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4]

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4]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综合检测2010-11-16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说法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D ①是自然哲学的范畴,③主要体现亚里士多德不因为尊敬老师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表明真理高于一切。

②④则体现了人的价值。

2.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

”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

”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解析:B从不同同学的态度和感觉方面考虑,强调了人的不同感受,正与普罗塔哥拉的观点相近。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解析:C 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4.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

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A.敢于挑战权威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求知欲强解析:A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的表层意思是C忘恩负义;而其寓意是不畏权威、挑战权威。

5.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解析:B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善恶,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6.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圣母画像,其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应的时代精神是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平等 D.政治民主解析:A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7.“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解析:B 从材料可以知道此人对教会控制文学艺术持不满的态度。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要求艺术要反映现实。

选B。

8.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解析:A 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而不是靠信仰上帝而得救。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9.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开始把人性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解析:B 题中马丁•路德的主张即“信仰得救”,人人可以直接读《圣经》,直接和上帝交流,这一切不必经过教会,人在信仰方面是自由和独立的。

10.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解析:B 布鲁内莱斯基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其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11.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全民主的、共和的。

”文中的“他”是A.马丁·路德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解析:C 加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2.其作品以力量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的是A .达芬奇 B. 凡高 C.拉斐尔 D. 米开朗琪罗解析:D 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创造了《大卫》,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13. 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解析: D 文艺复兴运动中,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的思想;宗教改革中把矛头直接指向罗马教皇。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A. 主权在于人民B. 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D. 社会契约论解析:C 材料中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法律面前。

15.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解析:D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的哲学思想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的以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转变”。

16.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B 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

17. 《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解析:C 启蒙思想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所以《鲁滨孙飘流记》正是反映了启蒙思想。

18.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解析:材料中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所以选D。

19.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解析:D 欧洲欧洲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此时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欧洲向近代迈进;儒学维护专制,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由此排除A、C。

B项以偏概全。

正确答案选D。

20.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解析:B 在欧洲宗教改革后,《圣经》被看作是信仰的惟一标准;而依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思想家的言论是对《圣经》权威的挑战,应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

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

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差异。

(4分)(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有何主要区别?(6分)(3)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教材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2分)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

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问题,要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注意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区别;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应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 (1)希腊思想家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入的价值和尊严;中国思想家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关注民生。

(2)前者主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主张平等;提倡信仰自由。

后者侧重独立思考和理性认识;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提倡“公共意志”。

(3)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德性。

22. (14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欧洲思想解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