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蛋鸡养殖场建设1.1.2项目建设地点:1.1.3项目建设单位:1.1.4项目负责人:1.2项目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的委托设计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3、《伊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0-2015年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5)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6)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7)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8)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10)伊犁州伊宁县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11)承担单位项目编制委托书。
1.3建设规模、内容1.3.1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项目建设小区占地57.7亩,蛋鸡圈舍10栋,建设面积10650平方米,养殖蛋鸡规模达到10万羽。
1.3.2项目建设内容:新增建筑面积:15735㎡,其中:鸡舍5650㎡(5栋)、控制室40㎡、上料间25㎡、饲料库500㎡、蛋库500㎡、锅炉房100㎡、消毒间20㎡、职工宿舍及办公室150㎡、场区围墙2100㎡、场区内道路及地面硬化2600 ㎡、场外道路2050 ㎡、绿化2000 ㎡等。
新增生产设备和仪器:鸡笼560组(包括乳头式饮水器),自动喂料机5套,刮粪机5台,车辆10台及实验室仪器等10台(套、件、个)。
1.4总投资总投资558.43万元。
1.5资金筹措在总投资558.43万元,建设单位自筹及银行贷款。
1.6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1年3-12月。
1.7技术经济指标财务净现值(10%):36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30%;投资回收期(静态):5.8年(含建设期)。
投资利润率:18.85%;销售收入利润率:12.27%;总成本利润率:13.98%,盈亏平衡点39.8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立项背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及生态农业工程战略的实施,畜牧业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畜牧业在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蛋鸡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应密集饲养等特点,能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内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营养丰富的动物蛋白食品。
目前国内蛋鸡父母代饲养量在1800万只左右,商品蛋鸡饲养数量(含后备鸡)接近20亿只。
我国是世界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3年我国鸡蛋人均占有量为17.18kg,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此可见,蛋鸡养殖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项目新增蛋鸡6万只,使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
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蛋1700吨;淘汰鸡10万只;鸡粪有机肥3650吨。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新疆省和伊宁县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对扩大企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畜牧业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5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7700万吨、2860万吨和284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
肉类、蛋类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
人均肉类占有量58.5千克,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禽蛋占有量21.9千克,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畜牧业产值达到130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
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
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20%左右,在一些畜牧业主产区已超过50%。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蛋鸡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集约化养殖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优种覆盖率达到50%左右,从1980年起,我国禽蛋总产量以年递增7.8%的速度增长,从年产293.5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2535万吨,而世界同期的禽蛋年均发展速度为 2.6%,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1999年底我国蛋鸡总存栏量为11.82亿只,鸡蛋总产量为1735.8万吨,2000年达到2183.8万吨,居世界第一,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但与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很大差距。
纵观养鸡发达的国家,几十年来养鸡数量并没有增加,但鸡蛋产量却稳中有升,其原因就是蛋鸡单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只蛋鸡年产蛋15~16kg,料蛋比2.6~2.8,死淘率20%~30%。
韩伟集团每只蛋鸡年产蛋18.51kg,料蛋比2.35,死淘率10%。
而发达国家每只蛋鸡年产蛋19kg,料蛋比2.20,死淘率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潜力。
我们的养鸡业之所以落后,主要表现在优种覆盖率低,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还有在饲养过程中大量滥用抗生素,使鸡蛋中的残留严重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引进优种蛋鸡品种,提高覆盖率和饲养管理水平是解决我国养鸡业发展的瓶颈。
养殖场周围紧邻农区,鸡场每年生产的大量鸡粪,经无害化加工处理后是很好的农田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污染,生产人们迫切期盼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做出贡献。
