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3.怎样确定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是不是浓盐酸( )中小学教师学科考试试题(卷)初中化学A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 为三个层次B .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C .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D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号证考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题答要不内线封密得分 评卷人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共30分)名姓 校学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A .①②③④⑦⑧B . ①③④⑥⑦⑧C .①③④⑤⑥⑧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A .讨论B .调查C.实验 D .上网4.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 .颜色B .状态C.硬度 D .氧化性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NaOH (含Na2CO3)加盐酸;B.H2 (含HCI)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CO (含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HCI (含H2SO4)力口BaCl2 溶液6.把盐酸、碳酸钾、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透明溶液鉴别幵来下列实验方案中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合理的是()A . BaCl2溶液、稀HNO3、酚酞试液B .石蕊试液、稀HNO3、AgNO s溶液C.稀HNO3、石蕊试液、AgNO s溶液D .稀HNO3、石蕊试液、BaCS溶液7.汽车安全气袋内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迅速分解产生大量N2O气体和H2O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璃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上述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的是()A.+5 价B.+3 价C.+1 价D.—3 价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8.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B.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纳米管是一种单质D.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9.小强同学进行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0.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是( )A .碳酸钙、稀硫酸、浓硫酸B .大理石、稀盐酸、浓硫酸C.石灰石、稀盐酸、苛性钠 D .碳酸钠、稀盐酸、生石灰11.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 .“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的污染,D .“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
12.将铁粉加到一定量的AgNO s、Cu(NO3)2、Zn(N。
抚的混合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中( )A .一定没有AgNO sB .一定没有Cu(NO s)2C.只有Zn(NO3)2 D .一定有Zn(N。
3)2和Fe(NO s)2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1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E.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为19mL 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读数为11mL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8 mL E.小于8 mL C.8 mL D.无法判断15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点燃2MgO+C ,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C .镁带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_____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________ 以科学探究为主 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_______ 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化学课程将 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 _________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___________ ,使获得化学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二.填空题(每空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碳是还原剂1分,共25分)(密封线内不要答题)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____________ 禾口形成 _________ 的过程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4. 小雪同学发现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她 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 A,加热A 液体,发现有气体B 产生, 在A 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 B ,且 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 D,而C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她 把B 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如把黄色粉末E 点燃后放入盛B 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蓝紫 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 。
根据小雪的实验,猜想 一下A 、B 、C 、F 分别是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5. 某学生做石蜡成分探究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壁上有 ____________ ,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___ 元素;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 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 含有 ___ 元素。
你对此实验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空气不流通时,使用燃气热水器会产生有毒气体,石油气中的一种气体X 在氧气不足时燃烧, 发生反应:X +5O 2=====3CO+ CO 2 + 5出0, 则X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化合物可分别.由CuO 、Cu(OH)2、CuSO 4、CuCO s 通过化学反应制得,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水在通电作用下反应:2H 2O-通^ 2H 21 +O 2 t 从三个方面列举该化学 方程式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证考准题答要不内线封密名姓 校学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 每小题1分,共6分)1.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确定的内容主题有六个。
( )2. 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目标之一是“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实验室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 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漏斗。
()4. 化学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5. 只用碳酸钠溶液就能把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鉴别出来。
( )6. 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错误的画“X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四.简答题(1小题4分,2小题7分,共11分)面积的大小等关系非常密切。
试根据下列结论,各举一例(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2)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3)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4)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的速率会不同占燃2.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下列反应:①C+02 CO2占燃—占燃②2CO+O2 2CO2 ③CH4+2O2 CO2+2H2O④C2H5OH+3O2仝亘2CO2+3H2O 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上述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写出探究过程和结论。
探究过程:结论: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1.探究给物质加热方法。
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 3mL水。
试管-1 :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试管-2 : 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试管 -3 :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 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 分别是60秒、35秒、27秒。
请你回答:(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为什么?(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至少答出三点)(3)上述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举两例),有哪些改进意见?2. 考古兴趣小组为研究南京长江二桥工地出土文物,取某文物的表面物质11.1克放入下图所示A 中,进行系列实验:五. 实验题(每小题 7分,共14分)(密封线内不要答题)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此题不必用相对原子质量算) (1) B 中部分变蓝,且增重0.9克,是 _______ 的质量。
C 中为浑浊,C 、 D 两装置共增重2.2克,是 ________ 质量,C 和D 两装置的共同作用 是 _________ , C 装置还有另一个作用是 _________ o A 中样品最后全 变成黑色粉末,D 装置的出气导管无气体产物流出。
则A 中残留黑色D 无水澄清NaOH 溶液, 硫酸铜石灰水 C 号证考准 题答要不内线封密粉末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克。
(2)再将A 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用 H 2还原,黑色粉末全部 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生成。
据此判断,此文物表面物质的组成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_____________ ,其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六.论述题(1小题4分,2小题10分,共14 分) 名姓校学1 .你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化学用语教学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