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全国通用)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全国通用)
整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从其他的角度分析:
①“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 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 而择也。’”充分阐明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的道理。
②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勾践心慈手 软,轻视对手东山再起的决心和准备,最终导致 自己的覆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骄傲自满、刚 愎自用、目光短浅、私欲误国”等多种影响成功 的因素。
(二)科学训练,提升能力
死
“死功夫,,虽然高考文言语段 基本是陌生的,但里面的许多词句却是熟悉的,相同的词义课 本大都出现过。再者,文言文考查,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分 析内容,核心都是对文意的理解,而文意理解的关键是掌握常 见文言知识,比如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 和特殊句式等,掌握这些知识,依托学生较为熟悉的教材是最 高效的途径。 可以这样说,教材是文言阅读能力的基石,失去这个基石, 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一轮复习时,一定要 下死功夫复习课本,通过对课文的钻研学习,掌握文言知识, 并融会贯通,然后才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读——
抓信息
1、抓开头,了解传主基本信息。 姓名、字号、朝代、籍贯、基本性格、仕途等。
2、抓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性和功过。 哪些句子表现了传主什么样的性格、或者品性、或者人格。 3、抓结尾,了解人物或事件结局。 通过 ,侧面表现
人格和影响。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谁的事迹,表现 了 。
(2)突破虚词难点,编写虚词故事
(3)编写短文,透彻理解
(4) 利用试卷积累,易考点举三反 一
4、品好一个“文”字,濡染文化,积累素材。
教材文言文都是名段名篇,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实颇具典型性,品味文章的思想内容,用现代观 念加以审视,多角度透析其人文精神,不仅可以使学 生进一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还可以为写作提 供典范的素材,从而将文言文复习的功效最大化。 我们力求从不同角度对把每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及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以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 以《勾践灭吴》为例,从勾践的角度分析:
以《劝学》为例,本文应掌握通假字三个—— 知、有、生,多义词 “绝、强、假、望、闻、参、 备、用、疾、省”十个,有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三 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有典型特殊句式三种——判断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清”是个循序渐进过程,要一篇课文一篇课 文地梳理,一册一册地梳理。教师的责任是把应梳 理的知识点拨给学生,使他们明确所要梳理的内容。 学生的任务是动手梳理,一类一类,简明扼要。所 有知识点,都应要求学生附以例句。
3、立足一个“拓”字,由内到外,适度迁移。
“拓”,即迁移训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积累文言实词,纵深横广拓展 称 赞 “多”“与”“许”“誉”“嘉”“称”“褒”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白居易《与元九书》) 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 传》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出师表》) 宣帝最先褒之。(《汉书﹒王成传》)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
一、研析考纲 明确方向(考什么)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积累与推断)
1.从二十四史中选材。
2006年~2010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列表 单位 主要人物 出处 《南史》
2. 设题方式: 06 全国 1 何远
命题趋势: 选择题型备注
实词 /22/概括分析不 恰逢收尾
三选一译,超稳 06全国 2 季布 《史记》
实词/63/概括分析不 年,人物传记类 实词/63/概括分析不 07 全国1 宋均 《后汉书》 定。即三道选择题, 文章,备考也应 实词/22/概括分析不 07 全国2 安重荣 《新五代史》 9分,一道句子翻译 以此为主,其他 实词/22/概括分析不 08 全国10 1 分,共计 廖刚 《宋史》 题, 19分, 游记类、史论类 实虚/22/概括分析不 08 全国2 王昙首 《宋史》 从命题形式到分值都 文章稍作涉及即 实词/22/概括分析不 09全国1 魏德深 《北史》 保持一种超稳定的状 实词/22/概括分析不 09全国2 郭原 《宋书》 可。 态。
如此多角度深入透析文章的人文精神,必然可以让 文言文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四、如何快速阅读(阅读技巧)
五、触摸高考 体验真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休烈至性(天赋的卓绝的品性)贞悫(zhēn què坚贞诚信),机鉴 (明察;鉴识)敏悟(聪明)。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 (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 之。 隋 、 唐 、 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 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 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归附自己) 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gòu nán结成怨仇。引申为发动叛乱),肃宗践祚(即位;登基),休烈 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 业或工作。)听受(听从接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 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引咎自责),其兴也勃(旺盛,兴起)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规正过失),臣不胜大庆(大可庆贺之事)。”时中原荡覆(动摇颠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撰写; 编纂)多时,今并无本。伏望(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下御史台推勘(考 察;推求)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 购赏(悬赏;奖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 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①勾践面对绝境不悲观失望,为复仇“卑事 夫差”,隐忍不发长达十年的行为,展现了成就 大事者最重要的品质——隐忍、坚韧、顽强。
②勾践面对困境不是悲观绝望,坐以待毙, 而是积极寻找对策,为后来的灭吴奠定了基础, 体现出了“勇于面对逆境、积极进取”的品质。 ③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 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 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这体现了他“知错 能改、勇于自省”的优良品质。
怎 么 考
10全国1 10全国2
王祎
《明史》 《宋史》
实词/63/概括分析不 实词/63/概括分析不
康保裔
• 2.注重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以 及结合文本的推断能力。 • 3.大处着眼与注意细微处结合。 • 4.注意题型设计的变化。
三、策略(如何应对)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1.熟背熟读经典篇目,增强语感 2.梳理归纳文言知识,形成网络
2、落实一个“清”字,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清楚楚,就会切实构建起完 备的知识网络,并对应考充满信心。 对于教材而言,“清”包括以下内容: ①常见古今异义词。②常见通假字。 ③词类活用。④常见多义词。⑤特殊句式。 每篇课文要“清”——学生应从文本中掌握多 少通假字、多义词、多少种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 式,都要一清二楚。
着眼于“诵”字,就是要采取各 种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诵读要求是熟练。熟练的标准是: 不错读,不漏读,不颠倒,不重复,对 课文中重要词语,能准确理解其意义和 用法。看到某句,就知道出自某篇;看 到某词,就能想起它在文中的意思。
常用的课堂诵读方式有: 个人速读、全班齐读、点字译读、 男女生分段读、分角色读、小组接龙读、 接句竞赛读……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种上课程序是这样的: ①个人速读;②全班齐读;③点字译读 ④分段读;⑤个人慢读;⑥接句竞赛读。 这样,每篇课文至少可以读五遍,学生 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就基本达到了要求。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旧唐书于休烈传》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 (kuí)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并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自守;自固。),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名品(名位品级), 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照旧;仍旧)兼修国史,累封东 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高显重要的政 务),家无儋石(dàn shí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 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之蓄。恭俭(恭谨谦逊)温仁 (温厚仁爱),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屈身交接贤士),推 毂(tuī gǔ荐举,引荐)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古代 典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赠韦氏国夫人,葬日 给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鼓吹(演奏乐曲的乐队。)。 及闻休烈卒,追悼(追念死者表示哀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拿 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 宣慰(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儒者(一 般读书人)之荣,少有其比。
?
死功夫:教材文言文复习方略
诵 清 拓 文
1、着眼一个“诵”字,唤醒记忆,强化语感。
在高三备考阶段强调诵读的理由有二: ①经过长时间搁置,所学文言文在学生心中已然印 象模糊,基本内容可能了解,具体语句却多数已经忘 却,甚至有些语句,学生乍见之下,还会茫然不知出 处。而诵读则是唤醒记忆、加深印象的不二法门。 ②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言文重音与停顿的规律, 省略、倒装等句式特点,从而迅速增强语感,提升文 言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