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本科选修课《方言学》讲稿戴伟2011年2月参考文章和书目:方言总论:1、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2、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1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修订本)》,语文出版社,20055、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6、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四川方言:1、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上下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9月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二)。
1940年冬季,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因抗日战争迁移到四川省南溪县的乡镇李庄。
〕(现属宜宾市)。
这年秋季开始的四川方言调查是该所的第八次方言调查,共查182处,以县为单位共134县。
这次调查参加工作的有丁声树(51点)、董同龢(45点)、周法高(20点)、杨时逢(9点)、刘念和(3点),另外杨、丁合作调查2点。
2、四川方言调查工作指导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专号),1960年第3期。
3、曾晓渝《重庆方言词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论文)《方言》,1985、6目录绪论:一、方言二、方言学三、汉语方言研究四、关于方言的语言政策第一章国际音标第二章音韵学常识第一节音韵学概述,音韵学与方言语音的联系第二节中古音一、206韵,106韵,韵书,韵图,切韵音系二、传统36字母,切韵音系声母三、声调第三节上古音第四节北音系统,《中原音韵》第五节等韵学常识第六节反切第三章汉语方言概况第一节汉语和汉语方言第二节汉语方言分区第三节西南方言第四节四川方言第五节重庆市的方言分布状况第四章方言调查第一节方言语音调查第二节方言词汇调查第三节方言语法调查第四节方言研究的发展方向实践环节:方言调查绪论一、方言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一个是自然环境,包括坐标和方位,气候和灾难等;一个是社会环境,即人类的相处和适应关系。
而结合这二者的,就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那就是语言。
人类从产生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是这样的。
方言(dialect)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
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
语言刚刚产生,分化和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
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人类对语言有一种天生的信仰和崇拜,以及恐怖。
人类要生存,必须首先得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了。
所以,天文、地理、占星、堪舆、咒语等等,就和最初的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
方言其实就是最早的语言,它对人类的教育、对自身的保护和认同,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了。
方言是语言的异体形式,它可以按两个方面的标准来区分:一、按地域标准来划分的的异体是地域方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方话,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方言。
它向下还可以划分为更小一些的次方言和土语。
二、按社会标准划分的异体称为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雅言、俗语等不同层次。
现在的语言学家一般把这个层面的方言叫做社会方言,放在社会语言学的范围里。
我们这门课讲的方言是指地域方言。
要真正说清楚方言,必须从它的对立面来说,方言的对立面就是共同语,又叫民族共同语,或者叫标准语。
标准语是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形式。
民族共同语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没有哪个地方、哪个民族一开始就有共同语,共同语都是在某地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随着某地的人群形成民族,他们使用的语言(实际上就是方言),会逐渐变成民族共同语。
这个共同语并不是绝对纯粹、处处一致的,但它总有个主流的方面,这个主流方面客观上就成了标准形式。
同时,为了使她发挥共同语的应有作用,往往进一步将它规范化。
就拿英语来说,英语是由盎格鲁-撒克逊结合好几种外来成分形成的,但是因为伦敦、牛津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而使该地的方言成了标准英语。
长期以来,它不仅是英国的标准,也逐渐成为世界英语的标准。
随着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式微,标准英语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现在,除了美国英语以外,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国家,都有它们的定型英语。
不少语言学家提出,要放弃标准英语的概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很早就提出过这一主张。
他曾经嘲讽地说:哪有什么标准?伦敦上层阶级所说的话是标准吗?美国现在有通用的美国英语(现在已经有人夸张地称为“美语”了),但是这个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并不排斥各地的异体。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其现代形式的标准语就是普通话。
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措施。
普通话被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汉语方言,方言会在一定的区域和场合得到实际运用。
苏联影响时期,我们还有一个“标准语”的概念是指“文学语言”(literary language),所谓文学语言,并不一定只是使用于文学作品,所以实际上可以翻译为“文语”,按这个词义,大体上是经过加工或选择的,为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雅言”吧,它是超方言的共同语的另一种形式。
其实,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的周王朝时期,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
