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
2017年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
结合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掌握,具体包括证人、鉴定人出 庭作证的条件,拒不出庭作证的 法律后果、证人保护和证人补助 等。 (参见表-52)
十三、完善法庭辩论规则,确保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法 庭辩论应当围绕定罪、量刑分别进行,对被告人认罪的案 结合法庭辩论掌握(参见表-98) 件, 主要围绕量刑进行。 法庭应当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 依法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论辩护权。 1 、结合宣判制度掌握(参见表 -98) 。 2 、本条强调裁判结果形成于法 ★★★十四、完善当庭宣判制度,确保裁判结果形成在法 庭。 庭。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除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 3、刑事速裁程序,是指在遵循刑 外,一律当庭宣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应当当 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适 庭宣判;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逐步提高当庭宣判率。 用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 规范定期宣判制度。 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 没有争议的轻微刑事案件,简化 诉讼流程的一种快速办案程序。 十五、 严格依法裁判。 人民法院经审理, 对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 重申刑诉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有罪判决。依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 结合法院的裁判方式掌握(参见 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按照疑 表-98) 。 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十六、 完善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活动和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 机制。建立健全对强制措施的监督机制。加强人民检察院 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 规范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 用。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抗诉工作,保证刑事抗诉的及时性、准 确性和全面性。 结合“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 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掌握(参 见表-16) ,特别注意逮捕后的羁 押必要性审查(参见表-64) 、二 审抗诉和再审抗诉的区别(参见 表-118)等相关知识点。
八、进一步完善公诉机制,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 民检察院承担。对被告人不认罪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强化 结合证明责任掌握 (参见表-56) 。 庭前准备和当庭讯问、举证、质证。 1、结合不起诉制度掌握(参见表 -87) 。 ★★★九、完善不起诉制度,对未达到法定证明标准的案 2、注意《高检规则》中关于撤回 件, 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防止事实不清、 起诉的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参见 证据不足的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完善撤回起诉制度,规范 表-88) 。 撤回起诉的条件和程序。 3、完善补充侦查、不起诉制度和 撤回起诉程序,意在加强检察机 关审前把关和发挥过滤功能。 ★★★十、完善庭前会议程序,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 1 、结合庭前会议掌握(参见表 件,健全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听取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 -97) 。 据排除等方面的意见。 2、 证据展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
重申刑诉法的基本原则
1、 注意结合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 和体现(参见表-46) 、证明标准 (尤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 实、 充分) 、 证明对象 (参见表-57、 55)来理解。 2、 本条的第 2 款突出体现了侦查、 起诉和审判这三者要以审判为中 心。 注意结合检查、搜查、辨认、指 认、技术侦查、鉴定等侦查手段 和见证人制度来掌握。 (如现行 《公安部规定》和《高检规则》 都规定:必要时对辨认过程进行 录音、录像。 )
2
前或在审判进行中相互交换证据 材料和信息的一种制度。 十一、规范法庭调查程序,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 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证明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 罪重的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依法保障控辩双方的 质证权利。对定罪量刑的证据,控辩双方存在争议的,应 当单独质证;对庭前会议中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证据,可 以简化举证、质证。 十二、完善对证人、鉴定人的法庭质证规则。落实证人、 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高出庭作证率。公诉 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健全证人保护工作机制, 对因作证面临人身安全等危险 的人员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建立证人、鉴定人等作证补助 专项经费划拨机制。完善强制证人到庭制度。 1 、结合法庭调查掌握(参见表 -98) 。 2、本条强调庭审的实质化,确保 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 查明在法庭。
2017 年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 补充讲义
杨 雄
(新浪微博@刑诉杨雄 网址 /yangxiongbnu)
一、 五机关 《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新
增)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出的背景: 针对冤假错案背后暴露出的有罪推定等错误司法理念、关键性诉讼制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侦查、起诉、审判等职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若干改革举措。 (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1、强调在侦查、起诉和审判三者关系中,审判是中心。侦查机关的侦查、检察院的起诉都应 当按照法院裁判的要求和标准。 2、强调庭审的实质化。做到“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控辩意见发 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 注意:下述条文中出现“建立健全” 、 “探索建立” 、 “完善”意味着有些制度我国刑诉法已经 有规定,但是有的还未规定。 条文 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 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 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 受刑事追究。 ★★★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裁判要求,没有证据 不得认定犯罪事实。