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总线课程总结

现场总线课程总结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总结(常州)
在现场总线中数据传输分为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并行传输速度快、无需同 步但通道多、成本高、设备复杂且距离短。而串行传输与之相反,串行传输仅有 一个通道。串行传输易于实现而应用广泛。
单工、半双工、双工的区别(如下图)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必然存在传输损伤:衰减和衰减失真、延时失真、噪声 等。
传输媒体是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位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分为有 线和无线。有线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及光缆;无线媒体提供主要包括空气、 海水、外层空间等,不引导传播方向。
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一般要对信号进行编码。 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编码一般采用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 移键控(PSK)。 数字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一般采用不归零电平编码、不归零一制、曼彻斯特编 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一般采用调幅、调频、调相。 数字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一般要采样、量化、编码。如 PCM 编码。 差错检测与校正中常用的检验码奇偶检验码和循环冗余码。差错控制则通常 采用反馈重发(ARQ)的办法来纠正。反馈重发纠错的实现方法有两种:停止等 待方式、连续工作方式。连续工作方式又分:拉回重发和选择重发。 频分复用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而时分复用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时分复用
现场总线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菊花链型。
(四) 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集中控制型受控访问方法:轮叫探询和传递探询。 随机访问:纯 ALOHA、时隙 ALOHA、预约 ALOH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五) 输入输出位传输现场总线 主要应用对象是具有开关量特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传感器可以是各种 原理的位置接近开关及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开关等,执行器可以是各种开关 阀,声、光报警器,也可以是继电器、接触器等低压开关电器。 (1)CAN 总线体系结构及协议 采用面向报文的优先级控制方式,用标识符定义静态的报文优先权;采用短 帧格式,总线上的报文以不同的固定报文格式发送,但长度受限;非破坏性的总 线仲裁多主系统。总线空闲时,任何节点都可以开始传送 ,优先级较低的节点 会主动退出发 ,而具优先级高的节点可以最终获得总线访问 ,不受影响地继续 传输数据;通信服务简便,阻隔期短;错误检测和错误处理机制先进。为了获得 最安全的数据发 ,CAN 的每一个节点均设有错误检测、错误标定及错误自检等 措施;整个系统范围内保持数据一致;延迟时间短,出错恢复快;总线驱动电路 决定总线可接节点数,目前可达 110 个;通信距离与通信速率有关。最低 40m, 相应的通信速率是 1Mbps;最远可达 10km,相应的通信速率在 5kbps 以下。 (2)CAN 总线体系结构(如下图)
现场总线的特点:开放性、互可操作性与互换性、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 自治性、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可靠性、信息一致 性、经济性、易于安装维护。
现场总线与计算机网络区别:实时性(现场总线要求时延较小)、环境适应 性和安全性、额外开销、逻信模型如下图:
(一)概述 现场总线的发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 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的工作模式:工作站——现场总线智能仪表”二层结构,成本低、 可靠性高,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如下图)
现场总线作为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的、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 备连接成网络系统,并通过组态进一步成为控制系统,实现基本控制、补偿计算、 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以及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总结(常州)
CAN 的体系结构中只定义了 ISO/OSI 模型的最低两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 层。
CAN 系统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报文帧格式,分别为数据帧、远程帧、出错 帧和超载帧。
CAN 帧的位流采用非归零码(NRZ),在整个位时间内维持有效电平,要么为 显性,要么为隐性。其缺点是:在连续数值相同的位较多时,没有用于各个网络 节点同步的边沿。
(2)RTU 模式(如下图)
当控制器设为在 Modbus 网络上以 RTU(远程终端单元)模式通信,在消息 中的每个 8Bit 字节包含两个 4Bit 的十六进制字符。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在 同样的波特率下,可比 ASCII 方式传送更多的数据。
通过半学期的现场总线的学习结合 ModBus 的课设设计让我认识到现场总线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极其广泛。特别在自动化领域。为此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 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学会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
现场总线 学习总结
专业 学号 姓名 授课班号 教师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总结(常州)
目前测量与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的高度发展。 而且自动化领域在设备制造、控制方式、系统集成、系统维护等方面发生了深刻 的变革,并直接导致了现场总线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场总线的发展推动 了一系列工业的发展。
CAN 的总线访问控制采用了由 CSMA/CD 发展而来的 CSMA/CA(载波监听多 路访问/冲突避免)方法。对总线状态进行检测(载波监听),只要一定时间内总 线未被占用,就可以发送报文。当许多节点一起开始发送时,只有发送具有最高 优先权帧的节点变为总线主站。
(六)ModBus 控制器能设置为两种传输模式(ASCII 或 RTU)中的任何一种在标准的 Modbus 网络通信。用户选择想要的模式,包括串口通信参数(波特率、校验方式等), 在配置每个控制器的时候,在一个 Modbus 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选择相同的 传输模式和串口参数。 (1)ASCII 模式(如下图)
当控制器在 Modbus 网络上以 ASCII 模式通信,在消息中的每个 8Bit 字节都 作为两个 ASCII 字符发送。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字符发送的时间间隔可达到 1 秒而不产生错误。
消息中的每个 ASCII 字符都是一个十六进制字符组成(十六进制,ASCII 字符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总结(常州) 0...9,A...F)。
现场总线的定义: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 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的数字数据通信链路,它沟通了生产过程领域的基本控 制设备(现场设备)之间以及更高层次自动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设备(车间级 设备)之间的联系。现场总线一般应被看作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或一个网络系 统,它应用于现场测量和控制目的。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总结(常州) 在技术上比较复杂,但却有许多优点。比如,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而且通过 逐级再生整形,可以避免干扰的积累;数字信号比较容易实现自动转换、集成化 等。计算机通信中广泛采用复用技术。
(三)现场总线体系机构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的局域网,参考了 OSI 和 IEEE802,现场总线一 般只使用 ISO/OSI 参考模型中的第 1、2、7 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现场总线通信模型中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底层协议、上层协议和行规。 (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