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317—1998本标准是根据GB317.1—91《白砂糖》、GB/T317.2—91《白砂糖试验方法》、QB1213—91《精制白砂糖》及其实施情况以及GB13104—91《白糖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在技术要求上非等效采用CODEX STAN 4—1981《白糖》和《国际糖品统一分析方法》(SUGAR ANALYSIS—ICUMSA Methods,1986年英国版),在其他条款上严格按照我国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编写,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下糖业发展和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在技术要求中,白砂糖的分级增加了“精制”,目的是为了将精制白砂糖行业标准并入白砂糖国家标准中,以适应我国制糖技术不断发展和精制白砂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

理化要求中多项指标有所提高,卫生要求中的二氧化硫(SO2)指标首次同时作为分级的依据之一。

在卫生要求中还增加了细菌和螨的项目、指标。

在检验规则中规定了新的抽样方法,标签和包装的要求也是根据有关最新标准和法规进行编写的。

在试验方法中,“色值的测定”以缓冲溶液法代替以往的调pH法,增加了螨的检验。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317.1—91、GB/T317.2—9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和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达奉、张玲玲、严容百。

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制定,于1991年首次修订。

白砂糖White granulated sugar代替GB317.1-91GB/T317.2—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砂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蔗、甜菜或糖为原料生产的白砂糖。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89.1~4789.31—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T5009.55—1996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13104—91白糖卫生标准3技术要求白砂糖按技术要求的规定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共四个级别。

3.1感官要求3.1.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mm;——细粒:0.280~0.800mm。

3.1.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1.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3.2理化要求白砂糖的各项理化指标见表1。

3.3卫生要求白砂糖的各项卫生指标见表2。

4试验方法卫生要求中的二氧化硫、砷、铅、铜按GB/T5009.5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4789.1~4789.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余各项目按本章相应方法进行测定。

4.1粒度的测定4.1.1方法提要用一套试验筛将糖样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筛选,将各个筛中截留的糖颗粒称量,求得留在筛网上糖颗粒的百分数对筛孔的关系。

4.1.2仪器、设备4.1.2.1试验筛:筛孔0.280~2.50mm一套,直径200mm。

4.1.2.2震筛机:其振动频率,以防止磨损糖晶体为准。

4.1.2.3天平:精确度为±0.1g。

4.1.3步骤4.1.3.1取样样品按四分法进行二次分离,使二次分出的样品能满足筛分检验之用。

4.1.3.2筛分称取白砂糖样品100g,准确至0.1g。

将经过选择并称量的筛子,按筛孔尺寸由小到大自下而上叠装好,然后,将样品放入最上层的筛中,用盖盖好,将套筛装于震筛机上,并开动时钟或计时表,振动10min,待震动完全停止后,将筛取下,称出每一个筛子及截留糖样质量,准确到0.1g。

4.1.3.3计算及结果表示计算出粒度上下限相对应孔径的两层筛之间所截留的糖样质量百分数,结果以孔径上下限及其质量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取整数。

4.2蔗糖分的测定4.2.1术语国际糖度标尺international sugar scale规定量纯蔗糖溶液[在标准大气压状态下,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取26.0000g纯蔗糖(在真空中为26.0160g),在20.00℃时溶成体积为100.000mL],用λ=546.2271nm波长的光(真空198Hg的绿色偏振光),在温度为20.00℃时,用200.00mm观测管,所测得的光学旋光度,规定为糖度标尺的100度点。

100度点被指定为100°Z(国际糖度),并且标尺在0°Z(纯水时)和100°Z之间进行线性分度。

与100°Z相当的旋光值为:实际旋光测定,也允许在波长540~633nm的范围内,以固定100度点。

在黄色钠光波长下,100°Z 相当的旋光值为:在氦/氖(He/Ne)激光波长下,100°Z相当的旋光值为:4.2.2方法提要在规定条件下采用以国际糖度标尺刻制读数为100°Z的检糖计,测定规定量糖样品的水溶液的旋光度。

4.2.3仪器、设备4.2.3.1检糖计检糖计应是根据国际糖度标尺,按糖度(°Z)刻度的,测量范围能够从-30~+120°Z,或者这个范围的一部分,自动检糖计准确度应为0.05°Z,目测检糖计应精确至0.1°Z,并用标准石英片加以校准,可选三种形式:——装有可调整分析器即检偏器的检糖计(圆盘式旋光计),采用单色光源(波长在540~590nm 之间),通常采用绿色的汞光或黄色的钠光;——石英楔检糖计;a)配有单色光源的(波长在540~590nm之间);b)配有白炽灯作为光源的,而用适当的滤色器分离出有效波长为587nm的光。

