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用和变换句式(答案)1、【答案示例】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
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
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话题内容贴切给2分。
2、答案(1)描异彩神州(2)朝霞夕照,染就江山万里红3、答案示例:不论是欢歌笑语的中秋联欢会,还是竞争激烈的春季运动会;不论是散步在绿树成荫的跑道边,还是肃立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
4、答案示例:假如生命是水,不要裹足不前,要鼓足勇气在崇山峻岭中跋涉穿梭。
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充满活力在沙漠荒原上奋争生长。
5、参考答案: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6、参考答案:华盛顿对北京施加压力。
北京对华盛顿的压力采取坚定的立场。
对于北京的坚定立场美国作出惊人的让步。
7、答案示例:莫扎特,你的音乐是世俗里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阳光。
8、答案示例: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
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
9、【答案】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吗?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美好?【解析】语言的连贯和句式转换,要注意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10、参考答案:诗人们咏月,常常称明月为金蟾、玉兔;喻月色为寒霜、白雪;状圆月为玉盘、宝镜;比新月为琼构、玉簪。
(保留原意,句式和谐对称即可)独特的“国家名片”比利时漫画博物馆坐落在布鲁塞尔商业区,前身是一家百货商店。
“丁丁之父”埃尔热等670多位漫画家的作品成就了一方美妙天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拾回童年的简单和快乐。
不管科技怎样大刀阔斧地改变着生活方式,喜欢漫画的比利时人愿意相信,连环漫画会一直存在下去。
漫画呈现出的轻松和快乐弥漫在空气中。
稍不小心就可能在转角处“踩”到奔跑着的“白雪”,一抬头会碰到大步流星的丁丁和他身上被风掀起的衣角,迎面是烦恼不断又总是破涕为笑的“巴巴爸爸巴巴妈妈”一家……漫画和啤酒、钻石、蕾丝边、巧克力一样,是比利时的国家名片。
漫画家被称为“用画面讲故事的艺术家”,备受尊重。
比利时有800多位职业漫画家,按照单位面积国土上拥有漫画家数量计算,比利时绝对位居世界首位。
比利时每年出版大约5000本漫画新作,题材范围极广。
欣赏漫画不是小孩子的专利,60%的读者是成人,几乎家家都有漫画书收藏。
在布鲁塞尔,“漫画人物”随时会闯入人们的视线。
在书店、在街角、在各类海报上、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卡通形象跃然眼前。
在漫画街巨型漫画墙上,有戴着红头巾、卖牛奶的妇人,有用手肘撑着膝盖、托着脸颊苦苦思索、神情沮丧的少年……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小学生作业,画者们或成熟或幼稚的瑰丽想象,屹立于蓝天下、朝晖里,与周围景致浑然一体。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有影响的三个现象,就是连环漫画、影视和流行音乐。
它们代表的通俗大众文化,彻底改变了文化只为贵族和社会精英阶层专用的属性。
连环漫画是集绘画、文学、工艺设计、影视技巧的综合艺术,而且时时闪现出哲理与真情。
在广阔的漫画世界里,每个生灵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大人、孩子、小动物、小精灵们,还是一棵大树、一株小草,都被赋予深刻的人性。
他们敢于用想象冲破现实,智慧幽默,个性张扬。
人们读出了善良、勇敢等高贵品质。
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用内心洞察事物的本质,本质有时就是表象。
正因为多了一分天真无邪,才能敏锐地洞悉事物的本质、强烈地明辨是非;正是保有简单和善良,更能心如明镜一般分辨善恶。
在漫画博物馆里,童真的乐趣超越物质的浮华。
不管科技怎样大刀阔斧地改变着生活方式,喜欢漫画的比利时人愿意相信,连环漫画会一直存在下去。
比利时的雅与小比利时是一个“雅”国。
雅致、文雅、优雅。
但同时,就像这里整日阴沉的天空一样,也显得比较冷漠,显出拒人千里之外的淡定。
或者,就像许多人所形容的那样,“小”比——小气、狭隘,没气魄、不宏伟。
比利时是欧洲大陆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现在还是全世界人均出口贸易额排名第三的经济体,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考虑到新加坡和香港主要以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比利时这个成绩的“含金量”不能不令人佩服!比利时的医疗保障比法国、意大利都好得多。
为什么那么多意大利人、希腊人在服务于欧盟之后,留在了布鲁塞尔,宁愿放弃阳光、蓝天而忍受阴天、雨雪,我现在明白了,主要原因正是在这里。
比利时历史上的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4名获得的是医学奖,可见其医学医疗水平之高。
比利时国富民强、藏富于民。
从没有耀眼的光环,从未“站在领奖台上”,从未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未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哪怕任何一场冲突的主要当事人。
一直站在“巨人的背后”的特点,使比利时这个1100万人口的小国取得的骄人成绩,毫不起眼。
老百姓安居乐业,不显山不露水,十分低调。
譬如,比利时民间收藏的古董、工艺品的水平和规模令人吃惊。
在前一次“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中,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收藏品,都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私人收藏。
