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模块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经济生活》模块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经济生活》必修一考点归纳(转载)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的相关知识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

(1)商品定义:是用来的。

(2)商品是与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的商品。

(2)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只需要的货币)和(必须用)的货币4.金属货币与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发行的、使用的。

(2)优点:。

(3)发行标准:以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和等特点,逐步的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了。

5.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优点:信用卡可以集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是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支票(凭票将钱从银行转入自己账户)和支票(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两种。

6.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

(3)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

7、货币与财富(看综合探究)(二)商品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供求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形成;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形成。

2.价值价格(1)商品的价值量由决定(成比),与个别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提高。

(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及作用?(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为基础实行。

(这里的等价交换每次交换都是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而是从而言的。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的影响,围绕上下波动。

(3)作用:(三)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什么?1.价格变动对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价格升高,需求量。

(2)价格变动对(举例:、)的影响比较小(需求弹性),对(举例:、)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

(3)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举例:、)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4)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举例:、)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2.价格变动对的影响?(1)。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2)。

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才能在竞争中更占优势。

(3)。

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质量好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才能将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利润。

(四)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什么?(1)决定因素影响因素(、、)和2.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消费和消费(例如、等)。

(2)按照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消费、消费(、、等)和消费(、等)。

3.消费结构(1)含义:人们在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支出占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的表现(1)(2)(3)(4)5.理智消费应坚持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

(2)。

避免,避免,避免。

(3)。

主旨是:;核心是:。

(4)。

6.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1.生产决定消费的表现?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能生产发展)(二)要大力发展生产力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原因:②作用:4、如何发展生产力?①②③④(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5.公有制为主体(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是。

(2)公有制的内容:包括、及。

(3)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而言,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作用。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必须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6.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含义:指由占有生产资料(以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2)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3)主导作用的体现:主要体现在。

①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②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意义:2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有:、、。

(2)①个体经济含义: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特点:。

用:。

②私营经济含义:以和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特点:、对有积极作用;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

③外资经济含义: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设立的以及中的部分。

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四)企业与公司的基本知识1.企业(1)含义:是以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或的经济组织。

(2)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企业(作用)、企业、企业以及企业(4)组织形式:企业(主要的典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5)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2.公司的类型(1)公司的含义: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为目的的。

3.公司的组织形式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

)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1)(2)(3)5.企业的兼并与破产(1)企业的兼并:(含义)(作用)(2)企业破产:(含义)(作用)(五)劳动者的劳动与就业1.劳动和就业(1)劳动的意义:(2)就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就业是民生之本①②。

③(3)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4)如何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①党和政府:②劳动者个人:2.劳动光荣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光荣属于劳动者。

3.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1)(2)(3)(4)劳动者实现职业理想必备的因素:良好的,良好的(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良好的(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

4.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的权利有什么?(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3)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国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个人: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②,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要增强意识和意识。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五)投资理财的选择1.利息、利率与本金(1)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它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和。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 * *2.储蓄存款——信用用较高,较安全,风险低,收益低。

(1)主要机构:各商业银行(2)目的:上学、购房、买车、养老、资金安全。

(3)主要类别:①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②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

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1)存款业务( 业务);(2)贷款业务( 业务,是主要来源);(3)结算业务。

(4)其他业务:买卖及对付、代理买卖、代理、提供等5.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1)含义: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 )。

(2)特点:高风险、高收益,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可以在证券市场上。

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之所在。

(3)投资收入:①(来源于企业利润);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等。

)(4)意义:6.债券——的投资(1)含义:债券是一种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债券和债券。

7.商业保险——是的一种投资方式(1)功能:是的有效措施。

(2)分类:①保险;②保险(3)保险原则:。

(4)商业保险——指各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以按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是)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决定。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为主体,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2)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地位。

(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原因: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占主体。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分配。

(2)影响(利弊):(3)分配方式的区分:按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劳动者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劳动者按分配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产品要素分配——股票、基金收益、银行存款收益、股份公司分红要素分配——各企业的领导人:(副)总经理等按分配————个体经济(个体户、小商小贩)(二)收入分配与实现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收入分配公平①含义: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