——装有法拉第线圈作为补偿器的检糖计,采用单色光源(波长在540~590nm之间)。

注:旧糖度°S刻度的检糖计仍然可以使用,但读数°S须乘上一个系数0.99971转换为°Z。

4.2.3.2容量瓶容积:1O0.OO±0.05mL,应分别用20.0±0.1℃的水称量加以校正。

容量瓶的容量在100.00±0.01mL范围内,不必更正便可使用;超出此范围,应采用与100.00mL相应的校正数加以更正,才可使用。

4.2.3.3旋光观测管长度:200.00±0.02mm,须由法定的计量机构出具合格证明,或者用具有该项证明的观测管来进行比较检验。

4.2.3.4分析天平精确度±0.001g。

4.2.4试剂蒸馏水:旋光测定用的蒸馏水应不含旋光物质。

4.2.5检糖计的校准检糖计的读数要用经法定的计量机构鉴定或曾与鉴定标准进行检定的标准石英片校准,检糖计不能用蔗糖溶液校准。

4.2.5.1石英片旋光度的温度校正使用检糖计(没有石英楔补偿器的)读取石英片读数时的温度应测定,并记录到0.2℃,如果这个温度与20℃相差大于±0.5℃,则采用式(4)进行标准石英片旋光度的温度校正。

式中:t——读取石英片读数时石英片的温度,℃;a1——t℃时,标准石英片的旋光值,°Z;a20——20℃时,标准石英片的旋光值,°Z。

4.2.5.2不同波长下石英片的换算系数石英片的糖度读数在不同波长下以绿色汞光(波长546nm)为基准,可按表3进行换算。

4.2.6溶液的配制称取一规定量糖样品(26.000±0.002g)于干洁的小烧杯中,加蒸馏水40~50mL,使其完全溶解。

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分3~5次冲洗烧杯及玻璃棒,每次倒入洗水后,摇匀瓶内溶液,直至加蒸馏水至容量瓶量标线附近。

至少放置10min使达到室温,然后加蒸馏水至容量瓶标线下约1mm处,确保容量瓶颈部已洗净。

有气泡时,可用乙醚或乙醇消除。

用长嘴的滴管加水至标线,用干净的滤纸吸干容量瓶颈的内壁,将塞子塞紧,充分摇匀。

如发现混浊,用滤纸过滤,漏斗上须加表面玻璃,将最初10mL滤液弃去,收集以后的滤液50~60mL。

4.2.7旋光度的测定用待测的溶液将旋光观测管至少冲洗2次,然后将溶液装满观测管,注意不使观测管内夹带空气泡。

将旋光观测管置于检糖计中,目测的检糖计测定5次,读数至0.05°Z;如用自动检糖计,在测定前,应有足够的时间使仪器达到稳定。

测定旋光读数后,立即测定观测管内溶液的温度,并记录至0.1℃。

4.2.8计算及结果表示测定旋光度的温度应尽可能接近20℃,一般应在15~25℃的范围。

如果旋光度不是在20.0±0.2℃时测定的,则应校正到20℃。

白砂糖样品的蔗糖分按式(5)、(6)计算,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取到一位小数。

采用石英楔补偿器的检糖计:没有石英楔补偿器的检糖计:式中:P1——观测旋光度读数,°Z;t——观测P t时糖液温度,℃。

4.2.9允许误差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0.05%。

4.3还原糖分的测定4.3.1方法提要本法是基于碱性铜盐溶液中金属盐类的还原作用,用碘滴定法定量奥氏试剂与糖液作用生成的氧化亚铜,从而确定样品中的还原糖分。

本法各项试验条件(包括试液量、奥氏试剂量、煮沸时间、碘液耗用量及碘的反应时间等)都应严格按标准规定。

4.3.2仪器、设备4.3.2.1锥形烧瓶:容量300mL。

4.3.2.2滴定管:50mL,刻度刻至0.1mL。

4.3.3试剂4.3.3.1奥氏试剂:分别称取硫酸铜(CuSO4·5H2O)5.0g,酒石酸钾钠300g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50g(或无水盐19.8g),溶于900mL蒸馏水中,如有必要可将其微微加热。

待完全溶解后,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杀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加入少量活性炭或硅藻土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4.3.3.2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20g及无水碳酸钠0.1g(或1m0l/L氢氧化钠溶液1mL),用经煮沸灭菌蒸馏水溶解,稀释至500mL,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放置8~14天后过滤备用。

4.3.3.30.03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需用时配制如下:吸取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100mL,移入容量瓶中并用经煮沸灭菌的蒸馏水稀释至500mL,该试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并校正其浓度。

4.3.3.40.01615mol/L碘液:称取10g左右的碘化钾(无碘),先溶解于数毫升的水中,另称取纯碘2.050g,溶于碘化钾溶液,将溶液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标线,贮存于具有玻璃塞密封的棕色瓶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