而且,迄今仍是“深在春闺人不识”。
教师寄语:精彩的人生总有精彩的理由,笑到最后的才会笑得最甜.比利时是王国。
国王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崇高。
一次受邀在王宫前面的阅兵典礼台上,近距离观看一年一度的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结束后,国王一家的车队顺序驶过,我们身后还真有观众高喊“Vive le Roi!”(国王万岁!)在西方听到有人喊“万岁”,真让我有时光交错之感,仿佛回到了40年前的中国!事后一位在政府中做高官的朋友跟我解释说,那是因为国王亲民,特别是在国家面临政治分裂威胁的时候,更是大家的期盼和象征。
首都布鲁塞尔则是真正的“都市里的乡村”,堪称最靠近繁华的田园、最具喧嚣的乡土。
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13万名外交官、外国记者生活在这里。
或者说,作为一个城市,布鲁塞尔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超过了它所在的国家——比利时。
世界上知道“布鲁塞尔”这个名词的人,恐怕要远远多于知道“比利时”这个名词的人。
比利时人自己就有一个笑话说,“比利时国?哦!知道,就是那个在布鲁塞尔周边的国家!”布鲁塞尔是我看到的建筑工地最多的发达国家里的城市,老吊车处处可见,路上动不动就拦上块牌子说有工程,拆了建、建了拆,频率几乎可以和发展中国家相比。
各个部门还互不通气,水、电、煤气等不同部门轮番给大街“开膛破肚”,以至于老百姓中也有类似建议给大街“安拉锁”的笑话。
说来说去,体现出的,都是“利益”的冲突和主政者的无能、无为。
比利时作为一个联邦国家,但联邦政府权力有限。
权力倒是高度下放给了基层,但结果就是,凡是涉及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都很低,地方各行其政、各自为政。
在布鲁塞尔,不同的区之间,连街道牌子的形状都不一样。
“雅”比也有不“雅”的时候。
第三产业的服务总体来说比较糟糕。
譬如,比利时的邮电通讯费用是欧洲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服务最差的国家之一。
每个月的固定电话、电视、上网、手机使用费,正常情况下,比法国要高出10倍左右!为什么?没有竞争。
几乎唯一的一家电讯-电缆电视服务公司高度垄断,价格奇高,服务极差。
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通过欧盟有关竞争、市场开放之类的审核的。
我有一次因为去国外出差,临时买了一个手提电脑用手机卡上网的服务。
出差几天时间,用过大概一两次,回来赶快通过传真件取消了服务。
后来收到了两个月的账单。
我又去他们的服务店,店员说取消服务要通过挂号信寄到总部,否则被视为一直在使用这个服务。
我又赶紧寄了挂号信,信中说明情况,并附上取消服务的传真件复印件。
不久,再次收到那两个月的账单,附信还说再不付费要有罚款、甚至吃官司云云。
打电话过去,全是语音操作,根本没人理你。
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人回答你了,答案倒很简单:您的传真我们收到了,您的挂号信我们也收到了,但您需要付两个月的账单。
因为开通服务马上开始(开始计费!),而取消服务,有15天的延迟期,而且,这是法律允许的!更可气的是,即使我已经付了这两个月的费用,后来,罚款单还是来了!又不得不一遍一遍地找出付款证明,一遍一遍地从头解释……类似“被宰”、“被抢钱”的故事,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讲过不少。
就连一些欧盟、北约的高级官员,也只能叹口气:“唉!比利时人!你们得对得起欧盟首都、北约总部、欧盟首任总统的祖国等等这些荣誉和责任啊!”当然,正如白居易所说“身泰心宁是归处,故乡岂独在长安”,我们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城市,不是去挑剔它的毛病,而是真心地希望它好,自己在那里也可以安居乐业,身泰心宁。
特别是像布鲁塞尔这样靠垄断地位和行政权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国记者、外交官的地方。
只是,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指望在你们身上看到“欧洲风范”的人们,亲爱的比利时朋友,你们明白了我们中国老祖先这两句诗中的意思吗?说说比利时的中何农比利时是一个很“中”的国家。
首先,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偏“中心”。
特别是对过去12国、15国的欧盟而言:从比利时出发,到哪个成员国的距离都差不多。
欧盟东扩、成了27个成员国的欧盟之后,比利时这个地理上的“中心”地位不再。
但政治上的“中心”地位早已不可改变: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号称“欧洲首都”,是欧洲的心脏。
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比利时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被认为是欧洲多元化的象征。
比利时人自己很为自己的“中”感到骄傲。
其实,这个“中”不光是“中心”,还是“中立”。
如何中立?没有利益纠纷,就能获得中立地位。
有时候,不是因为“有什么”而获得中立地位,而是因为“没有什么”而获得中立地位。
例如,比利时有一家有关葡萄酒的公关、出版公司,自1994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全球最大的“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
2011年的这个葡萄酒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收到了全球各地7000多种样酒参赛;参加品尝、评介的各国专家就有300多人。
公司的老板博杜安说,他们的生意能够做大,靠的就是比利时特殊的“中立”:比利时几乎不产葡萄酒。
由比利时人来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比由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美国人等组织,要更能吸引对手来参加——试想,如果法国人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意大利人没准就不服气也不放心组织者的公正;如果西班牙人组织“国际”葡萄酒大赛而且自己拿了大奖,没准自己首先就底气不足,毕竟是自己既当了运动员、又当了裁判员啊!所以,博杜安说,中立就是生产力,中立就是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