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医大南汇新校区(办公综合楼)土方工程施工方案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沪)上海二医大项目部二○○四年十月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沪)上海二医大办公综合楼土方施工方案审批表建设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施工单位: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沪)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二医大新校区工程编制人:程小宏编制日期:2004年10月目录上海二医大新校区办公综合楼土方施工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基地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地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施工准备及平面布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施工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施工平面布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施工部署和施工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施工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土方施工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安全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文明施工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附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混凝土、砂浆制作计划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工程技术复核计划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7.3隐蔽工程验收计划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上海二医大新校区办公综合楼土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基地情况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卫生技术学院及附属卫生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位于浦东南汇周浦镇牛桥村,国际医学院区的西南侧。
办公综合楼位于基地的东南区域,东面36米左右处是拟建的医学院区内部道路规划红线,南面28米处是周祝公路,西面是基地内部施工道路,北面37米处是在建的主教学楼施工区域。
办公综合楼的场地原为一片农田,目前已经平整压实,桩基施工(有业主另行发包)已结束。
项目已具备土建施工的条件。
基地进出主要出入口在周祝路上,施工道路在项目部进场作施工准备时已接至办公综合楼项目边,施工用水、电也已接到施工工作面。
1.2.工程概况二医大新校区一期工程的办公综合楼占地面积约为2965m2,建筑面积15852m2(地下室面积为29650m2,)。
综合办公楼有一懂10层框架结构(一层半地下室)办公楼和二层框架结构的会议中心裙房所组成;办公综合楼建筑物长1~13轴为59.743m,宽A~Q轴为宽为79.343m,并在G和H轴间设办公楼和裙房的沉降缝,整个建筑呈┻形布局。
办公综合楼的轴线开间为8m。
本工程基础为半地下室箱形基础,基础桩为JZHb-240-1718-B400*400预制桩,共计330根(已施工完毕)。
,半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5.25m,局部底板标高为-6.55m,垫层厚均为150mm,所以地下室底板开挖深度为4.65~5.95m 左右。
地下室为箱型基础,办公楼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盖采用混凝土梁板体系。
本工程±0.00=6.5m(绝对标高),室内外高差0.6m。
1.3.地质情况根据业主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貌单元属于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地面标高在3.90~4.40m之间,场地平均标高为4.20m。
勘察深度自地表下40.00m范围内的地基土均属于第四纪河口~滨海相、滨海~浅海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组成。
根据土的成因、结构和物理力学特性分为七层,各土层主要地层特性表如下:二、施工准备及平面布置2.1.施工准备1.本工程基地原为一片农田,在项目部进场后对施工范围内场地已重新进行平整和压实过。
整个基地地势目前比较平坦。
2.施工道路:目前基地在施工时,施工道路主要利用周祝公路进出施工现场。
项目部已对基地内进行了场地平整、清理及铺设施工临时道路。
施工道路均已接至办公综合楼边。
3.施工排水,在施工临时主要道路一侧砖砌排水沟(300*400),直接接到二级沉淀池,利用沉淀溢流,使上面清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临近的河道中,而沙、泥及残渣等沉在池内,另行处理。
4.施工用电布置:由于施工用电在基地内是统一布置的,在布置架空线时已考虑到办公综合楼的施工用电。
因此,在土方施工时,施工用电直接从临近的架空线上接出。
(详见前期方案)4.施工用水布置:由于在土方施工时,施工用水不是最多,施工时用水,从临近的施工用水管处接出。
(详见前期方案)2.2.施工平面布置1.施工临时设施布置:由于办公综合楼在新校区的东南区域,因此在施工时,需在施工区域内,布置临时现场办公室、材料仓库等临时设施。
