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课题方案:“艺术性批评”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小课题方案:“艺术性批评”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艺术性批评”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课程改革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小学体
育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赋予学生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的动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

小学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小学体育课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这是摆在我们体育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塑造的角度赋予学生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的动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和养成习惯。

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是21世纪的人们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进步的灵魂,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创新。

2、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
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

心理活动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老师总是把这些特点视为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

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措施,对低年级学生的因材施教要全面的分析,把握矛盾的主次,决定取舍。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

切忌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课题概念的界定
1、艺术性批评: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

以唤起学生
的感觉,起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
觉悟,提高思想素质。

艺术性的批评主要是指先避开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谈,而是对他的成绩和优点给予高度肯定之后,再指出他的缺点和不是,进行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学生的内部心理机制来跟他缺点作斗争,激发他的耻辱心,加强他的荣誉感。

2、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

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以其基本伯主导活动的形成为标志儿童入学后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学习活动。

从此,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个心哩特征是儿童能目觉地、认真地接受教师教育、指导和要求的内在心理因素,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神经活动兴奋占优势,内抑制发展差,故在活动中不善于控制自己,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易于不自主地犯规,有时会忘记自己该做的动作。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

2、情景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就充分运用了人的直观认识原理,通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情境教学理论以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利用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艺术性批评”能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运用“艺术性批评”,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运用“艺术性批评”促进师生直接的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所研究的低年级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在我校图书馆,及各大文献
网站查阅近10年来有关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研究论文20多篇,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方法论。

3、访问法:走访6所小学体育部负责人及学生,对其进行咨询和访谈,听取建
议和意见,为研究提供依据。

4、数据统计法: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在计算机上用Microsoft 的 Excel进行数据
处理和分析,观察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边行动,边研究,边修改,边验证,边完善,
边运用。

四、研究对象、内容和目标:
研究对象:以我校一二年级为研究主要对象
研究内容:
(1)“艺术性批评”的功能研究
运用体育“艺术性批评”如何凸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如何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突出体现新课改理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对“艺术性批评”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
“艺术性批评”教学模式指的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范型。

如何能使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研究目标:
(1)从学生层面讲,通过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从教师层面讲,通过对“艺术性批评”的学习,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3)从学校层面讲,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青年教师,以满足新时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步骤
1、前期启动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提出课题;
(2)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研究方法,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有研究状况,明确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2、研究实施阶段
(1)开展体育课“艺术性批评”的理论研究,提出各种研究假设。

(2)通过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堂形式,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课题研究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4)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体育“艺术性批评”实施前学生对于老师批评的认知态度及反应。

(5)以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形式及时记录研究体会,并据此开展课题组内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活动。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研究论文集;
(2)“艺术性批评”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