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

考研“中国美术简史”复习提要导言一、重点掌握1.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基本特点。

二、一般掌握1.美术、美术作品、美术史的概念;三、了解1.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2.美术学的三大学科;3.美术史在美术学中的地位。

名词概念:1.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

2.美术作品:是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人的内在生活(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

3.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的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1.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特征是什么?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彩陶、岩画的含义;2.彩陶的艺术成就;3.彩陶上的绘画所包含的观念;4.原始美术的特征。

二、一般掌握1.原始时代美术类别;2.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3.仰韶文化彩陶分期及各期代表类型、特点、代表性器物;4.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5.已发现的玉器、地画的有关情况。

三、了解1.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现索;2.黑陶、灰陶、红陶。

名词概念: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2.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问题:1.为什么说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2.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3.为什么彩陶艺术成为原始文化最杰出的成就?4.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5.举例说明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2.青铜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尤其是饕餮纹。

二、一般掌握1.西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2.青铜造像的代表作。

三、了解1.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2.奴隶制时代的绘画和雕塑。

名词概念:1.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问题:1.为什么说青铜礼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一、重点掌握1.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2.画像石(砖)艺术;3.秦汉的绘画艺术特征;4.《霍去病墓前石雕》。

二、一般掌握1.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2.秦汉陶俑的代表作。

三、了解1.殿廷壁画、墓室壁画;2.铜壁上的画卷、漆器装饰画。

名词概念:1.《人物龙凤帛画》: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平。

2.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问题:1.战国秦汉墓室绘画的题材有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气势和古拙是汉代的美学风格?3.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4.《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5.秦汉的绘画有哪些艺术特征?6.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山水画兴起的原因;2.顾恺之“迁想妙得”、宗炳“畅神”说、张僧繇绘画艺术特色。

二、一般掌握1.曹不兴、卫协绘画的主要特点;2.谢赫“六法论”;3.谢赫、宗炳、王微的绘画理论著作;4.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5.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

三、了解1.陆探微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2.北朝绘画;3.佛教艺术东渐的路线、佛教艺术的三大部分;4.早期佛教壁画的内容和美学特征;5.早期佛教雕塑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代表性作品。

名词概念:1.“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2.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他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现存《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等是他的作品的摹本。

3.张僧繇:齐梁冠冕一代的大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之一。

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疏体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4.“畅神说”:刘宋时宗炳《山水画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5.本生故事: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作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

其实本生故事的内容,许多是早就在印度民间流传的美丽的寓言和传说。

这些来自民间的本生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彩笔,构成了莫高窟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动人作品。

问题:1.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第五章隋唐美术一、重点掌握1.唐代绘画较之前代的新特点;2.阎立本的绘画代表性作品及艺术特色;3.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品论”、“水墨为上”;5.《历代名画记》。

二、一般掌握1.展子虔及其《游春图》;2.“画圣”吴道子的佛教画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3.张萱、周昉的审美理想及代表作品。

4.韩愰《五牛图》;5.唐代壁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三、了解1.尉迟乙僧的艺术风格;2.孙位《高逸图》;3.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4.水墨山水画的发展;5.韩干《牧马图》;6.唐墓室壁画;7.“昭陵六骏”;8.“唐三彩”。

名词概念:1.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2.《五牛图》:是中唐农村风俗画家韩恍的传世佳作。

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神态的黄牛,笔墨传神,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扑实的艺术风格。

3.《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

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4.“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6.“意在笔先”:由唐代王维提出、张彦远加以完善,这是唐代绘画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意”,主要指构思的内容, 即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

有了这个意,就全局在胸,落笔就能“守其神,专其一”。

“象”,服从于“意”,为“意”而用。

问题:1.唐代绘画较之前代有何新特点?2.《步辇图》的艺术特色怎样?3.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是什么?4.试以《西方净土变》为例,说明唐代壁画艺术的风格特征。

5.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2.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3.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4.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一般掌握1.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和代表性作品;2.李成、关同、范宽的代表作品;3.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牧溪的代表性作品。

三、了解1.苏轼的艺术美学思想;2.宋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3.辽、金、西夏绘画概况;4.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

名词概念:1.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2.“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3.《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

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4.《太白行吟图》:是南宋人物画大师粱楷的减笔画代表作品。

他用迅疾洒脱、灵转活泼的几笔,活现了李白“持才傲物,不慕荣利”的性格和昂扬、潇洒的动人神情。

粱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

问题:1.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2.简述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4.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第七章元代美术一、重点掌握1.中国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2.黄公望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二、一般掌握1.“元四家”的绘画艺术特色;2.元代著名的水墨花鸟画家及代表性作品;3.永乐宫壁画。

三、了解1.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2.元代莫高窟壁画。

名词概念:1.文人画: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元代逐趋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画坛的中坚。

2.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相关主题