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 (25张PPT)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 (25张PPT)


气候直接参与
土壤的物理、化学、 生物过程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资料三: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 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生 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 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随着苔藓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 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 的土壤上逐渐生长起来,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地形决定土壤厚度
时间促使土壤成熟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资料五: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 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 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 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 稻须根的发展。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 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 活动一:观察土壤
猜想
观察方法
现象
结论
土壤中有生物
肉眼或用放大镜
有蚯蚓、苔藓等
土壤中有生物
土壤中有水分
利用酒精灯加热 上方玻璃板有水珠
土壤中有水分
土壤中有空气
将土壤溶解水中
水中有气泡
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中有有机质 利用酒精灯灼烧 土壤变黑,有特殊气体 土壤中有有机物(腐殖质)
土壤中有矿物质
加热后土壤在水中溶 解过滤,蒸发滤液
成土母质是基础
决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资料二: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常 情况下,温度每增加 10 ℃,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 倍。温度从 0 ℃增加 到 50 ℃,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 7 倍。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 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降水和风对 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土地, 孕育生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5.2土壤的形成
活动一:土壤放大镜——观察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活动二:土壤显微镜——探究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活动三:土壤望远镜——我们如何行动
. 活动一: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得到固体物质
土壤中有矿物质
结论:土壤是由固态(矿物质和有机质)、液态(水)、气态 (空气)物质组成。
. 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 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固体 部分质量的95%左右 有机质(腐殖质) 主要指动植物死亡 后的残体、人工施用的有机肥,经微生 物分解后形成,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 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水 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包含许多溶解物质
切实保护耕地。”
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大地母亲!
本节知识思维导图
土壤形成的过程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 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母质
土壤现状
气候

生物 地形
土 因
土壤概念
时间

人为
土壤剖面
砂土、壤土、黏土的性状

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我国典型土壤的 水平分布规律
有机质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猜想: 生物?水?空气? 有机质?矿物质?
. 活动一:观察土壤
趣味实验1 实验器材:含有较多腐殖质的新鲜土壤样品、放大镜、烧杯、 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玻璃片
实验要求: (1)观察新鲜土壤样品的基本情况并记录。 (2)观察土壤在水中溶解时、溶解后的情况并记录。 (3)观察土壤在蒸发皿中灼烧时、灼烧后的情况并 记录。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
资料五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资料一: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 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 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 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 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活动二:土壤的 分布规律
类型 黑土
我国几种典型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分布地区
特点
东北平原
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红壤 紫色土 水稻土
江南陵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 土质黏重
四川盆地
土壤肥力好,富含各种盐类以及多种微 量元素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
生物是主导
增加土壤肥力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资料四: 地形和时间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地形对 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 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 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
含量低,色泽较 淡。
耕作层
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犁底层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 质层为疏松的 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自然土层
. 活动三:我们如何行动
我们身边土壤的现状 资料六:来源:2019-06-28经济日报
每年减产稻谷1200多亿公斤
按照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 1公斤口粮
我国水土流失 问题仍然严峻。
每年少养活3.亿多人
. 活动三:我们如何行动
我们身边土壤的现状
水土流失 不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沙漠化 土地次生盐碱化
土壤污染 乱占耕地
……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 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
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
空气 由大气层进入以及土壤内生命活动产生
理想土壤组成示意图
. 活动一:观察土壤
趣味实验2
黏土
壤土
砂土
. 活动一:观察土壤
土壤的性状
适宜作物
砂土
质地疏松,易于耕作 蓄水能力弱,易干旱
透气、透水性能好 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少 花生、薯类等
保肥能力差,易流失
壤土
不太黏也不太疏松,便于耕作
透气、透水、保水、保肥较好, 是较为理想的农业土壤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土壤发育的方向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影响土壤形成因素关系图
母质
人为 改 变
气候 基

直 接


向 土壤 与



时间
厚 度

生物
地形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请你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生物 风化
侵蚀
搬运 时间
基岩
气候
堆积
成熟土壤
人为
. 活动二:土壤的 分布规律
看一看、找一找: 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质含量丰富,较肥沃,耕作层呈深灰色,
台湾西部平原
锈色条纹多
. 活动二:土壤的 分布规律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 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腐 殖 质 减 少 , 颜 色 变 浅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 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耕层作土壤剖面
4.1亿亩耕地
6月28日,水利部发布了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显示,2018年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含港澳台)的28.6%。与
2011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km2,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减幅
为7.2%。
按照粮食亩产300公斤
(1977—2017亩产均值)
适宜多种作物
黏土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耕作困难 透气、透水性能差 保水、保肥能力强
水稻等
五色土: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 活动二:探究土壤形成 小组活动——奇迹大揭秘
阅读学案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说出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请你谈一谈这些因素与土壤的形成具有怎么的相互作用。 3.请你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衷心感谢您的观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