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原创试题)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原创试题)
100
44
x
0.44g
3
则
,解得 x=1g,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沉淀 a 是碳酸
钙和氢氧化镁,错误;D、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
他现象不变,可以知道沉淀 a 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不一定含有氢氧
化镁沉淀,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错误。故选 B。
【点睛】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
4
Ba2+、OH-,不符合题意; 选 C。 6.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 MnO2 情况下产生 O2
B.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和锌粉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
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
一、单选题 1.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由 C、H、O 三种原子构成的 B.纤维素属于有机物 C.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D.纤维素中 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6∶10∶5 【参考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纤维素[(C6H10O5)n] 所以纤维素分子是由 C、H、O 三种原子构成的; 纤维素属于有机物; 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纤维素中 C、H、O 三 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6∶10∶5。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基本概念 2.经测定某含有 C、O 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则该 混合物中 A.一定有 CO2 B.一定有 CO C.一定有 O2
9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填空题 11.右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其中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 。试计算:
8
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7.2
2.8
A.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为 13:8 B.d 一定是催化剂 C.上表中 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3.2+4.0+2.8=1.2+x+7.2+2.8,解得 x=5.2g。反应后质 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 反应的质量。a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4g-1.2g=5.2g,b 是生成物, 生成 b 的质量为:5.2g-3.2g=2.0g,c 是生成物,生成 c 的质量为:7.2g4.0g=3.2g,d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A、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为 5.2g:3.2g=13:8,故 A 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知道 d 的化学性质是否改 变,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只能说 d 可能是催化剂,故 B 错误; C、上表中 x=5.2g,故 C 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7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
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故 B 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的大,如氢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比氧原子的
小,故 C 选项说法错误;
D、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
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
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5.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烧杯内溶液中
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 pH=7 D.d 点溶液中有较多的 Ba2+、OH-、SO 、H+ 【参考答案】C 【解析】 【分析】 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 A. a 点溶液中只有硫酸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B. b 点酸过量,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 c 点烧杯内液体为水,pH=7,符合题意; D. C 点硫酸完全反应,过 C 后的点,溶质只有氢氧化钡,d 点溶液中有较多的
6
【解析】 【分析】 【详解】 A、验电器上的正电荷是不能移动的,故错误; B、用炙热的氧化铜除去 CO2 中的 CO 气体,可知 CO 具有还原性,故错误; C、根据下方湿润的石蕊花先变红,干燥的石蕊花无变化,可知 CO2 的密度比空 气大,石蕊花变红的原因是遇见酸性物质,故正确; D、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将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方,这样才能 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错误。 故选 C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 合物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化合物概念分析;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C、根据分子和原子有不同种类判断;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是不发生改变的,同温度下,同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 合物,故 A 选项说法正确;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
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
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A、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 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 0.44g 的二氧化
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若固体存在 BaCl2,BaCl2 与
1
D.一定有 CO2 CO 【参考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O 中 C%=12/(12+16)×100%=43%, CO2 中 C%= 12/(12+16+16)× 100%=27%, O2 中 C%= 0%。那么 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只能是混合气体,可 以是 CO2 和 CO、O2,也可以是 CO2 和 CO、CO2 和 O2。综上选 A。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3.将 Cu、CuO、Cu(OH)2 的混合物 12g 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 滤,得到含硫元素的 3.2%的溶液 50g 和滤渣 4g,则原混合物中 Cu 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 A.70% B.60% C.40% D.33% 【参考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铜和氢氧化铜分别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铜溶液,则 50 克 硫酸铜溶液中硫元素质量=50g×3.2%=1.6g,硫酸铜中铜元素与硫元素质量比 =2:1,则铜元素质量=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 =4g+3.2g=7.2g.。则原混合物中 Cu 元素的质量分数=7.2g./12×100%=60%。故 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 CaCO3、NaOH、MgCl2、Na2SO4 和 BaCl2 中的一种 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 验。
2016-2020 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
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
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 2016-2020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 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 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 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本卷 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
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D 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点睛】
掌握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化合价的特点、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溶解度的应用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电解水 2H2O 通电 H2↑+O2↑
分解反应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2NaOH Cu(OH)2↓ + Na2SO4
Na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则一定无硫酸钠,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氧
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滤液通入二氧
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正
确;C、设:产生 0.44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锌会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即当氢气质量相同时,消耗锌的质量大,故选项正
确;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氧化镁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24+16=40,氢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16+1)×2=58,所以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