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剧本会出现的问题一、微电影剧本格式不规范格式不规范是新手作品常出现的问题,很多人甚至搞不清剧本跟小说的写法到底有什么不同。
微电影剧本怎么写、如何写好微电影剧本是一部优秀微电影成功的关键,爱微网()藉此推出微电影剧本作基础教程。
微电影本并没有一个标准格式,但仍存在被广泛认可的格式。
其中认可程度最高的规范格式是(以某微电影本《混混》开场为例)):1、商业步行街,日,外行人三三两两地穿梭着。
马小帅慢腾腾地走着,不时东张西望。
对面漂亮的女孩甲走过来,马小帅迎上去。
马小帅:(压低声音,一本正经地)小姐……女孩甲下意识地往旁边让了让,没吭声。
马小帅:请问你妈单身吗?二、人物的言谈举止不符合人物性格及身份我们知道,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说出的话是不一样的,但很多微电影本都忽略了这一点。
在这些作品中,或者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操着相同的口头禅、有着相同的语气(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口头禅和语气),或者农村人说出的话文绉绉的像知识分子,或者孩子说的是大人话,等等。
在设置人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了解他们,我们要明确地知道他们的身份、性格,同时要清楚这种身份、这种性格的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做事的,并在剧本中一丝不苟地体现这一点。
如果你要给他们一个口头禅、一个小动作也不要紧,但一个口头禅、一个小动作最好只给一个人物,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个性,当然,为营造喜剧效果而进行的设置则不受此限。
三、微电影对白不够生活化、口语化微电影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文艺作品,这就要求人物对白要口语化、生活化(古装剧除外),换言之,就是要求剧中人物说出的话要像我们生活中说话一样。
关于这一点,常犯的错误是对白文学化,或者句子很长。
这样的对白呈现出来的常常是文学人物,而不是生活中的人物。
在构思人物对白时,微电影编剧要常问自己:生活中,我会这么说话吗?如果不会,那就应该改掉。
例如:“这事有点不妥,会给我爸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句对白就不够口语,如果你换成“不太好,对我爸影响不好。
”这就是生活中的语言。
对白中有些句子尽管不是文学语言,但句子太长,也不行。
长句子很容易让人觉得拗口,影响演员发挥,也会影响观众的理解。
四、微电影剧本无法用于实际拍摄微电影剧本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拍摄,所以你写出的剧本必须是可以拍摄的(换言之,必须是演员能表现出来的),如果写出的东西无法拍摄,那么就不合规范。
举例说明:“老张五十多岁,人很善良”。
这句话中“五十多岁”可以用镜头表现,但“人很善良”却无法拍出来,你必须通过他的处事去体现。
“小李抿着嘴,美得像三月的桃花。
”这句话中,“美得像三月的桃花”是拍不出来的。
“老马心里骂了句娘,转身离去。
”这句话中“心里骂了句娘”没法拍,如果你一定要让老马骂娘,可以让他小声骂,这样观众才能听到。
“二十分钟后,他们抵达山河村。
”其中的“二十分钟后”也必须换成一种可拍摄的镜头语言(如果时间概念不是必须的,“二十分钟后”可以删除)。
五、细节描写不够细节描写是体现人物内心及性格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检阅微电影编剧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很多微电影编剧没有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意识。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电视台的栏目剧中演一个40多岁、很迂腐的男主人公。
有一场戏是吃饭的时候跟老婆意见不合,老婆一怒之下把我的筷子和没吃完的饭收走了。
在表演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表现人物的细节:等老婆把饭端走以后,我愤愤地扭头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然后转过头,猛地用手从盘子里抓了一把土豆丝塞进嘴里,又扭头看着老婆,示威一样地大口嚼起来。
这个细节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对老婆敢怒不敢言的形象,但这是演员的创作,如果微电影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能多构思一些这样的细节,人物就会非常生动。
六、忽略人物肢体语言表达很多微电影编剧只会用对白去表达人物,却忽略了肢体语言(包括人物表情)的巨大作用。
影视作品是一种影像艺术,如果可以不用对白,那么你就尽量不要用。
肢体语言的内涵及表现力远比对白要强大得多。
不仅如此,在很多时候,对白反而会大大削弱人物内心情绪的表达。
我们假设一个情境:男主人公要远行,他的女友为他送行。
在最后分别时刻,女主人公紧紧抓着男友的手,泪流满面,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说不出,要比她对男友说一句“我会想你的,你要早点回来”的表现力更加深刻。
七、不注意平衡很多微电影编剧都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灵感的时候写起来收不住笔,因而那场就显得比较臃肿,而当没有灵感的时候笔下无物,于是绞尽脑汁写了点东西,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这种情况造成了剧本的一种不平衡:场与场之间的不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场与场之间的平衡并不是要求每一场的长度都差不多(场的长度是根据剧情来定的),而是要求该长的长,该短的短,微电影编剧要懂得控制。
除此之外,剧本中经常出现的几种不平衡现象有以下几种:风格的不平衡。
比如一个喜剧剧本,前面一直很搞笑,突然有很长一段(或者是电视连续剧的一集剧本)没有笑料了,这就是风格的平衡把握的不够好。
本人的《混混》也存在这个问题,前半部分喜剧成分很足,但后半部分笑料相对就显得少了很多。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戏份的不平衡。
如剧本中很长的篇幅内找不到主要人物了。
矛盾冲突设置的平衡。
如果你的电视连续剧剧本有的剧集冲突很多,悬念很足,但有几集连续的很平淡,几乎没什么悬念,那就是矛盾冲突设置的不够平衡,应该将冲突进行相对均匀的设置,不要太偏。
八、多余的元素有些微电影编剧喜欢在剧本中表现自己的“全能知觉”,比如加入一些诸如“音乐起”、“音乐止”、“高机位”、“特写”、“镜头推”等不必要的元素。
影视是一个典型的团队艺术,她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共同完成一个最终的作品,每个角色各司其职,有着自己明确的工作内容。
微电影编剧的任务是给导演、演员写出一个可供拍摄的精彩的故事蓝本,至于音乐、镜头等方面的工作会有其他专门的人去完成。
如上所述,即使你标出了什么地方启用音乐,什么地方用什么镜头,最后也几乎不会被采用——除非你在这方面确实很有建树。
----------------------------------------------------------------------------------------------------------------------剧本创作,该怎么样写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
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
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
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
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
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
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
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 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 Y,再拍SALL 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 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 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把BILL和SALL 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 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 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 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 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
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标明摄象机的关系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二剧本写作入门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剧本写作课程时所得到的体会。
记得当年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今天,身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剧本理论知识,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