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绿色建筑培训演讲稿
3
3
3
2
2
2
2
1
1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设计标识 137个 运行标识 9个
绿色标识数量
公建
居建
68个
78个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编号
1
项目类型
住宅建筑
项目名称
金都· 汉宫 武汉高尔夫城市花园五期 (8807-8811、86098613、8615-8617栋) 海山.金谷
完成单位
武汉市浙金都房地产开 发有限公司 武汉高尔夫城市花园房 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武汉海山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 武汉海山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 武汉国豪正承置业有限 公司
注:1.本表格的数据为绿色建筑,包括住宅和非住宅物业的统计,与本报告要研究的绿色住宅有所差异,以上数据仅 供参考; 2.此处的太阳能光电指将太阳能发电用于建筑各种设备设施,而非仅指照明。 3.建筑成本住宅 按1500元/平方米,公共建筑按3000-4000元/平方米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来自《 2008天津绿色建筑论坛、 2008天津建材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论坛论文集 , 2008 年》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
• 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 发展的建筑,能适应生态而又不破坏生态的建筑, 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 绿色建筑不等于“绿化建筑”。 • 绿色建筑不等于“高科技建筑”。 • 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建筑”。 • 绿色建筑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节能为本” “技术整合,全面发展” “设计优化,运行高效”
运营管理 共7项
优选项数 共9项
★
4
2
3
3
2
4
--
★★
★★★
5
6
3
4
4
5
4
5
3
4
5
6
3
5
一般项数(共43项) (公共建筑) 等 级 节地与室 内环境 共8项 3 节能与能 源利用 共10项 4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共6项 3 节材与材料资 源利用 共6项 5 室内环 境质量 共6项 3 运营管理 共7项 4 优选项数 共14项 --
智能化系统
物业管理
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绿色评价项目设定
建筑 类型 项目 控制项 节地与 室外环境 8 8 2 节能与 能源利用 3 6 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5 6 1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 2 7 2 室内环 境质量 5 6 1 运行 管理 3 7 1
住宅 建筑
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宅成本增量
不同级别的中国绿色住宅成本增量形成明显的梯级结构,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相对 较低,具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
中国及华南区域各星级绿色住宅成本增量
华南地区
全国平均
单位面积增 增量成本比 单位面积增 增量成本比 量(元/m2) 例 量(元/m2) 例 一星级 二星级 30.62 260.34 1.60% 5.32% 36.60 281.74 3.05% 7.93%
绿色建筑★★★标准
65%的节能标准 50%采用 50%采用 10%能源比例
占建筑成本3比例 住宅 4.6% 6% 0.6% 20% 2.6% 8% 公建 1.73% 2.25% 0.23% 7.50% 0.98% 1%
中水利用,雨水收 集
室内环境控制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30%.
满足热,声,光,通风要求
数据来源:《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住宅科技200.08
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成本增量构成统计 绿色建筑成本增量占主要 的方面
影响造价增 量较大的方 面 围护结构节 能 可再生资源 利用 中水利用, 雨水收集 室内环境控 制
技术措施
呼吸幕墙,屋顶绿化 地源热泵 太阳能光电、太阳能 集热
二、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第五、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建筑业是所有产业 中的耗能(50%)大户和污染大户(污水排放50% );绿色建筑极大的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 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 能、风能、地热能)和“零排放”建筑。发电节 能提高5%,汽车节能提高10%极为困难,而建筑 节能轻易可达50-60%。 • 第六,一般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 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以人为本”;而绿色建 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 从被动的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到主动地创造环境 的丰富性,减少资源需求上来,从狭义的“以人 为本”转向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以人为本”。
注:以上数据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 院对2006-2008年间建设的21个绿色住宅项目 进行统计的结果。样本包括一星级6个,二 星级9个,三星级6个;其中住宅项目10个, 公共建筑11个。
屋顶雨水收集
环境模拟分析等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
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中国第 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 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 标识的两个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依据《标准》、《技术细则》 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 照《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2年。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依据《标准》、《技术细则》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对 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管理办法》 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节地与环境
建筑场地
节地
降低环境负荷
绿化
交通设施
节能与能源利用
降低建筑能耗负荷
提高系统用能效率
使用可再生能源
指 标 体 系
节水与水资源利 用
提高用水效率
雨污水处理与排放
节水指标
节材与材料资源
使用绿色建材
建筑节材
室内环境质量
采光与视野
热舒适性
照明
声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
可改造性
运 营 管 理
增量成本分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集成系统,需 根据各项目情况综合考虑,但根据现有项目所做的统计数据 可适当参考。 绿色建筑1分项造价增量比例统计
类别
围护结构节能 地热 太阳能热水 太阳能光电2
增量成本元/m2
70元/m2 100元/m2 10-20元/m2 350-400元/m2 35-40元/m2 100-250元/m2
二、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 第三、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 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批量化生产,低成 本建设,自我创造形象;而绿色建筑则将被看作 一种资源,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 和资源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利益。 • 第四、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大、洋、 贵”,追求标志效应,欧陆风或××风盛行;而 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也将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 获得灵感,“美存在于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限 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 什么是绿色建筑成本增量 增量成本为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之间的差价,基 准建筑是指在在满足国家及项目建设所在地强制节能标准 基础的同规模、同功能建筑,其相应的规划设计、施工建 造、设备安装和运营管理等投资成本即为增量成本的起算 点。 • 要考虑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影响 强制的建筑标准尤其是节能标准是计算绿色建筑成本增量 的基础。 • 绿色建筑能增加成本,也能减少成本 因实施绿色建筑,除一定增加造价外,某种意义上可能会 减少原造价。例如因围护结构和精细化分析,使采暖和空 调负荷减少,也减少了原有空调设备的额定容量,减少了 设备投资。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节 地 与 室 外 环 境 节 能 与 能 源 利 用 节 水 与 水 资 源 利 用 节 材 与 材 料 资 源 利 用 室 内 环 境 运 行 管 理
二、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 第一,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 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 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 通的办法,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 就像鸟儿一样,它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毛。 • 第二、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 准化、产业化,大江南北建筑的形式一律化、单 调化造就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 材料,尊重几千年的地方文化传统,真正造就凝 固的音乐,建筑将随着气候、自然资源和地区文 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
三星级
286.23
10.08%
302.70
10.84%
注:以上数据的统计样本为全国绿色住宅项目共20个,包括一星级6个,二星级10个,三星 级4个。其中华南地区4个。
数据来源:《住宅绿色建筑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住宅科技2008年第8期)
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现状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001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绿色生态住宅社 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 要点》(实行稿),同时《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针体系》、《上海生态住 宅社区技术实施细则》出台; • 2003年,中国建筑科学院等9单位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 估新体系》; • 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2007年8月,又出台了《绿色建筑 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建科[2007]2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