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书面文学语言传统的建立和巩固而出现的。
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就是方言。
所以方言和标准语(文学语言)在人们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
十九世纪以来,语言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建立了语言发展的历史系统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世界上的语言被语言学家们分出了不同的语系、语支、语族和语种。
语言的发展是不断的分化和整合的过程,有时一种是主导而另一种是潜流;有时两种作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互为消长或者彼此平衡;有时在分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语言;有时却形成的是不同的方言。
西方语言学家区分语言和方言,以彼此之间能否听得懂为标志,这是有缺陷的。
到底是新的语言还是方言,不能光看是否听得懂,还要看其内在的联系。
比如,汉语方言相差很大,闽、粤、吴等方言,基本上是听不懂的,但是它并没有形成新的语言分支。
汉语有些方言之间的语音差距比法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差距还要大,但是正是由于古代的文言文和现代的书面语之间的统一性,使得我们汉语方言尽管在耳朵里如此地听不懂,也没有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汉语的发展有几个突出特点:一、书面语言的高度统一,在这方面来说,可以说汉语书面语没有方言,古代和现代均如此;二、书面语言和口语的严重脱节,方言是在口语中得到体现的。
广州话听不懂,但《南方日报》完全看得懂。
三、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形成了第三个特点:汉语的方言口语平行地、辐射式地各自发展,但是在书面语上,各个方言被共同语书面语形式牢牢拴住,根本形不成书面语方言。
古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严重脱节,使得保留古音成分比较多的汉语方言(如闽南话)读书音和口语音形成了两套系统,读书音接近共同语,接近现代语音,口语音则保持着旧有的古代系统的读音。
这就是汉语方言研究中常提到的“文白异读”。
文读,是指读书音,白读,是指说话音。
奇怪的是,跟南方话的“文白异读”刚好相反,北方话的“文白异读”却是读书音(文读)接近古音,而说话音(白读)接近普通话。
一个方言内部有时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次方言。
次方言往往又是一个土语群。
我们习惯上管一个小小地点的方言叫做土语,如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的话。
有时,一个邻镇、邻村之间的话也有差别,一条河,一条路,一根田坎都有可能区别出不同的话来。
所以,我们还不得不使用方言、次方言、土语、次土语等概念,有些语言学家力求术语简单,认为就一个“方言”的术语就够了,但是,在综合比较时会觉得不太方便。
划分方言或土语应该以语言特点的差异为依据,不应该以听不听得懂为依据,也不能完全以地名来定方言。
比如,客家方言就不是以地名来定的。
二、方言学方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其任务是研究不同地域的语言的内部差异。
“方言”这个词在中国产生很早,西汉末年,扬雄搜集了当时各地的口头词语,编撰了一部方言比较词汇专书《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人都简称为《方言》)。
这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语言内部词汇差异的专著。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科学意义上的方言学。
科学意义上的方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支,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学者Georg Wenker(1852-1911)对德国国内各地德语方言的一些差异所做的调查,他绘制了6幅德国方言地图。
紧接着,瑞士人Jules Gilliéron(1854-1926)对法国及邻近的法语区进行了法语内部差异的调查,绘制了法国方言地图。
在这两个人的工作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方言地理学的传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美国学者W·拉博夫对美国麻省马萨葡萄园岛上的居民以及纽约市部分居民所说的英语中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这两次调查基础上,逐步确立了社会方言学的传统。
方言地理学和社会方言学虽然有很多差别,但是却能互相补充。
社会方言学需要方言地理学的初步调查,同时,社会方言学又能找到方言地理学无法发现的细微差异。
所以,这两种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配合和结合。
另外,方言学还要从一些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人文学、社会学、文学等吸取更多更新的相关成果,以便更好地解释语言内部差异的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方言学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描写出各个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现状,也就是方言本身的调查,搜集丰富的、精确的材料,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方言和标准语的比较,找出两者语音的对应,找出两者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异同,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共同语服务,为共同语的教育和推广服务。
至于某个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对比研究,也属于这一性质。
二、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方言理论,方言的产生和起源,方言和共同语的发展历史,把方言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作比较,揭示这一语言的分化和发展变化过程等等。
方言研究担负着为普通语言学创造经验和材料的任务,担负着为普通语言学建立基础理论的任务。
三、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方言和地域人文历史风俗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发展中方言的地位及其利用等。
方言和方言现象不是孤立的。
对方言的探讨可以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重新发掘和认识提高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