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加索 与 立体主义画派

毕加索 与 立体主义画派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 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Page 10
田园时期(1946—1973年)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 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 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 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 《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 卡洛斯的坠落》; 毕加索作品
Page 6
立体主义时期 (1907—1916年 )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 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2年 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Page 7
古典时期(1917—1924年)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 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 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Page 12
毕加索画作欣赏
自画像
Page 13
自画像
Page 14
立体主义作品代表
格 尔 尼 卡
对佛朗哥政府的残酷行为不满的毕加索定居巴黎,但当1937年4月26日西班 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 —— 格尔尼卡 在西班牙内战的混乱中,遭到法西斯德 军的突击,全城被炸为一片瓦砾,死伤数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时,激 起了毕加索强烈的愤怒,因为他一想到德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一个不 设防的小村庄竟然进行这样残暴的轰击,就义愤填膺,於是开始动手绘制这 幅壁画,要以画笔为枪来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为。
Page 4
蓝色时期 (1900—1903年 人生的低潮)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Page 5
玫瑰时期 (1904—1906年 粉红色时期,遇见自 己的爱情)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 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 德· 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 海惠特尼女 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 楚· 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 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Page 24
吉他与乐谱
在这个画面上,所有物象都被 高度地简化,吉他、乐谱、桌 子、台布及窗户等,在画中均 显示为几何形的大色块。—方 面,它们作为基本的色块,按 照某种数学关系在画面上组成 完整而严密的伞间结构;另一 方面,则又显现为一个由客观 物象所构成的现实空间。在色 彩上,画家采用不同明度与纯 度的红色、赭色和棕色作为深 色块,将乐谱、吉它及窗户衬 托得明亮而夺目。在这个和谐 统一而富于节奏的色彩构成中, 格里斯通过几何化的图形,创 造了一个既具有三维空间幻觉, 又充满平面感的绝妙画面。
Page 18
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 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 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 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 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 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 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 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 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治· 布拉克
Page 21
《埃斯塔克的房子》
Page 22
莱热
法国画家。1881年2月4日生于诺 曼底的阿让唐,1955年8月17日卒 于巴黎郊区。早年就读于巴黎装饰 艺术学校和朱利安学院。40年代初 旅居美国。1945年回国,政治上信 仰共产主义。早期作品追求工整的 形式美和单纯的色彩美。作品《玩 牌者》、《三个女人》等,受几何 抽象主义和纯粹主义影响,画面出 现较多的曲线。战后画风转向写实, 内容多描绘工人和普通劳动者,画 幅较大,色彩清晰,代表作为《建 筑工人》、《大行列》等。
Pag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 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 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 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周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 纳菊别墅花园里
Page 3
主要生平
童年时期(1881—1900年年轻时的毕加索)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 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 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Page 20
乔治· 布拉克
乔治· 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法国画家,立体 主义代表。1882年5月13日生 于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他的 父亲是位房地产经纪人。1963 年8月31日卒于巴黎。他的影响 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 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 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 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读书》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石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 玛尔的肖 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38年 创作《女孩与小船》(《girl with a boat》)
《三个女人》
Page 23
格里斯
格里斯(1887~1927)西班牙画 家。1887年3月23日生于马德里 , 1927 年5月11日卒于法国布洛涅。 曾参加法国立体主义社团。画风活 泼带有装饰性。作品始终保持着明 显可辨的实物形体,且色彩丰富、 明亮,公正,有严整的结构性。主 要作品有绘画《毕加索肖像》和理 论著述《新精神》等。
Page 25
课文阅读 pablo picasso , who died in 1973, is the best known
and most influential painter of the last century. It was he who developed the style of painting known as cubism , which led to a dramatic revolution in art His Early life:
毕加索人物简介
毕加索画作欣赏
立体主义 课文阅读 单词短语
家看之坚院的班西共毕 。到至实接父牙方产加 自,的受亲人现党索 己他造过是,代党, 的是型比个自派员西 作有能较美幼绘。班 品史力严术有画是牙 被以。格教非的现画 收来毕的师凡主代家 藏第加绘,的要艺、 进一索画又艺代术雕 卢个的训曾术表的塑 浮活一练在才。创家 宫着生,美能他始。 的亲辉具术,是人法 画眼煌有学他西,国
Page 15
《卡思维勒像》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 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 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 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恰是 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 抽象变形的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 肯放弃对于模特儿的参照。为了画 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 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 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 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而获得一种 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 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 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 次要的角色。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 交错中,卡思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 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 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
pablo picasso was born in 1881 in malaga(马拉加), in the
south of spain. His father was a mediocre painter, but luckily he had the good sense to realize how talented his young son was, and to encourage him as much as he could . picasso studied art in la Coruna (拉科鲁尼亚),barcelona(巴塞罗 那) and madrid(马德里) ,but very soon there was nothing more he could learn,so he moved to Paris, where he could mingle with the great artists of the time.
Page 8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5—1932年 )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 德蕾莎· 沃尔持,成为毕加索 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 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 达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