侦查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提起 公诉, 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 都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 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 认定证据,依法作出裁判。 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对于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 实,应当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对于量刑证据存疑 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三、建立健全符合裁判要求、适应各类案件特点的证据收 集指引。探索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检查、搜查、辨认、指 认等过程录音录像制度。 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移送、 审查、 法庭调查和使用规则以及庭外核实程序。 统一司法鉴定标 准和程序。完善见证人制度。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 1、 注意将本条第 2 款结合非法证 据。 据排除的范围掌握 (参见表-47) 。 侦查机关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 2、 本条第 3 款能体现最佳证据规
1
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侦 则(针对书证) (参见表-54) 。 查机关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 法公正,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依法予以排 除。 对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一般应当提取原物、原件, 确保证据的真实性。需要鉴定的,应当及时送检。证据之 间有矛盾的,应当及时查证。所有证据应当妥善保管,随 案移送。 ★★★五、完善讯问制度,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任何 人证实自己有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规范的讯问 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 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讯问过程全程 同步录音录像, 逐步实行对所有案件的讯问过程全程同步 录音录像。 探索建立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 制度。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的重 大案件,由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询问犯罪嫌疑 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并同步录音 录像。经核查,确有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的,侦查机 关应当及时排除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 审查起诉的根据。 六、在案件侦查终结前,犯罪嫌疑人提出无罪或者罪轻的 辩解, 辩护律师提出犯罪嫌疑人无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 事责任的意见,侦查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核实。 ★★★七、完善补充侦查制度。进一步明确退回补充侦查 的条件,建立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 明确补充侦查方向、标准和要求。规范补充侦查行为,对 于确实无法查明的事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书 面向人民检察院说明理由。对于二次退回补充侦查后,仍 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1、 本条第 1 款重申了刑诉法对侦 查讯问制度的规定 (参见表-74) 。 尤其注意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 音录像制度。 2、本条第 2 款特别提到“探索建 立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 法性进行核查制度” , 这是检察院 的法律监督权的体现,在侦查阶 段及时发现非法取证,排除非法 证据。 结合刑诉法第 159 条的规定掌握, 该条规定:在案件侦查终结前, 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侦查机关 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1、 结合补充侦查和证据不足不起 诉制度掌握。 2、本条特别提到“建立人民检察 院 退 回 补 充侦 查 引导 和说 理 机 制” 。
十七、健全当事人、辩护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 结合“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 制度。 利原则” (参见表-18)和“辩护 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 与代理”一章掌握。
3
辩论辩护权、申请权、申诉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 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 机关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 依法保障辩护人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 辩论辩护等权利,完善便利辩护人参与诉讼的工作机制。 十八、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 结合辩护人的诉讼义务掌握(参 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对 见表-39) 。 于实施上述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九、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 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遵守法庭纪律。对扰乱 结合“对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 法庭秩序、危及法庭安全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构 (参见表-101)掌握。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法律援助机构 在看守所、人民法院派驻值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提供法律帮助。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健全依申请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办 案机关通知辩护工作机制。 对未履行通知或者指派辩护职 责的办案人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二十一、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完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对案件事实 清楚、证据充分的轻微刑事案件,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或者普 通程序简化审理。 1、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主要为没有 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 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 程序选择、 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法律帮助。 2、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与辩护律师 的地位和权利有区别。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强调实体上 从宽、程序上从简。 2 、结合简易程序掌握(参见表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