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库1、卵磷脂的提取原理: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蛋黄中含量特别丰富。
卵磷脂易溶于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这些脂溶剂提取。
本实验用95%乙醇提取卵磷脂,用蒸汽浴分离乙醇和卵磷脂2、卵磷脂的提取原理鉴定新提取得到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而呈褐色。
卵磷脂中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中分解成三甲胺,三甲胺有特异的鱼腥臭味,可鉴别。
3、糖的颜色反应莫氏试验:糖经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а-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因为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对此均呈阳性反应,故不是糖类的特异性反应,但可用来鉴定糖的存在。
4、糖的颜色反应塞氏试验: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红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性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成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高或煮沸时间长时,才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塞氏试验可鉴别酮糖的存在。
5、何谓纸层析法?纸层析是最简单的液一液相分配层析。
滤纸是纸层析的支持物。
当支持物被水饱和时,大部分水分子被滤纸的纤维素牢牢吸附,因此,纸及其饱和水为层析的固定相,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为层析的流动相。
因为不同的氨基酸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所以利用在滤纸上迁移速度不同分离氨基酸6.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f为氨基酸的比移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液前沿的距离影响纸层析迁移率Rf值的主要因素:1、样品本身的性质和结构;2、溶剂的性质;3、PH 值;4、温度;5、滤纸性质。
7.怎样制备扩展剂?8.层析缸中平衡溶剂的作用是什么?9.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牛奶含有半乳糖、蛋白质、脂肪成分。
蛋白质中的酪蛋白通过等电点沉淀,再通过离心而获得,糖类小分子由于处于清液中而分离,沉淀物中所含有的脂肪通过有机溶剂抽提而去除,最终得到纯白色、晶状酪蛋白。
方法:取新鲜牛乳,加入PH4.7的醋酸缓冲液,40度下沉淀析出酪蛋白,然后洗涤,醇醚吸水至干燥得粉末称重,计算提取率。
步骤:保温→调PH→沉淀→离心→洗涤→干燥→称量10.何谓蛋白质的等电点?有何实用意义?蛋白质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蛋白质同氨基酸一样为两性电解质,调节蛋白质的PH可使蛋白质带正电或带负电;在pI时溶解度最低,在外加电场中蛋白质分子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
11、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沉淀可以是由蛋白质变性从而产生沉淀,也可以是由于盐析。
蛋白质变性是指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剂(如重金属盐)的作用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得蛋白质丧失活性,该过程不可逆。
盐析是指向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轻金属盐,使得蛋白质沉淀析出,这是由于加入盐降低了蛋白质得溶解度而析出,该过程可逆,加水蛋白质又会溶解。
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12.通过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实验你掌握了几种定性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存在的方法?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13、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的基本原理:14.甲醛滴定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的是氨基,而不是羧基,为什么?为什么选酚酞作为指示剂?15.在利用醋酸纤维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时,要将点样端靠近负极,这是什么道理。
电泳分离血清蛋白时,使用的电泳缓冲液PH=8.6,在这样的环境中,血清蛋白的几种蛋白质电离后都带上负电荷,所以只有点样在负极端,外加电压后,才能向正极移动,彼此才能分开。
16.你认为电泳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电泳图谱不整齐:点样不均匀,薄膜未完全浸透或温度过高致使膜面局部干燥或水分蒸发,缓冲液变质;电泳时薄膜放置不正确使电流方向不平行。
(2)蛋白各组分分离不佳:点样过多,电流过低,薄膜结构过分细密,透水性差,导电差等引起。
(3)染色后白蛋白中间着色浅:由于染色时间不足或染色液陈旧所致;若因蛋白含量高引起,可减少血清用量或延长染色时间,一般以2分钟为宜,若时间过长球蛋白百分比上升,A/G比值会下降。