伊宁县近年来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把畜牧养殖业成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采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互动发展机制,制定了发展畜牧业要给予小额贷款和政府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为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近年来,全县农民都把发展养鸡业当作致富产业,扩建10万只玉林蛋鸡场,必将对全县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县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建设10万只蛋鸡场是立足市场,逐步辐射全县,提升养鸡含量,带动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举多得的项目。
由此可见,建设和实施该项目,无论对企业本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保障措施2.3.1技术措施根据项目和鸡场的技术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引进优种,科学育雏项目通引进蛋鸡10万只。
在引种时要严格执行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技术规范》。
2、营养调控,科学配合日粮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按照营养标准,科学的调制日粮配方。
3、科学饲养,精细管理(1)适时上笼:育成鸡应在18周龄进转入笼中饲养,减少应激反应。
上笼同时作好开产前的各种免疫接种,如新城疫、减蛋综合症、禽流感等疫苗,并作好选种工作,将不适合作种的鸡淘汰。
(2)科学饲养:从见蛋起逐步将育成的鸡日粮改为产蛋鸡日粮改限制饲喂为分餐饲喂自由采食,为减少饲料浪费,每次添料不要超过饲槽深度的2/3。
另外要定期补喂砂砾,每100只鸡每周补喂250~350克砂砾,每次砂砾的喂量应在1天内喂完,颗粒大小以能吃进为度。
同时,笼养鸡特别要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若采用乳头式饮水,刚上笼的鸡有些不会用喙触及乳头而喝不到水,要注意观察,个别调教。
(3)精细管理:第一,保持良好的通风、合理的密度及合适的相对湿度。
第二保持产蛋期间适宜的体重和正常产蛋。
第三保持适宜的温度(15~28℃)。
第四保持合理的光照:产蛋鸡每天需要16~17小时光照,因此必须在自然光照基顾上补充人工光照。
从开产起,每周补充人工光照半小时,直至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时间达16~17小时,以后一直保持不变。
人工光照的开,关灯时间及光照的强度都要固定。
(4)科学防治疫病,降低鸡群病死率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做好定期的消毒防病和重大疫病的检测工作。
每天要清洗消毒食、水槽和鸡舍,定期清粪,定期带鸡消毒,(每月3~4次),杜绝疫病发生。
制定技术处置规范的依据为GB/1654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3.1 市场需求预测近年来,随着公众的营养要求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鸡蛋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我国年人均鲜蛋消费量已达到 180 个。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鸡蛋占有量仍很低,禽蛋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另外,随着我国及疆内快餐业、旅游业的发展,禽蛋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预测,2009-2010年,鸡蛋供应与市场需求不至于发生过量行情,因此价格可持续上扬,蛋价每千克5.4-7.6元,养殖户每千克鸡蛋净利可达0.8元以上。
因而,大力发展鸡蛋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2销售预测本项目主要立足于新疆以及伊宁县周边市场,主要产品为商品鸡蛋。
由于近几年全国鸡蛋价格的不断上涨,商品鸡蛋每公斤大约在6~8元,因此发展鸡蛋养殖前景可观。
第四章建设条件4.1建设地地理环境条件4.1.1自然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县城东南24公里,东邻敦麻扎镇,西连愉群温回族乡,南依英塔木乡,北靠山区丘陵。
伊宁县离项目区只有18公里,交通便利。
4.1.2气候资源项目区属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偏少,年平均气温9.3℃,极端高温37℃,极端低温-30℃,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毫米汞柱,年日照实数2800-3000小时,年降水量337mm,无霜期165-175天,土质为粟钙土、黑钙土灰褐色森林土。
4.1.3水资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88mm,温亚尔乡是三屯河灌区组成部分,由干渠直接自三屯河分水渠首引水进入区,年引水量为3500万立方米。
4.1.4土地资源项目建设地位于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地处三屯河冲击扇下部,属平川地段,向西北方倾斜。
土壤类型以潮土、草旬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4.2伊宁县养殖业发展现状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总面积6153平方公里,有100万亩耕地,420万亩天然草场。
辖两镇、十六乡、两个地方国营农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县,由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28个民族组成,总人口40余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32万人,是自治区农业大县、养殖业大县。
近年来,伊宁县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镇促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乳、肉、小麦等十条产业链,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9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地方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31.04%;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29%;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873元,达到5448元。
伊宁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始终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养殖基础等条件,以加快畜牧养殖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做大做强牛羊育肥业、养禽业、奶牛业三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