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相关问题
摘要:福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是闽方言的重要一支。
作为“闽都”的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
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一直都很具代表性,本文将从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研究状况来进行概述。
关键字:福州;方言;声母;声母音变
正文
福州方言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
除闽东地区外闽中、闽北还有不少人说福州话。
福州方言的基础应该是古闽越族的语言,此外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近300 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字音声母
根据以往发表的资料循《戚林八音》的传统福州话属于闽语十五声系统,连同零声母共有十五个声母分别为
(一)n、l的分和
传统来讲福州话声母系统应该有十五个声母,但是现在在福州市区及闽侯、长乐、连江三个郊县绝大多数人已不辨n、l,大多数人只有“n”没有“l”。
因此现在研究者有两种处理方法,或照顾传统,仍分立两个声母,再附上对现状的文字说明,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合并为一个声母,再附上对其历史来源的文字说明。
声母[n l]在(戚林八音》中分别属于日母和柳母。
现在大多数人不分,[n l]无辨字作用,依今福州大多数人的读音,凡是标注[n]声母的音节都可读作[l]声母,反之也成立,文中不再说明。
[n l]在鼻音韵尾后面一定都是n],[1]词典正文直接注[n]。
声母[h]是一个喉清擦音,发音部位略前,但不到舌根清擦音[x]。
[Ø]表示没有声母,没有声母在计算上也应该看作一个声母,叫做零声母。
连读时第一个字的声母一律不变,后字声母变化。
连读音变中出现两个新的声母〔ȠƷ〕〔Ʒ〕
(二)其他声母的发音特征
1、舌尖前音声母[ʦ-][ʦʰ-][s-]与齐齿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时发生颚化,但是颚化的程度因人而异。
鄂化程度高的实际上已接近舌面前音,但也有人仍然为舌尖音。
由于不构成音位上的区别,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各种自由变体的存在。
2、[x-]的具体发音部位与所拼合的韵母相关,拼前高元音开头的韵母时,部位前移到舌面中部;与后低元音相拼时,是一个小舌音或喉音。
3、零声母字发单音字母音时或处在连续语段的开头时,前面有一个轻微的喉塞音,但不构成音位的区别。
二、声母的类化
(一)声母类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声母类化现象的出现年限未曾有确切考证。
由于无论是福州话方言最早的韵书《戚
林八音》,还是1870年美国传教士R.5.Maclay和c.c,Baldwin合编的《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都只能窥得较早期的福州话单字音系统,而无从知晓当时当地语流音变的有无。
陶焕民(1930)采用国际音标揭示福州方言声母类化规律,可谓开历史先河。
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之前,声母类化已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而且音变规律已相当成系统。
李如龙认为汉语方音演变在单字和连音系统上存在时间先后,“汉语方音的演变早期都是字音的变读,包括音值的递变、音类的分合、字音异读的增减。
至于各种连音变读则是后起的演变,拿连音变读最复杂的福州话说,变调和变声(声母类化)是近百年间才发生的变化,最近数十年,福州话的连音变读还处于调整之中。
”(李如龙2001:82)若能以此为参照,声母类化的上限可推至单字音变时期。
(二)声母类化的规律如下表
福州话的韵母系统保持了.《切韵》音系的韵母阴、阳、入三分的格局。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阳声韵以舌根鼻辅音〔-ŋ〕收尾,入声韵现在都以喉塞音〔-ƺ〕收尾。
声母类化表现为语流音变的顺同化作用,连续上字的收尾音部分同化或完全同化下字声母。
可见是上字的收尾音对下学声母发生影响。
语流音变的结果是在连续的小语段合并了同部位的辅音音位。
(三)声母类化体现的音变阶段性
目前关于福州话声母类化的几次讨论,音值描写上的分歧,及关于历史音变的猜测,多集中在塞擦音ts、tsʰ。
从共时平面看,福州方言内部各地声母类化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
就塞擦音、擦音在开尾韵及鼻尾韵后的音变情形甚是纷繁。
而就某一方言内部,不同年龄层次,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交际时间,也存在无意识的变异。
“福州话的连音变读还处于调整之中”,实则是音变阶段性的表现。
在类化的音变阶段声母音色表现为:类化产生的辅音发音都是很松的、含混的,都是原声母的同部位浊化音。
变化不涉及发音部位。
“ʦ、ʦ‘”两个塞擦音声母拚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时发生策化,颖化的程度因人而异。
其典型的舞化变体可以记为[ ʨˎʨˎ]。
这两个声母在阴声韵后类化为〔z〕,在阳声韵后类化为〔nz〕,与齐撮呼韵母相拚时的典型颖化变体分别为〔ȥ〕〔ņȥ〕。
双唇音[p]、[pʰ]跟在阴声韵字后面,变成[ß];跟在阳声韵字后面,变为[m]。
舌尖音[t]、[th]、[s]变为[l],跟在阳声韵后面变为[n]。
下字原声母为舌根音[k]、[kh]、[x],连续上字是阴声韵时,下字声母脱落。
连续上字是阳声韵时,就直接同化为舌根
鼻音。
零声母音节发单字音节时前头有个轻微的喉塞音,作为连续下字时喉塞音脱落。
福州话的入声字都带喉塞音韵尾。
小结
综上所述,关于福州话的声母系统目前依传统记为十五个声母,根据陈泽平先生的研究福州话声母在发展过程中n、l在现在福州话已经合并了,基本上已经不做区分,关于福州话的声母类化根据目前的研究对其性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声母类化毕竟是多方面性质的综合表现,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或词汇现象,研究这类的语言现象需要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才能得到更加完整的认识。
、
参考文献
陈泽平1998《福州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泽平2013 闽东方言声母类化的优选论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陈泽平1900关于福州方言声母类化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袁碧霞,王轶之2013闽东方言的声母类化《方言》第1期
冯爱珍1996《福州方言词典》引论,《方言》第2期
李如龙2000声母类化的制约条件,《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