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名人李鸿章】晚清重臣“李鸿章”(三)

【历史名人李鸿章】晚清重臣“李鸿章”(三)

晚清重臣“李鸿章”(三)
李鸿章所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不仅是当时设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军用工厂,也是如容闳所说的“机器母厂”。

从所有那些机械结构情况看,专用于军用生产的车间设备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车间设备是既可以为军用生产服务,也可以为广泛地制.造机械设备、工业、农业等各种民用器具服务,造了大量的机器。

据《江南制.造局记》1867年至1904年粗略统计,计有:制.造车床138台,刨床、钻床、开齿机、卷铁板机、汽锤、大锤机、砂轮机、绞螺丝机、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另外机器零件及工具110余万件。

可见制.造机器的数目不能算少。

它们既有自用者,亦有卖给或调给其他如天津、金陵等机器局者,售给一般民用工业厂家者亦不在少数。

1880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

北洋海军有两个根据地:威海卫军港停泊战舰,旅顺军港修理船只,各设提督衙门,保卫渤海口。

李鸿章聘用英国人琅威理、德国人式百龄担任训练海军的主要职务。

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利用海军衙门整顿海防的名义,4年间用巨款向英德两国订购舰船14艘,扩充北洋海军。

其中“定远”“镇远”两只铁甲舰,吨位均达7300多吨,威力居亚洲第一。

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舰队,12月17日成军,共有船舰25艘,官兵4000多人。

除定远、镇远(主力舰)外,还有经远、致远、靖远、来远、洛远、超勇、扬威七艘巡洋舰,其余为蚊子炮船(炮舰)、鱼雷艇、教练船、运输船等,舰船总吨位五万多吨,排名当时世界第四。

可见,李鸿章办洋务,规模不谓不大,气势不谓不盛,然而这一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竟然变成了过眼云烟,这当然是李鸿章的失败,但是却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失败。

李鸿章搞企业,有人弹劾;倡导商务,有人弹劾;修铁路、建电报,还是有人弹劾。

政坛上,就是有那么一帮人,整天什么事不干,专盯着干事的人找茬,还自命为“清流”。

费正清先生称他们是“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真是形象而绝妙的讽刺。

看看这帮战略家心中的小九九吧。

王伯恭(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所著的《蜷庐随笔》一书中记载的一段亲历:“甲午战前,翁同龢(著名的清流领袖)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去见翁同龢,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

我想翁同龢也是我的老师,他向来是器重我的。

但翁同龢听了我的劝说后,笑我是书生胆小。

我说:…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能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啊!‟翁同龢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正如火如荼,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我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今已知自己确实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希望呢?‟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革M口号”下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整治对手,惨白的事实似乎在嘲笑大众的智慧。

再看看历史上最奇特的用马来拉的铁路吧。

早在1876年开平矿务局成立之时,其总办唐枢就提出“开煤必须修筑铁路”的主张,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立即奏请清廷予以批准。

但当时守旧势力相当强大,反对修筑铁路的呼声甚嚣尘上。

当李鸿章的奏章呈上之后,朝中顽固派大臣群起反对,甚至对李鸿章进行人身攻击,无论如何也不让清廷批准。

但随着采煤业的发展,煤炭外运越来越成为最大的难题。

面对这种局面,李鸿章巧妙地运用他的地位和声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了“先斩后奏”的策略,授意开平矿务局,暂不要惊动清廷,由矿务局出钱,先修建从唐山至胥各庄一段铁路。

一年之后,李鸿章才又具专折向清廷婉转奏请此事,并得到了允准。

至1881年,这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然而,由于清廷在谕旨中明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