(4)薄膜透明不完全:温度未达到90℃以上将标本放入烘箱,透明液陈旧和浸泡时间不够。
(5)透明膜上有气泡:玻璃片上有油脂,使薄膜部分脱开或黏膜时滚动不佳。
17.721分光光度计使用时应注意什么?18、血清蛋白质电泳所得的结果如何进行定量分析?简要说明其原理与蛋白质结合的染料可溶解于碱液,溶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量呈正比, 用比色法比较各蛋白质条带溶于碱后的溶液颜色,以各组分吸光度所占总吸光度的百分比,计算出各种蛋白质所占的百分比含量计算:OD总和T =A + α1 + α2 + β + γ白蛋白%=A/T × 100%α1球蛋白%=α1/T × 100%α2球蛋白%=α2/T × 100%β球蛋白%=β/T × 100%γ球蛋白%=γ/T × 100%19、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原理酵母细胞富含核酸,且核酸主要是RNA,含量为干菌体的2.67%~10.0%,而DNA含量较少,仅为0.03%~0.516%。
为此提取RNA多以酵母为原料。
工业上制备RNA多选用低成本、适于大规模操作的稀碱法或浓盐法。
这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核酸均为变性的RNA,主要用作制备单核苷酸的原料,其工艺比较简单。
稀碱法是用氢氧化钠使酵母细胞壁变性、裂解,然后用酸中和,除去蛋白质和菌体后的上清液用乙醇沉淀RNA或调pH2.5利用等电点沉淀。
提取的RNA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20、简述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过程(1)取材:(2)提取:0.04mol/LNaOH60mL,研磨至均匀。
沸水浴30分钟(3)离心分离菌体残渣得RNA提取液(4)沉淀RNA:RNA提取液加入酸性乙醇(5)离心制得粗品RNA:(6)用醇醚洗涤得精品(7)干燥:(8)称重21.如何得到高产量RNA的粗制品?22、酵母核糖核酸的组分鉴定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
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1)碱基的鉴定——嘧啶碱嘌呤+过量浓氨水+AgNO3 ——银化合物(2)核糖的鉴定——地衣酚(3,5—二羟甲苯)法RNA+HCl+ 3,5—二羟甲苯——墨绿色复合物(苔黑酚)(3)磷酸的测定——定磷法(NH4)2MoO4+H2SO4 —— H2MoO4+(NH4)2SO4H3PO4+12H2MoO4 ——H3P(Mo3O10)4+12H2OH3P(Mo3O10)4—— Mo2O3MoO3(钼蓝)23.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如何影响酶活?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本实验看到的现象并解释24.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pH对酶活性有什么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多少?本实验看到的现象并解释25.什么是酶的活化剂?什么是酶的抑制剂?本实验看到的现象并解释酶的活性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酶的激活剂,使酶活性降低的物质称酶的抑制剂,如氯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是其抑制剂。
26、如何证明提取到的某种核酸是DNA还是RNA?27、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P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 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28、如何确保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29、菜花中核酸的分离,用高氯酸进行了哪些操作,为什么?30.菜花中核酸的分离,用浓的氯化钠进行了什么操作,为什么?31.如何证明提取到的某种核酸是DNA还是RNA?为什么?如何从菜花中得到纯的DNA 还是RNA?32.使用离心机时应注意什么?33.说明纸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氨基酸混合物的方法是根据氨基酸的什么性质? 列出纸层析和柱层析的一般操作步骤。
纸层析是分配层析,利用分配系数不同,即氨基酸在两相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在一定pH下不同氨基酸带电性质和带电量不同,因此交换能力不同。
纸层析步骤:滤纸准备、样品处理、点样、平衡、展开、显色和定性定量分析。
柱层析步骤:固定相准备、装柱、上柱、洗脱和收集、定性定量分析。
34.假如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天冬氨酸肯组氨酸,用PH为5.8的缓冲液洗脱,应选什么树脂?哪种氨基酸先被洗脱下来?35、吸附层析法分离叶子色素原理:1、用适当的溶剂如丙酮,可将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提取出来,2、提取液通过吸附柱时(吸附柱常用蔗糖、碳酸钙、氧化铝等吸附剂制成)由于叶色素中各色素被吸附剂吸附的程度不同以及它们被溶剂溶解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层析柱中向下移动的距离不同而得以分离。
3、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蔗糖中)、叶黄素为米黄色(碳酸钙中)、胡萝卜素为橙黄色(氧化铝中)36、如何正确使用吸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