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氮的危害
公司R22生产用的的液氯(存放在R22氯气房)中含有少量的三氯化氮,存在中毒和爆炸的风险。
一、外观与性状
三氯化氮在常温下为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结晶为斜方形晶体,高毒,有类似氯气的强烈刺激气味。
二、理化特性
三氯化氮分子式NCl3,相对分子质量为120.5,相对密度(水=1): 1.6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2,熔点<-40℃,沸点≤71℃。
-27℃以下固化。
三氯化氮不燃。
三氯化氮是一种危险且不稳定的和物质,在60℃以下逐渐分解成氮和氯,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物达成可逆平衡。
三氯化氮在液体中易挥发,在热水中易分解,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三氯化磷、四氯化碳、氯仿、氯化苯、液氯、乙醚等。
在弱酸性溶液中稳定性较好。
但在强酸中则生成铵盐和氯,在中性水中很容易分解:与HCl(气)的作用:
NCl3+4HCl(气)→NH4C1+3C12
与水的作用:
NCl3+3H2O→NH3+3C12
遇碱迅速分解:
NCl3+3NaOH→NH3+3NaClO
与Na2SO
的作用:
3
3Na2SO3+NCl3+3H2O→3Na2SO4+2HCl+NH4C1
与光或催化剂的作用
2NCl3→(光或催化剂)3Cl2+N2+460kJ/mol
三、对人体的危害
三氯化氮烟雾能催泪,对皮肤、眼睛、黏膜、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接触本品较高浓度,可发生粘膜充血、声哑、呼吸道刺激甚至窒息,恢复过程较慢。
四、爆炸危险
三氯化氮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 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三氯化氮爆炸事前没有任何迹象,都是突然间发生。
爆炸时发出巨响,有时伴有闪光,破坏性很大。
爆炸部位可以发生在任何三氯化氮聚积的部位,如管道、排污罐、气化器、钢瓶等处。
1、在气相中的体积浓度为5%-6%时有爆炸危险,在液氯中浓度超过0.2%时有爆炸危险。
2、60℃时有振动或超声波的条件下可分解爆炸,95℃时自燃爆炸,
3、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
4、三氯化氮和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的反应,易诱发爆炸。
5、遇静电火花易诱发爆炸。
五、三氯化氮的预防的去除
使用完毕后,需对缓冲罐进行卸
1、排空法:在R22生产过程中缓冲罐内Cl
2
压,用引风机把残留的气体抽入碱洗塔内进行处理。
2、排污法:打开液氯缓冲罐的底阀排污,排污管出口接入碱性液体。
排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液氯缓冲罐内的液氯任何时候严禁完全气化,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力。
(2)排污时一定要带着液氯排,绝对禁止“干排”;
(3)加强氯气,液氯中的NCl3监测,发现含量偏高时,增加排污次数,实行勤排。
(4)排污时间选择在避开阳光直射的时段进行,排污管线要设静电接地装置,不要使用胶管胶垫。
(5)排污管禁止采用会产生静电的塑料管,以防静电积累引发爆炸事故。
(6)排污时要控制排污速度,排污速度过快对缓冲罐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
也易在管道内产生静电积累引发事故。
六、液氯钢瓶使用注意事项:
1、氯瓶不能在烈日下爆晒,不能靠近火源或高温处,以免迅速汽化发生意外。
2、氯瓶的总阀外边,要装保护帽,防止运输和使用时碰坏。
氯瓶上的螺纹全部都是右旋螺纹,使用时应注意旋转方向。
3、氯气在使用时,不可把氯气全部用光,要留10~15Kg余量或50Kpa (0.5Kgf/cm2)余压,更不能抽成真空,以免湿空气或水倒回,引起腐蚀。
4、防氯瓶碰撞,要轻装轻卸,不要滚动,严禁采用抛、滑及其它引起碰撞的方法装卸,以免发生事故。
5、规定期限进行氯瓶的检查和试压。
6、用氯瓶的周围场所不得有火种和易燃物,放置地点的气温应低于40℃。
7、用氯瓶时,如发生瓶阀冻结,严禁用火、开水、蒸汽等直接加热瓶体,以免发生意外,只可用35℃以下的温水或湿布加热。
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后果严重,若引发剧毒化学品泄漏向大气扩散,会使社会公众无辜地中毒,社会危害极大,因此,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氯气的安全使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HSE部整理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