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均已在前期准备方案施工时集中布置在统一生活区内,不另行布置。
2.办公综合楼的测量轴线定位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院蓝图和规划红线测绘成果报告进行放线。
于工程动工前,在建筑物四周测设一个矩形方格网,作为工程轴线的首级控制网。
并且使方格网座标点的间距相近,点位之间保持互相通视,便于今后对方格控制网进行定期的复测和校核。
测量施工使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施工过程中,并对桩基单位的导线、轴线基准控制点进行复测,在业主组织下,办好相应的手续,并做好移交(书面)工作后,才能进行土方施工,若有偏差,必须与监理、业主商议,经调整可行并经设计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3.挖土灰线完成后要及时填写有关资料上报监理,有项目部会同监理共同对挖土灰线进行复核和验收,并办妥相关手续。
三、施工部署和施工措施3.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配合井点降水施工→第一皮土按1:1放坡大开挖至半地-2050m(垫层随挖随捣)→井点抽水→第二皮土按1:1放坡开挖至基础承台底-5.25m(垫层随挖随捣)3.2.土方施工措施由于办公综合楼的地下室埋置深度较深,需采取一定的基坑围护措施。
1.办公综合楼的±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20m,自然地坪相对标高为-0.600m,半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5.25m,局部底板标高为-6.55m,垫层厚均为150mm,所以地下室底板开挖深度为4.65~5.95m左右。
2.根据办公楼地下结构基础施工特点,以及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办公楼采用两级放坡形式大开挖,第一级按1:1放坡大开挖至-2.50m处(垫层随挖随捣),第二级再按1:1放坡开挖至底板底(垫层随挖随捣)。
挖土时从10轴向1轴方向逐步退挖。
3.机械挖土采用二台CAT330挖机,并配备一定数量土方运输车辆运土。
土方通过短驳运至项目部指定堆放场地。
每台挖机要配备足够的走道板。
4.办公楼采用放坡形式的围护,应严格按土方挖运施工方案进行挖土,放坡面做50厚的φ6@200*200双向配筋C20砼护坡,坡顶做100厚φ6@200*200双向配筋C20砼压顶板。
5.正式施工前,应摸清地下障碍物及浅部不良现象,做好事先处理,并布置好井点抽水,挖土期间要确保坑内土体处于较干燥状态,做好基坑外地表水的排放,防止坑外明水灌入坑内,挖土后要在坑内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基坑四角设置集水井,用泥浆泵进行排水。
集水井平面尺寸为500500,低于排水沟以下500,为保证集水井的排水效率,在集水井里放一个竹筐,将泥浆泵置于竹筐内进行排水。
6.挖土应遵循分层开挖的原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坑底必须留200厚土用人工扦土,以免扰动坑底基土。
7.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工程桩,对于试锚桩四周的土体,要用人工掏空,避免桩体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力。
8..开挖阶段场内必须做好降排水工作。
根据办公楼工程的实际情况,基坑降水主要采用一级轻型井点抽水,以降低土质含水率。
(1)地下室降水共配置轻型井点5套,沿基坑外围四周在二级坡顶位置布置一圈;同时在挖土施工前在基坑内部另布置两排井点,在基础大开挖前拔除。
(2)轻型井点设备选用Ф55管径,管长6000,滤头长为800。
集水总管管径Ф100。
井点管排列间距@1000一根。
(3)在基坑内外设5只水位观察井。
在挖土前进行抽水7天,待基坑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以下0.8m 左右时,方可开始挖土。
井点随挖土进度而逐步拔除。
井点抽水一经开机后,就连续进行。
不准随便停机。
9.当地下室的某一施工段基坑,人工挖到设计标高后,要及时报请设计、监理进行验槽,验收通过后素砼垫层跟紧,以免基底土暴露时间过长,垫层采用C20商品砼,汽车泵输送,局部采用小车结合斜面卸斗作两面及垂直运输。
10.施工期间对基坑顶土体进行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是用钢钉钉入坡顶砼压顶板,点间距25~30m,监测频率为开始挖土后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根据基坑开挖施工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率,如遇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发现险情,可及时调整监测频率及监测内容,监测数据的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接近报警值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四、质量保证措施1.挖土开工前,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按交底内容组织施工,听从现场技术人员指挥。
2.挖机不得碰撞桩体,禁止拖拉未断的工程桩。
不超挖或留埂,密切与铲土工人配合好。
若有超挖,须用道渣回填实,不准用虚土回填。
3.施工人员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反映,做到不隐瞒,不谎报,并会同技术人员及监理商量补救措施,确保工程施工。
4.为了搭接施工工序和缩短施工工期,截桩与垫层混凝土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先进行截桩,后浇捣垫层。
5.桩顶凿桩采用人工分段进行的方法进行施工。
6.在挖土施工阶段,挖机在桩顶行车必须保证离桩顶大于50厘米的距离,行走面必须铺设车道板,保证桩体不受挖机扰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