; 它所理解的人, 只有义务, 没有权力,它说话的方式是“你应”; 它所标榜的“善良”实际上是怜悯的代名词, 而怜悯恰恰是阻碍人的发展的, 因为怜悯即等于自我否定;“善良的人们”是守旧的, 不思革新, 他们“需要旧事物, 保存旧事物”bl; 它告诫人们:“淫乐便是罪恶”bm,“唯有基督在生命的前提上”bn, 它贬低人的肉体, 要人们根绝欲望; 它要人们谦逊, 实际上是要人们退化, 在这种道德观念支配下, 人们唯唯诺诺, 不敢发展自己、展示自己, 于是人们只能虚伪地活着、战战兢兢地活着; 它否定现实, 把人生的价值寄望于虚幻的来世天国; 它用神性压抑人性, 用上帝的创造力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如果上帝存在, ——还有什么可创造呢! ”上帝所创造的人是被阉割的人, 上帝所培养出来的人都是无能的人; 他们“以为宣称‘道德是必要的’, 便是道德; 事实上他们只相信一件事: 那便是警察是必要的”bp它强调要利他、慈悲, 其实质是对自我、个人价值的扼杀, 这完全是弱者的意志。
总之, 在他们眼中,“只有苦难者才是好人, 只有贫穷者、无能者、卑贱者才是好人, 只有忍受折磨者、无能者、卑贱者才是好人, 只有忍受折磨、遭受贫穷者、病患者、丑陋者才是唯一善良的、唯一虔诚的, 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天国的幸福, ——你们这些永久凶恶的人、残酷的人、贪婪的人、不知足的人、不信神的人, 你们也将遭受永久的不幸、诅咒, 并且被判入地狱! ”bq 这种道德完全是一种权隶的道德, 它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变成奴隶。
这样的人根本上是病态的人,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就是一种“疾病”:“这个人是什么? 他是疾病的集团”br,“地球有一层皮; 而这层皮有许多病。
例如, 这许多病的一种名叫‘人类’”bs, 因为他是退化的、萎缩的; 他们的“上帝只是一个假定”, 对上帝的信仰完全颠倒了是非曲直,“是恶劣的非人性的! ”bt 旧道德提倡“贞洁”并且用“不纯洁”来玷污性生活, 这是违反自然的行为, 是违反生命的重大罪行; 他们所谓的“自由意志”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而是伪自由, 根据这种自由观建立的机构恰好是损害自己的:“自由主义机构一旦建立, 就立刻不再是自由主义的了, 此后没有比自由主义机构更加严重和彻底地损害自由的东西了⋯⋯直截了当地说, 自由主义就是使人类畜群动物化”ck, 因为这种自由要求人们之间的平等, 主张一切人都有同等的自由, 这是一种把伟大人物拉下来的自由; 没有什么“原罪”, 如果说人类有罪的话, 那也只有一种, 这就是:“自有人类以来, 人类享乐得太少了: 兄弟们, 这才是我们有生俱来的罪恶! ”c l必须抛弃利他主义的旧道德, 因为这种道德意味着自我的萎缩, 意味着对自我价值、生命价值的否定,“‘不谋私利’——这纯粹是一块道德的遮羞布”, 他等于说“没有什么东西有价值, ——生命毫无价值”cm。
那些对生命的价值提出怀疑的哲学家是不具备哲学家资格的, 他的智慧是值得怀疑的, 他们不懂得这样一个确凿无疑的真理:“生命的价值不可能被估定。
”cn尼采宣布:“迄今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归根到底是不道德的。
”co这种道德观完全背弃了真正的人性, 是有悖于人的本质的, 它使人退化、颓废、奴隶化、女人化。
它所理解的“人”是应当被超越的, 他反复强调:“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cp, 被超越的人类, 就是指这种道德观所理解的人类。
他所谓的反道德, 反的就是这种妨碍人的发展的道德。
在尼采看来, 只有抛弃这种旧道德, 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为此, 尼采提出“超人”和“主人道德”, 来表达他所理解的人和自由。
可以说, 尼采对“超人”的描述就是对人的真正自由的描述,“超人”就是人的本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