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化工集团就收购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Pirelli)
达成了协议。

这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史上
最大级别的海外收购案。

中国的战略是投入巨额资金获取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实力,迅速成为世界竞争的主角。

自2000年代以后全面启动的中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已经进入新局面。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国化工启动高达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81亿元)
的大型收购的背后,
明确提出这个口号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意向
发挥了巨大影响。

中国化工虽然旗下拥有风神轮胎等轮胎企业,
但主要市场主要是中国。

在海外知名度较低,
处于劣势地位。

如果在发达国家拥有很高知名度的倍耐力被纳入旗下,
中国就有望扩大高性能轮胎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

而在进军新兴市场国家方面,
为世界性汽车赛事“F1”提供轮胎的倍耐力的
品牌号召力也将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此外,中国化工具有国家信誉这个后盾。

虽然收购资金的费用负担巨大,但作为国有企业,被认为将从国有银行以低利率获得资金。

此外,还可以通过公募和发债,以相比民营企业等更加有利的条件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对于倍耐力来说,规模的扩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被中国化工收购后,倍耐力的卡车和商用轮胎业务有望与中国化工旗下企业进行整合。

计划借此使产量翻番,提高价格竞争力。

而在销售方面,也将共同开拓中国市场,同时加快进入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的新兴市场国家。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将展开合作。

在日本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倍耐力在规模方面落后于欧
洲的竞争对手法国米其林和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

2014财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

虽然新兴市场的比率超过50%,但在整体销售额方面,与米其林具有3倍差距,与大陆集团(橡胶业务)存在2倍差距。

为了打开局面,去年曾接受俄罗斯国营石油企业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的间接出资。

“要成为赢得新兴市场的企业”,倍耐力首席执行官马可特隆凯蒂普罗维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显示出信心。

此前曾计划以欧洲仅次于德国和英国的第3大汽车市场俄罗斯为突破口加快追赶。

但是,由于美欧的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的新车销售急剧减少,倍耐力出现了明显误判。

同时,近年来韩国企业等对欧洲市场加强攻势,竞争环境日趋严峻。

在行业内部,竞争焦点甚至扩大至有助于提高燃效的技术开发和驾驶顾问服
务,这需要巨额资金。

倍耐力希望中国化工在财务方面提供支持,以东山再起。

倍耐力成立于1872年。

2014财年的销售额为60.18亿欧元,根据美国轮胎商业杂志的数据, 倍耐力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

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在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普罗维拉(编者注:倍耐力CEO)以及他的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公司和轮胎生产的领军企业”。

收购后将继续保留“倍耐力”品牌,并将留用倍耐力的约3.8万名员工。

在轮胎行业,1988年排名全球第三的日本普利司通投入3300亿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收购了美国凡士通,一举跃居全球首位。

中国化工打算通过此次收购,使其市场份额仅次于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及美国固特异等,为进军全球市场打下基础。

倍耐力因参加汽车赛“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等,拥有很高知名度,据悉在单价数千万日元的超高档车市场,市场份额占到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