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2017西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

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

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

何以知其.然耶?《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

”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

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

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

”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

邾君有所尤也。

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

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

”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

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

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

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

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

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

穰苴杀庄贾是也。

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注】①邾,古国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毁.之则疏,誉之则亲毁:破坏B.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悖:谬误C.人有伤.之者曰伤:中伤D.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累:妨碍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以知其.然耶其.谁不食B.为甲裳以.帛乐羊以.我故C.不若.以组若.私其亲D.于杯则.亏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官为甲必以组(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B.窥面于盘水则圆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C.所自窥之异也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D.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指挥军队时就该忘掉自己的父母11.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3分)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13.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

(6分)2017东城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

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

”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

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罚严而必.必:坚决B.比降北.之罪北:北方C.被.濡衣而走火者被:通“披”,穿着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弊:旧的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gg吾赏厚而信救火而不死者B.⎧⎪⎨⎪⎩gg不求火者中之者胜C.⎧⎪⎨⎪⎩gg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D.⎧⎪⎨⎪⎩gg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上以为慈爱于亲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死敌之赏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C.为其有气故也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13.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

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①,受上赏;②,受中赏;③,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④”。

(4分)14.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5分)2017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袁先生传①薛季宜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

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

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

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

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

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

先生固己疑之矣。

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

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

曰:“子学已博,然寡要。

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付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

”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

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

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

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

”徙家人避之。

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

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

独将妻子聚保山后。

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

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

”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

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首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

”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

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

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

”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

②免贡:没有考中。

③剌:名帖,名片。

④恇恇:害怕,惊恐。

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

⑥废事:耽误做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莫.而归莫:傍晚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遁:逃跑C.天下兵荒甫.起甫:始,刚D.如.四山伏如:到……去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gg与金人及群劫抗吾与点也B.⎧⎪⎨⎪⎩gg其子晨以香出失其所与,不知C.⎧⎪⎨⎪⎩gg因以所学授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gg先生一见而出抢榆枋而止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D.圣人之学不可夏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1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3分)14.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5分)2017房山一模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上方山记(明)袁宗道一毗卢顶①之.右,有陡泉。

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

大摘星峰极高。

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

至山腰,少憩,则所谓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

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

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此,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

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

讯之,僧也。

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

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②少顷,僧供黄茅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

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饮。

黄昭素题名石壁。

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

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

至内,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

数十步,又忽闭塞。

过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

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石钟、鼓楼,层叠虚豁,宛然飞阁。

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

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烛.之不见顶。

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

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

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

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

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

篝火垂尽,惆怅而.返。

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石砚。

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其过昆山灵壁也。

二从云水洞归,诸公偃卧榻上。

食顷,余曰:“陡泉甚近,曷往观?”皆曰:“佳。

”遂相挈.循涧行。

食顷至。

石壁跃起百余丈,淡黄色,平坦滑泽,间似五彩。

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视似欲下堕,使人头眩。

壁腰有一处,巉巉③攒结,成小普陀,宜供大士。

其中泉在壁下,泓渟④清澈,寺僧云:“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

至诚忏谢.,复涌出如常,故相传称圣泉。

”余携有天池茶,命僧汲泉烹点,各尽一瓯,布毡磐石,轰饮至夜而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