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的分析
【摘要】随着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空域资源中满足日益增长航班数量的需求,成为当前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含义和目的入手,对当前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做了简要总结,并针对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措施
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航空运输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张,与之相伴而生的空中交通流量问题也成了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由于空中交通流量增长较快,使得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机场、空域以及航线网的拥挤,由于拥挤的频率和程度逐年加深,导致飞机冲突的事故频发,不仅给航空运输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由空中交通流量所导致的拥挤事故己然成为了制约空中交通网络发展的“瓶颈”,空中交通流量的管理关乎空中交通的安全,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含义和目的
1.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含义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就是为了防止飞机与飞机之间的冲突和相撞,以及防止飞机与地面障碍物的相撞,通过对飞机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空中运输安全、畅通、井然有序地运行。
在当前或者预期的空中交通可用容量期间,通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的运用,
确保区域内各类航空运输器安全有序地运行,并使得任意给定的点上或任何一个给定的区域内所处理的交通总量与空中交通管制系
统的容量相适应。
1.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空中交通管理各个单位的紧密协调和相互配合,确保空中交通流量的管制最终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的:
1.2.1 防止航空器之间的相撞;
1.2.2 加快并保持空中交通有序地流动;
1.2.3 达到可用空间和机场容量最有效的利用率。
天上的空间区域范围看起来很大,但是适于飞行器运行的区间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利用上,不仅要满足各类民用航空运输,还要确保军事航空器以及其他类型的飞行器的使用安全,同时,为了确保飞机的飞行顺畅和安全,飞机之间还要满足一定的安全间隔。
这就需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部门做好周密谨慎的部署,从而实现空中运行的安全,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施空中流量控制。
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方法和方式
2.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2.1.1 长期法
这种方法所针对的空中流量管理的周期一般要15年左右,主要的内容包括机场的规模扩建和数量的扩增,机场跑道的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以及航空设备的更新和改善,还有就是空中交通管理的手
段和水平的提高。
2.1.2 中期法
这种方法所针对的空中流量管理的周期一般要一般需要六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主要的任务有修改和完善空域飞行结构,增加空中运行航线的数量等等,并通过这些方法,从宏观上为实现空中交通流量的优化管理创造更好地条件,也使得可以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空间区域资源。
2.1.3 短期法
短期法是当前研究的最主要选题,直接应对目前交通流量的冲突,主要通过修改和完善飞行计划、协调空中等待和地面等待之间的时间安排,实现对空中交通流量的直接管控,从而使得空中交通流量同机场容量、空域承载量良好地协调与匹配,通过减少空中拥挤来避免空中交通冲突。
2.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主要方式
2.2.1 先期流量管理
先期流量管理主要是指对航空飞行的预期管理,即在制定飞行计划之前,对非定期航班航线的飞行安排予以调整和限制,通过合理规划,控制预期当天的空中交通流量。
2.2.2 飞行前流量管理
飞行前的流量管理是指在航空器运行之前,临时变更和调整飞行时间和飞行计划,在保障航空任务的正常需求的前提下,使航空飞行器之间满足空中交通容量,避免空中交通冲突,从而实现空中
交通流量的管控。
2.2.3 实时流量管理
顾名思义,实时流量管理就是指航空运输器在运行的当时,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空中交通冲突,及时调整飞行计划,通过调整飞行速度、变更航线、改变高度或者保持空中盘旋等方法,使航空器之间满足空间各方向的标准间隔,从而实现航空运输器井然有序地运行。
3 我国当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3.1 航班数量的增加
在此前的数十年里,我国大陆民航的航班班次和飞行数量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增加。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航班数量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这种航班密集导致了东南部空间资源的进一步紧张。
然后,在航班数量猛增的同时,空间区域的环境和空中管制的技术却没能得到同步改善,因此显得有些滞后,这也是解决空中交通流量问题所面临的难点之
3.2 空域开放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供民航使用的开放空间区域只是一小部分,与发达国家90%开放的空域范围相比,我国空域开放的程度明显不足。
在大面积空域资源闲置的同时,民航运行的空间活动范围却缺乏必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得民航运输在处理空中交通流量的问题上受到很大限制。
3.3 自然天气的影响
虽然近十年来现代科技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各类新型航空器也都配备了先进的飞行设备和部件,但是仍然尚未实现民航运输的全天候运行。
比如遇到低云和低能见度条件、台风、雷电、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条件时,都不得不取消航班飞行计划,这种大范围的临时调整必然造成航班飞行时刻的安排不均衡,给空中交通拥挤造成了隐患。
3.4 军事活动的影响
国防和领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空军例行的军事活动或者临时的作战课题一旦开始,民航运输就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这样一来会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空间区域变得更显狭窄,活动的余地更小,这无疑将加重空中交通的拥挤,给空中交通流量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4 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能力的措施
4.1 主动开发
欧美国家在面对空中交通拥挤情况严重和航班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开始研发和建设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的范例。
当然,越是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其研发和运行就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来完成,但是迫于当前空中交通的迫切需求,往往容易出现赶抢研发时间的问题。
欲速则不达,因此,在系统研发的过程中,既要提高主动性,又要避免技术疏漏,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效率的本质提升。
4.2 完善组织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地域广泛,协同参与者众多的复杂大系统。
因此,只有所有人员和设备在一个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中运作,才能保证整个空中交通管制的畅通。
目前,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按照地域划分的,不能做到统一管理,在繁忙的管制单位会设置放行席位,但这些席位之间一旦跨区域的话也是不存在沟通的。
从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国家级(或整个欧洲级)空中交通流量中央管理机构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组织系统。
中国民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同样也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高效、专业和公平。
4.3 掌握关键技术
网络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欧美、日本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以中央流量管理子系统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整个网络与各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单位、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国家运输管理部门以及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研发部门相连接,确保整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有了良好的网络为基础,信息就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命脉了。
欧美和日本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包括了数据接口、中央数据库、数据库分发网络接口和应用模块的各类信息处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